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性內窺鏡的成本控制

時間:2022-04-05 10:43:48

導語:硬性內窺鏡的成本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硬性內窺鏡的成本控制

0引言

內窺鏡按形態可以分為軟性內窺鏡和硬性內窺鏡2類,而外科手術通常以硬性內窺鏡為主。與傳統開腹手術不同,內窺鏡手術是在密閉的空腔內進行操作,因此,儀器的好壞直接影響手術的效果[1]。2013年我院手術室醫療設備的維修總費用為517944元,其中內窺鏡產品的維修費用為342358元,占總費用的66%,由此可見內窺鏡的維修費是一筆巨大的支出。究其原因往往是廠家的維修價格高,成本不透明,而第三方的維修質量又得不到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想辦法降低內窺鏡的故障率,才能有效地控制維修成本。

1硬性內窺鏡的工作原理

硬性內窺鏡一般包括成像系統和照明傳輸系統2個部分。成像系統由物鏡組、轉像系統(柱狀透鏡組)及目鏡組成,其原理是:被觀察物體經物鏡所成的倒像通過轉像系統轉為正像,并傳輸到目鏡,再由目鏡放大后為人眼所觀察。照明傳輸系統由光導纖維組成,工作原理是:將冷光源的光經過光導纖維傳輸到內窺鏡前端,照亮被觀察物。

2硬性內窺鏡的常見故障與排除

2.1沒有圖像

(1)原因分析:沒有圖像是內窺鏡最常出現的故障,物鏡的損壞或者進水、內管柱狀透鏡的碎裂都會出現沒有圖像的現象,而內管透鏡只要其中一個柱狀透體碎裂就會導致沒有圖像。(2)排除方法:首先,借助放大鏡檢查鏡身有沒有凹痕或者彎曲;其次,看物鏡端有沒有破裂;最后,檢查鏡子是否因密封性能不好造成進水。

2.2圖像發暗

(1)原因分析:圖像發暗通常是由光源引起的,物鏡和光纖上的污物及硬鏡管內有潮氣進入也會使圖像發暗。(2)排除方法:首先,采用更換法檢查光纖是不是斷裂太多(一般情況下光纖斷裂不超過15%可以繼續使用,一旦超過15%就會出現圖像發暗的現象);其次,檢查硬鏡的物鏡和光纖上有沒有污物及灰塵;最后,檢查鏡子的密封性是否完好。

2.3圖像發黃

(1)原因分析:圖像發黃大多數情況是由于物鏡組故障導致。(2)排除方法:首先,查看機器上的色彩參數是否設置正確;其次,檢查是不是有潮氣進入內鏡;最后,觀察物鏡組上的黏膠有沒有老化引起的發黃。

2.4圖像內發現灰塵

(1)原因分析:圖像內有灰塵一是物鏡、目鏡外有污物或者是整個光學系統比較臟引起的,二是柱狀透體與間隔管柱在使用期間有摩擦現象,也會產生細小粉末,時間長以灰塵狀反映在圖像上。(2)排除方法:檢查物鏡和目鏡上有沒有污物、灰塵和劃痕。

2.5霧狀圖像

(1)原因分析:產生霧狀圖像主要是有水汽進入,特別是由于老化,水汽從物鏡端、目鏡端及光纖封口處進入鏡體。(2)排除方法:檢查物鏡和目鏡端的密封性,檢查光纖接口處的密封性。

2.6圖像變形有陰影

(1)原因分析:圖像變形有陰影多是由人為因素導致的工作管受力彎曲變形所致,也有可能是成像系統里面出現松動引起的。(2)排除方法:轉動鏡子檢查鏡身是否扭曲或者彎曲。

3硬性內窺鏡損壞的原因

硬性內窺鏡是一種貴重、使用頻率較高的精密設備,看似結實,其實較為脆弱,在使用的各個環節都可能導致鏡子的損壞。(1)手術操作過程中的跌落、碰撞、不正確的拿取方法、使用不適當的手術器械、醫生使用時的野蠻用力等都會導致鏡子的損壞。(2)清洗滅菌過程是引起內窺鏡損壞的第二大殺手。部分非專業護士在清洗時搞不清楚清洗消毒的方法與步驟,造成鏡子的擠壓或被其他利器損傷,導致其密封性能受損而引發漏水,物鏡、目鏡受到污染。(3)清洗完畢后不加保護措施存放也會導致鏡子的損壞。

4硬性內窺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鏡體與工作管的連接處是硬鏡的主要受力處,容易出現彎折現象。平時在拿取存放時應采取正確的持鏡方法,一手握住鏡體,另一手托住鏡管,輕拿輕放。在手術過程中,盡量避免與帶有刃口的手術器械放在一起。禁止鏡子垂直擺放,禁止敲擊鏡身。

5正確的保養方法

(1)嚴格遵循鏡子的保養原則,輕拿輕放,單獨擺放,不能碰撞。(2)防止鏡子起霧。手術前用溫熱水浸泡,涂防霧油,術中可以在肝或腸壁上蹭一下。(3)不能使用超聲波清洗內窺鏡。(4)控制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的時間。通常可以使用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的鏡子會在內鏡上標注Autoclave。溫度在132~134℃時滅菌時間應少于5min,溫度在121℃時滅菌時間應少于20min,且在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后一定要自然冷卻。(5)不要頻繁地更換滅菌方法,否則會破壞鏡子的密封性。(6)內鏡在任何溶液中的浸泡時間不能超過60min。

6小結

大部分內窺鏡的損壞都是人為造成的,所以控制維修成本就是控制人為的故障率。所有接觸內窺鏡的工作人員,必須對內窺鏡的結構有清楚的認識,熟練掌握內窺鏡的正確使用方法[2]。這就要求我們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制定相關的制度并嚴格遵守[3]。為此,我們在每臺機器上粘貼了簡易的操作說明,方便大家隨時閱讀。聯系廠家進行不定期的集中式培訓,強化使用及消毒滅菌時的注意事項,禁止未經培訓的人員接觸鏡子。手術室安排專人對內窺鏡進行管理,負責內窺鏡日常的清洗、消毒滅菌及存放。加強專職人員與維修工程師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工程師在內窺鏡的維修模式上應強化自行維修和預防性維修,弱化外送維修和故障后維修。定期對鏡子進行巡檢,發現小故障及時排除,防止故障擴大,最大限度地節省維修成本。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工作,2014年至今,我院手術室的維修費為522644元,其中內窺鏡的維修費為290440元,占56%,同比下降10%。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做好以上幾點,硬性內窺鏡的維修成本還會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作者:費海航 單位: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設備處

[參考文獻]

[1]王碧秀,陳永成.醫用內窺鏡系統的組成與常見故障維修[J].醫療裝備,2009,22(5):74-75.

[2]許迎紅.內窺鏡維修記錄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2(22):66-68.

[3]秦雙征,劉維會.內窺鏡器械消毒與保養[J].重慶醫學,2009,38(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