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醫學課程與課程思政探討
時間:2022-02-24 09:08:11
導語:社會醫學課程與課程思政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中開展社會醫學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通過制定課程思政的原則、合理安排內容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社會醫學;專業課程
社會醫學課程是從社會的角度研究醫學和健康問題的一門多學科交叉學科,醫學院校常在預防醫學專業、衛生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開設。對于本課程而言,作為醫學與社會科學相互融合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衛生工作的不斷發展,國家推出了眾多關系人民健康的政策、措施,這些社會層面的元素恰恰是我們教學中最適當的思政元素,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國家政策落實到實踐工作中帶來的人民健康狀況的變化,因此應在社會醫學教學中做好課程思政工作,在促進學生認識水平提高的同時不斷推動教師進步,實現專業課與課程思政的融合。
1確立課程思政的基本原則
1.1廣大學生正處于“拔節孕穗期”,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型,因此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我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在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引領。專業課教學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教育的根本屬性,在育人導向、課程內容、呈現方式上多方面多維度加強方向引領和價值落實[1]。在育人導向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引導學生認清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具體到本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社會因素如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衛生事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比較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改善人群健康狀況方面所做的努力,從而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課程內容上,融入知識創造背后的故事、價值理念、精神力量,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思想素養。如通過講述鐘南山院士在非典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杰出表現,感受醫生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從而激發學生對將來從事的醫療衛生職業的熱愛和責任感。
1.2有機融入的原則
每一門課程都有本身的組織結構和課程特點,因此在進行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要在清楚認識課程內容和結構的基礎上挖掘思政元素,不能生搬硬套[2]。教研室要在開課前組織教師全面系統地進行討論,總結出哪些內容、以何種方式、在什么階段與專業課程結合起來效果最佳,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
1.3適度融入的原則
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還要注意與思政課相區別。在專業課的講授過程中,專業課的內容依然占主導地位,應適度融入思政元素,不能把專業課講成思政課。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充分發揮其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課程育人”的一種教育理念。
2構建課程中的思政體系或框架
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當前在各高校均處于起步階段或構思構建初期,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醫學教育領域的課程思政研究更是有待進一步發展。在深入研究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課程團隊提出了課程思政的框架體系。該體系的建立有以下幾個方面。
2.1新時代我國衛生事業的成績
我國的衛生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史是本課程挖掘的主要思政內容。在本課程的內容中,其中一部分的內容是各種社會因素與健康的關系,提過視頻展示新中國衛生事業的發展,重在強調衛生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我國經濟、政治、環境、人口、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回顧這些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展示我國目前的人群健康水平,展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2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的應對策略
疫情期間,中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對比國外其他國家的應對策略,體現了中國政府科學應對、精準施策的科學治國的理念。選擇的題材主要有果斷實施武漢封城、大批醫護人員援助湖北、疫苗快速研制成功、全國各級社區工作者不辭辛苦長期堅守等。
3社會醫學課程思政教學實施
3.1構建專業團隊,精心組織課程
課程思政教學單純依靠專業教師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教學團隊,形成專業教師和思政課程教師深入協同的教學機制。教學團隊在課程教學的不同階段(如教學開始前、中期以及課程結束后)開展教研活動,針對德育案例的挖掘、資料收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用進行探討,把最適用的思政內容選入專業課教學中。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要根據專業課的內容,科學規劃好課程思政的目標和形式,并將課程思政明確寫入各專業課的教學大綱中,作為課程講義和多媒體課件的重要內容。具體見表1。要明確專業課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課程的素質目標。比如在社會醫學課程“醫學模式”這一章中,了解醫學模式的演變過程,在其中生物醫學模式的學習中就要通過維薩里的事跡融入醫學不斷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講解經濟因素與健康的關系時可以聯系我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給衛生事業發展帶來的巨大的推動力。同時,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和專業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專業特點、社會熱點篩選適合該專業學生的教育案例后再進一步地針對案例進行優化整合,形成有的放矢的教學組織體系。在教案中充分體現課程思政的內容,增加課程思政的教案內容,并且教案要隨著德育案例的不斷挖掘、社會熱點的不斷轉變不斷推陳出新,形成完善的思政元素資料庫。在課后作業、考試中體現課程思政的內容,有利于評價課程思政的效果。
3.2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因此在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下,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在社會醫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體會吸煙的危害,通過小組討論法在討論中加深對吸煙危害的認識,有助于公共衛生專業的學生提升職業幸福感和使命感。通過視頻展示法展示科技進步對人類的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在未來積極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采用課堂小組展示法比較不同國家醫療保障制度的優劣,從而在展示中體現出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優越性。專業課教師要避免以說教形式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充分運用案例分析、討論探究、社會實踐等教學方法[3],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4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內容后的教學反饋
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體現是多維度、多方面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升、對國家對民族認同感的增強、社會認知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學思維模式的形成等。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效果評價標準,我們探索在我校2017級預防醫學專業74名學生社會醫學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并通過學生評價調查來分析課程思政的效果。在網絡調查問卷中共設置了6個調查問題,見表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是對專業認知度、滿意度方面,學生的滿意度均在75%以上,說明課程思政教學促進了學生對于課程的深度學習,認識到了大學生應擔當的社會責任,達到了課程思政的教學目的。
5結語
課程思政在公共衛生專業學生社會醫學課程教學中的實施,有效地發揮了課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同時在課程思政的開展過程中,每一位參與教師在備課、講課的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思政意識,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了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為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探索出了一個方向。同時我們也看到在此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一方面表現在課程思政的內容還不夠豐富,有時會出現為了思政而生搬硬套的現象,因此在具體內容的選取上還需要進一步下功夫;另一方面就是對課程思政的度的把握,社會醫學作為一門與社會廣泛聯系的課程,能夠融入的內容較多,但有些課程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學的課程,在融入課程思政的內容時就需要下硬功夫進行深度挖掘[4]。因此,在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推進課程思政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齊心協力,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志鴻,葉頻,梁莉,等.病理學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8):23-25.
[2]彭紅軍.高校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與實踐探索[J].大學教育,2021(5):1-4.
[3]武文利,段虹.課程思政要追求如鹽在水的境界[N].中國教育報,2020-07-02(1).
[4]李勇,邱靜文.推進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8):56-57.
作者:平衛偉 鄭建中 郭崇政 楊慧 王媛媛 石嫣 杜沂倩 單位:長治醫學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
精品范文
1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