醫學學科建設分析

時間:2022-11-23 11:23:24

導語:醫學學科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學科建設分析

摘要:全科醫學是與內外婦兒并列的臨床二級學科,在醫學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全科醫學教育與人才培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全科醫學學科建設是高等醫學院校的重要任務之一,運用SWOT分析法對我校全科醫學學科建設展開分析及總結,以期對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全科醫學;學科建設;SWOT分析

20世紀60年代全科醫學出現在醫學領域,全科醫學服務于基層衛生,家庭、社區是其主要服務范圍。全科醫學是將臨床、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進行融合的新學科,提倡人性化、全方位的服務模式。由于全科醫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對于這方面的人才教育起步亦晚,至今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全科醫學學科體系,全科醫學學科建設亟待加強。SWOT分析法是數學中的動態分析法或態勢分析法,這種分析法通過對內部環境、外部條件的系統分析,能夠找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中的優勢S(Strength)、劣勢W(Weakness)、機遇或機會O(Opportunity)、風險或威脅T(Threat),可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管理[1]。

1SWOT分析法對我校全科醫學學科建設的分析

1.1優勢。1.1.1辦學定位適合全科人才培養。我校的辦學定位是應用型大學,重點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服務范圍面向基層,立足遼西,輻射遼寧。辦學定位決定了人才培養類型,人才培養類型決定了服務范圍,我校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的人才培養方向與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方向一致,因此,在培養扎根基層、服務基層,下得去、留得住的全科醫學人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通識課程教育、公共基礎課程教育,到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教育、拓展選修課程教育,再到實習實訓教育,每個階段都滲透著對學生醫學人文與職業素質培養,尤其包括人文關懷、人際溝通等全科醫生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為我校在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方面提供了基礎和保障。1.1.2教學科研基礎條件健全。我校開展全科醫學教育起步早,至今已有近30年歷史,在本科、專科、繼續教育等多種層次全科醫學教育辦學中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教學科研基礎條件已逐步健全。我校從1990年就開展了社區醫療實踐,建立了社區醫學教研室,在臨床專業第五年教學計劃中加入了4周的社區醫療實踐,并在錦州古塔區、凌河區率先建立了兩個社區實習基地,這在遼寧省內處于領先地位。1999年,我校在本科教學中增加了“全科醫學概論”選修課,正式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并在醫療學院開設了臨床專業(全科醫學方向)進行試點。2002年,我校創辦了全科醫學院,為農村培養大專學歷的全科醫生。2010年,我校在遼寧省內招收并培養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100名,其后的畢業生均在農村基層醫院服務于廣大農民。2012年,我校獲批“遼寧省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教育研究基地”,同年獲批臨床醫學(全科醫學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碩士點。2014年,我校附屬一院獲批首批國家級全科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017年,為滿足學生社區實踐需求,我校又遴選合作錦州市龍江街道、凌南街道和錦鐵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社區實踐教學基地。至此,構成了基礎、臨床、社區基地三位一體的全科醫學系,健全了教學科研管理體系,為全科醫學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1.3組織管理體系完整。我校辦學歷史悠久,開展全科醫學教育較早,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較完整的全科醫學組織管理體系,即基礎、臨床、社區基地三位一體的全科醫學管理體系,也積累了較豐富的教學、科研資源,主要包括:現代化多媒體教室、教學實驗用房、實習實訓場所、科研實驗室等,完善的設施設備為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我校作為高等院校在運作方式、管理手段及管理制度方面都具有現代化的特色,實現了資源管理的現代化,這些都為全科醫學學科更好的發展提供了保障。1.2劣勢。1.2.1師資力量不足。盡管我校全科醫學教育開展較早,并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但至今為止師資力量仍然不足。根據全科醫學的教學需求,師資可分為理論師資、社區帶教師資兩種,理論師資主要承擔“全科醫學概論”課程的教學任務,共計8人,其中6人在臨床醫院全科醫學科,是通過正規培訓的全科醫生;另外2人在公共衛生學院,平時以預防醫學教學為主,也承擔全科醫學教學任務,是經過國家衛計委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培訓的全科師資。8名教師每年需要承擔全校臨床、預防、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個班級、約600人的全科醫學理論教學任務,還要承擔全科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相關教學任務,教學任務非常繁重。而社區帶教師資主要是承擔全科醫學理論授課后的實踐教學任務,也有近600人的教學對象。目前3個教學基地有帶教資格的師資僅為9人,需要進一步培養合格的師資,而且基層醫生的帶教方法、教學水平也需進一步提高。1.2.2教學素材不完善目前,國內很多的學者雖然編寫出版了一系列的全科醫學相關教材與專著,且主要用于全科醫學教學、在崗及轉崗培訓,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國高等院校全科醫學教材編寫還仍然處于起步、探索的階段。我校雖然積累了一些教學素材,基本滿足了教學需要,但還存在素材內容不豐富、不完善等不足。比如病種少、病例資料不典型,尤其是與遼西地區基層醫療常見問題相關的教學案例、素材不足,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我校全科醫學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1.2.3社區實踐基地不健全。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社區實踐基地的建設還不規范,缺乏能夠開展高質量的全科醫療活動的醫生仍是主要問題之一[2]。我校的教學基地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高年資、帶教經驗豐富的全科醫生數量不足,且社區實踐基地的數量以及質量僅能滿足全科醫學實踐教學的需要,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及配套的相關制度還不完善,帶教師資的相關考核評價、監督管理辦法等還不健全。因此,我校還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建立數量適宜的教學基地,健全教學基地的各項認定條件,提高全科醫學實踐教學質量。1.3機遇。1.3.1國家政策的支持。近幾年,伴隨著我國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全科醫學教育。例如:2010年3月,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等六部聯合頒布的《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中要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其中明確指出了對全科醫生的培養目標,包括到2020年通過多種途徑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滿足小病在基層的人力資源要求,近期的目標為3年之內培養6萬名全科醫生[3-5]。2011年7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最新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臨床(醫學包括中醫學)在內的本科醫學教育,然后再接受3年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6]?!?+3”培養模式的提出使我國全科醫生培養更加制度化、規范化,順應時代需求和國家衛生改革需求,促使高等院校均能夠主動進行教育改革,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改變我國的全科醫生教育培養模式。上述政策和文件的出臺,為新時期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全科醫學教育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1.3.2國家政策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步伐。伴隨著我國城市衛生改革的全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也迎來了更好、更快的發展。據《2017中國統計年鑒》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有3.4萬個,比2005年的1.7萬個增加了一倍。2016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診療56327.0(15561.9)萬人次,平均每個醫生每日擔負診療15.9(14.5)人次;而2005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診療為5938.5(6281.5)萬人次,平均每個醫生每日擔負診療13.7(11.0)人次,2016年比2005年在提供診療服務人次上大幅度提高??梢娚鐓^衛生服務的基本醫療作用發揮得愈來愈好。但由于社區衛生服務在我國依舊處于探索階段,該領域的專業理論和適宜技術還不夠完善,為了確保全科醫學的穩定發展,要配備理論及技術過硬的全科醫生在社區進行指導,為全科醫學學科的理論及實踐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1.3.3國家加大了對社區醫務人員業務能力提高的力度。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全科醫學專業人才不足,在職在崗的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由于年齡、學歷、學位等問題,普遍存在專業素質偏低的情況。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國家相關部門采取多種辦法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如結合實際情況,將高素質的全科醫生通過多種途徑與渠道輸送到基層崗位,或將基層社區醫務人員送到三甲醫院全科醫學科培訓進修,從而有效提升了社區醫務人員的服務技能和水平。1.4風險。這里的風險含義是指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在變化過程中對社會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同時對高等院校全科醫學教育發展也帶來很多負面的作用,制約著全科醫學的發展。1.4.1社會環境方面的風險。社會上很多人對全科醫療、全科醫生存在一定的誤解,他們片面地認為社區全科醫生技術水平沒有醫院醫生的水平高,所以,一旦發生常見病如感冒、發燒、血壓和血糖控制與管理等也到大醫院診療,結果導致某些大醫院“人山人?!?,社區醫院則“門可羅雀”的現象。究其原因在于全科醫生在社會上還未得到全面認可,社會地位比較低,且薪資待遇相對其他行業也較低。這就反映出全科醫學在社會大環境中只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和支持,而在社會其他各界甚至醫學生的認知里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種認知的落后無疑阻礙了全科醫學的快速發展。1.4.2缺乏全科醫學教育支持的環境。雖然國家對全科醫學教育很重視,但在高校開展教學與科研活動時,由于教學與科研需要的配套設備、教學資料不夠完善,與全科醫學相關的科學研究處于較低水平,間接導致了政府出臺的諸多政策只停留在理論方面,實施起來困難重重。比如:社區醫生由于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其服務對象是以社區、家庭為主,導致其在群眾眼中社會地位比較低。因此,政府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一方面合理提高全科醫生的薪酬,一方面加強對全科醫生執業特點、服務能力及范圍的正面宣傳,進而提高社會各界對全科醫生的認知,全面提升全科醫學的學術地位,營造適合全科醫學發展的教育環境與學術環境。

2我校全科醫學學科建設發展措施

2.1加強全科醫學學科建設力度。結合目前我校全科醫學學科發展的現狀,應加強全科醫學學科建設的力度,大力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全科醫學人才。首先,立足于我?!斑|寧省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教育研究基地”這個平臺,大力開展全科醫學教育研究與學術研究活動。其次,秉持“科研帶動教學,科研促進教學”的理念,全面營造全科醫學的學術環境,打造學術平臺,研發學術成果。再次,通過建立學術梯隊,帶領全科醫學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提煉出3~4個比較穩定且有特色的學科研究方向。最后,加大投入,通過承擔科研項目、提供社會服務等多種途徑,為學科建設提供經費保障。同時加強組織與人才培養管理,完善相關政策機制,為全科醫學學科建設提供機制體制保障。2.2加強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我校力求培養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注重學緣、學歷、職稱結構的合理性,實施學科帶頭人負責制,形成以中青年骨干為主的學術梯隊。針對目前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應出臺相關政策,制定人才培養戰略,加強學術骨干和青年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引進一批學術基礎扎實、業務能力過硬的全科醫生師資,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又能在社區帶教,還能開展全科醫學學術研究,進而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推動我校全科醫學學科建設,提升我校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2.3促進全科醫學教材建設。。高校開展全科醫學教育的首要條件就是教材資料的完備以及教學素材的建設。因為在開展教學實踐時,教材質量會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還會間接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現階段我校開展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及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等不同層次。因此,不同層次、不同培養目標的學生應選用最適合的教材與教輔資料。我校應組織經驗豐富的全科師資主編、參編全科教材、專著與教學案例庫,加強全科醫學教材建設,完善全科醫學教材體系,促進全科醫學教材質量的不斷提升。2.4完善社區實踐基地建設。社區實踐基地在全科醫學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7]。我校本科生全科教育有8學時實踐課在社區完成,全科碩士或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有7個月的實習在社區全科醫療診所完成。所以,讓學生在社區實踐中直接參加全科醫療診療實踐和病人管理活動,才能讓他們真正理解并樹立起“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基礎”的觀念,才能培養他們為個體與群體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協調性服務的能力,才能訓練他們的社區衛生服務綜合管理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因此,社區實踐基地是全科醫學實踐教學的主戰場,其是否達標將影響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今后,要繼續完善我校社區實踐基地的措施,包括增加2~3個條件過硬的社區實踐基地,引進和培養帶教經驗豐富的全科醫生,制定帶教師資相關考核評價及監督管理辦法等。因為教學基地數量適宜及質量過硬是提升全科醫學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3結語

學科建設是高等院校的一項根本性建設,加強學科建設是學校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重要舉措。當前,加強我校的全科醫學學科建設,突出其學科特色,提升全科醫學學科整體水平,既是我校作為應用型大學進行學科建設的迫切任務,也是把我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的現實選擇,更是我國全科醫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章金萍.市場營銷實務[M].3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張立威,王家驥.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全科醫學教育的SWOT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08,6(4):380-381.

[3]鄭玉玲,張大偉,彭新,等.中西醫臨床醫學(農村全科醫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4):295-297.

[4]陳琴.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全科醫學教育的SWOT分析[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2,20(3):429-431.

[5]王上增,韓麗華,李沛,等.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規范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4(21):142-143.

[6]王良君.關于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9):5-6.

[7]陳東濱,劉金也.我國大陸地區全科醫學師資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3):252-255.

作者:王良君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