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價值辯證關系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5 02:20:00

導語:情感與價值辯證關系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情感與價值辯證關系研究論文

情感價值的關系是主觀與客觀、意識與存在的關系,而后者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因此價值與情感的關系問題也是價值理論和情感理論的基本問題。不處理好這個問題,就不能唯物地、辯證地處理好其它相關的理論問題,就不能透過變幻莫測的情感現象發現其內在規律性。價值與情感的關系是一個辯證統一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情感以價值為基礎

情感是人對價值的主觀反映,盡管這種反映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偏差,甚至還會存在著嚴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顛倒,但從總體上講,情感的變化總是以價值為基礎,主要表現在:情感的基本狀態取決于價值的基本狀態,情感的總體規模取決于價值的總體規模,情感的變化范圍取決于價值的變化范圍,情感的作用方式取決于價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強度與方向取決于價值的大小與正負,價值一旦變化,情感遲早要發生變化。

對于商人來說,互利互惠的經濟往來是維持和發展彼此情感的客觀基礎,如果沒有這種互惠性,商人之間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對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維持和發展彼此情感的客觀基礎,如果沒有這種互助性,政治家之間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對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與配合是維持和加深愛情的客觀基礎,如果沒有這種支持與配合,男女之間的愛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間的友情主要取決于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只有不斷加深彼此的利益聯系,其友情才會越來越深厚,如果彼此產生了根本的利益沖突,則其感情遲早會衰減下來,并最終會轉化為仇恨。

二、情感對價值具有反作用

情感對于價值并不是完全被動的,可以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壓抑、誘發、轉移、強化或誘導人對某種價值的需要,可以相對自主地選擇生存環境和發展方向。人有時可以有意識地壓抑自己對于某種價值的情欲,時間一長了,人對這種價值的客觀需要發生了改變,這種情欲就基本上消失了;人通常愿意主動幫助那些主觀感覺良好的人,回避那些主觀感覺不好的人;人有時在某個地方工作得不開心,就主動辭職,并能很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二是,人在情感的驅動下,可以對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發生價值增值。這是人類與其它動物的根本區別。當然,這種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無限地施加,它在整體上受制于或服從于價值對情感的決定作用。

三、情感具有相對獨立性

人的情感產生并運行于大腦,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腦內部眾多因素的制約和干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偏離它所反映的價值,這種偏離現象就是情感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

1.時間上的異步性。如果價值形式發生了變化,與之相對應的新情感需要遲滯一段時間才能形成與發展起來。也就是說,新情感的產生、發展與消失并不能與新價值的產生、發展和消失保持同步,需要遲滯一段時間。例如,當一個陌生人突然成為你的妹夫或連襟時,你對他的親情通常不會馬上建立起來;人通常會留戀或懷念那些已經離別或逝世的老朋友。

2.量度上的差異性。如果價值量發生了變動,情感的強度難以與之保持同步變化。例如,有些女性在遭到自己所鐘愛男性的傷害或遺棄后,竟然不怎么恨他;相反,有些人僅僅因為幾句話不投機,就大動肝火,事后又會悔恨不已。

3.方式上的局限性。價值關系的變化方式是無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卻是有限的。人有時對于某些復雜的、隱含的價值關系及其變化產生不了情感,表現出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例如,當購買商品受到他人“溫柔”地宰一刀時,人或許還感謝他的“優惠”價格;當面臨滅頂之災時,人或許還在尋歡作樂。

4.機制上的異化性。某些特殊情感完全脫離了價值關系的客觀基礎,甚至與之背道而馳,這是由于人的情感機制產生了某種異化。例如,畸形宗教培養出否定自我、否定社會的宗教情感,精神類產生怪癖、虛幻和不能自控的情感,過度的生理與精神刺激導致變態的情感,過度的肉體痛苦引發病人對于死亡的向往,民族仇視容易引發人對戰爭狂人的崇拜,極端的階級斗爭引發極端的階級仇恨,等等。不過,情感的這種異化現象在總體上講只是局部的、暫時的和相對的。

情感的相對獨立性限制了人對于復雜價值關系的應變能力,限制了人對于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但這將有利于排除各種外部或內部因素對情感運行過程的干擾,有利于保持價值消費活動和價值創造活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四、情感與價值存在復雜的對應性

1、它是一種多元變量的函數對應關系,而不是一種一元變量的函數對應關系。情感的大小不僅與事物的使用價值有關,而且與事物的勞動價值、勞動時間以及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有關。

2、它是一種統計概率的對應關系,而不是一種個體動力學的對應關系。綠色之所以能夠使人產生和平與寧靜的情感,并不是所有綠色的事物都具有這方面的價值作用,而是在大多數場合,人所接觸的綠色事物是草木,而草木在大多數場合下能夠給人帶來和平與寧靜。

3、它是一種時間上的同向對應關系,而不是一種時間上的同步對應關系。價值的變化與情感的變化通常存在一個時間差,情感的建立需要時間,情感的消失同樣需要時間,只有具有高度預見性的高級情感才能在價值建立之前主動地建立,才能在價值消失之前主動地消失。

4、它是一種聯系的對應關系,而不是一種孤立的對應關系。人一旦與某事物建立了直接價值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直接情感,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與該事物相關聯的其他事物建立了間接價值關系,并產生相應的關聯情感或間接情感。所謂“愛屋及烏”、“恨屋及烏”等情感現象就是這樣產生的。

5、它是一種多形式上的價值對應關系,而不是一種單一形式上的價值對應關系。同一事物的價值關系可能是多內容的,人對事物的情感也經常會表現出多樣性。例如,同一種食物可能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對身體產生多種治療作用或營養保健作用,也可能產生多種副作用,人對它的情感可能會喜憂參半。

6、它是一種多層次上的價值對應關系,而不是一種單一層次上的價值對應關系。事物的價值關系可能是多層次的,人對事物的情感也經常會表現出多層次性。例如,衣服除了具有御寒、擋風、避署等價值外,還具有安全與健康方面的價值,具有藝術審美價值,并能體現個人身份、能力、特征和社會地位,這樣,人對于衣服的情感通常具有多層性。

7、它是針對事物的價值特征,而不是針對事物的其它特征。人對于事物的情感完全取決于它的價值特征,而不是取決于它的其它特征,只要該事物的價值特征不變,無論其它特征發生什么變化,人的情感就不會變化。相反,如果事物的價值特征發生了變化,無論其它特征如何穩定,人的情感都會發生變化。例如,一張照片盡管已經變黃變爛,但他的主人仍然百倍珍惜;一件時裝盡管沒有任何破損,但它的主人可能已經不再感興趣。

8、它是一種動態的對應關系,而不是一種靜態的對應關系。任何事物都是運動與變化的,任何事物的價值也都是運動與變化的,任何事物的情感也必然都是運動與變化的。人不可能以永恒不變的情感對待任何事物,永恒的愛只是人的一種理想與祝愿,現實中并不多見。

9、它是一種復雜的、對立統一的對應關系。愛中有恨,如父母對于子女經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愛;恨中有愛,如人經常會對自己的競爭對手有一種“欽佩”的恨。

10、它是一種非線性的對應關系。情感的強度通常并不與事物的價值量成正比,通常只與事物價值量的對數成正比,在特殊情況下,價值與情感還存在更為復雜的函數關系。

11、它是一種三因素的對應關系,而不是一種單因素的對應關系。價值的大小不僅取決于事物的品質特性,還取決于主體及周圍環境的品質特性,因此主體的情感由主體、客體及環境三個因素來決定,而不由其中一個因素來單獨決定。例如,一般情況下的老虎可使人產生恐懼感,但關在動物園籠子里的老虎不會使人產生恐懼感,相反還能產生審美感。

參考文獻:

①仇德輝著,《統一價值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輝著,《數理情感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