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論文

時間:2022-08-09 05:39:00

導語:新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論文

摘要:新會計準則增加了對無形資產四項披露要求,為利益相關者進行價值判斷和相應決策提供了更多有用的會計信息,進一步貫徹了會計的相關性原則;同時,也相對保護了企業的商業秘密,加強了對市場經濟中企業主體利益的保護。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新會計準則在無形資產信息披露方面的規定仍然存在著問題。本文將對新會計準則下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進行探討,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無形資產信息披露

一、新會計準則下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問題

(一)確認范圍過于狹窄

無形資產入賬并予以披露的僅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和商譽7項。而商譽僅對產權變動商譽確認,對自創商譽并不予以確認。而國際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產包括商標名稱、報刊刊頭、計算機軟件、許可證和特許權、版權、專利和其他行業性的財產權、服務和經營權等14項。美國評估公司所涉及的無形資產也有20多項。伴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的加劇,許多新興的無形資產種類將會進一步增加。我國僅僅披露以上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二)披露信息失真

計量基礎企業通過交易取得的無形資產計價基礎是歷史成本,而自創的無形資產現行的會計報告中也僅僅只披露歷史信息,對無形資產的現在信息以及未來預知的信息卻幾乎沒有披露,而事實上很多無形資產僅僅通過歷史成本計價作為依據是不能正確的反映其價值的,更無法披露前瞻性的、不確定性的信息以及風險信息,這大大降低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對決策者容易造成誤導,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披露信息內容不充分

在現行的財務會計報告中不披露企業擁有的無形資產的詳細項目。就披露部分而言也僅僅包括各類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各類無形資產當期期初和期末余額,變動情況及其原因、當期確認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及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成本和取得方式。《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第16、17、19號意見書》以及其他權威性會計文獻都對無形資產的報表揭示方法做出了詳細的說明,要求每一項主要的無形資產都要單獨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中。若擁有大量的無形資產,必須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更為詳細地列出每一項的金額。購買無形資產的支出必須清楚、明確地反映在“財務狀況變動表”上。無形資產攤銷額一般直接沖減“無形資產”賬戶,但也允許在資產負債表或附注中作為一個獨立的項目來反映。英國會計準則也要求企業詳細披露有關無形資產和商譽的信息。我國這種披露模式使得許多與無形資產有關的對決策者有重要參考價值的、難以用貨幣計量的重要信息不能反映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報表信息使用者基于這些不充分信息做出的決策可能偏離實際情況,增加信息使用者所面臨的風險。

二、信息披露在新準則下的新規定

新準則關于無形資產披露內容較原準則更為寬泛。除了原準則披露內容外,新準則還增加了: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披露其使用壽命的估計情況;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判斷依據。對無形資產攤銷方法的披露。用于擔保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當期攤銷金額等情況。記入當期損益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金額等內容。這樣便于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企業無形資產會計內容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也便于管理層對企業無形資產進行有效地管理。

三、完善無形資產披露的建議

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大環境下。無形資產作為企業重要核心力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對于所有者、經營者以及其他有利害相關者無疑都是很重要的。因此,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應該充分、公開、真實與科學。公務員之家:

(一)進一步完善現行無形資產會計規則

例如無形資產項目的各級名稱的統一。實質內容相同的無形資產項目應以統一的名稱列示于財務報表中,絕不能出現五花八門的不同名稱也就是說無形資產的各明細項目不能主觀隨意地命名,應有相應的規章制度或條例來規范其名稱,這樣既便于不同公司間的橫向比較,又便于財務報表使用者的閱讀理解。無形資產的項目級次必須清晰。所有無形資產項目都應列明它的級次,尤其不能省略二級科目而直接列示三級科目。現階段我國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項目應包括:專利權、著作權、一商標權、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租賃權、特許權、電子計算機軟件、網址和域名等。除此之外,有些數量少且不經常發生的,一旦發生可并入相近的項目來反映。

(二)加強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披露的無形資產信息不僅包括技術開發信息、無形資產存量信息、無形資產增減變動信息、無形資產的對外投資信息,還應包括無形資產的交易信息、無形資產發生的糾紛與訴訟信息及無形資產收益信息。就內部治理機制而言,董事會的構成及其議事規則是關鍵,目前引起廣泛討論的是董事會的構成及其獨立性問題,特別是獨董對信息披露的特殊作用,只有在獨董被企業股東和其它市場參與各方當作真正的經理人來選擇、激勵和監督后,才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就外部治理機制來看,競爭性的外部市場體系主要包括資本市場、公司控制權市場和經理勞務市場。當公司經營不佳時,會計信息披露作用于資本市場的股票價格,帶動外部治理機制的協同影響。所以,培育購并市場,促使股東“用腳投票”的機制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才能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

(三)強化無形資產運營中的評估問題

無形資產在轉讓、投資的過程中,應根據其效用和市場情況進行評估、合理定價,以維護其所有者和占有者的權益。無形資產評估不同于企業會計計價,它反映特定條件下的市場價值。同時,無形資產評估應穩妥可靠,評估結果應以充分的市場調研、市場信息資料為依托,科學地評定和估算。而且,其評估結果不應受到無形資產處置(如《公司法》中對無形資產出資額比例的規定、稅法中對無形資產攤銷的規定)的制約。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現行法律、法規的修訂,以適應現實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國香港稅法中對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處置做法可供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健南,王玉蓉,對現行自創無形資產確認和計量原則的再思考,會計之友.2007(8)

[2]財政部會計評價中心,中級會計實務,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