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對農校經濟類學風構建的意義
時間:2022-02-01 08:56:54
導語:輔導員對農校經濟類學風構建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想信念不足,學生對自身要求標準不高在這個問題上,最突出的表現是“60分萬歲”的思想,即能夠保證順利畢業即可,除此之外別無所求,而當前高校期末考試難度相對不大,導致懷有這種思想的學生沒有絲毫緊張感,出現對一些課程選擇性逃課,即使出現在課堂上,也是出工不出力,這種思想和行為的存在潛移默化地在蔓延,并影響著其他同學。專業認同感匱乏,學習態度不端近年來,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難度、考試內容難度呈現下降趨勢,即使是這樣,近四年每學年仍有近5%的學生在學業方面亮起了紅燈,出現學習預警的問題(即一學年全部學科總學分績為25分,而學生一學年內補考仍未通過學科累計達到12學分績),近四年年均仍有近0.3%的學生因學業成績不合格而降級(累計補考仍未通過的學科學分績達到25學分績則必須降級),這部分學生出現降級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無用,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交友、娛樂等方面,基本不上課、不學習;第二,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十分反感,認為是父母逼迫自己學習這個專業,并不是自己想學習這個專業。這種發自骨子里的對所學專業的不認同、不喜歡直接左右著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行為。角色轉變不到位,自我管控能力匱乏許多同學進入大學后脫離了初、高中時代老師、父母的監控模式,徹底陷入放松狀態,對學業沒有規劃、沒有目標,任其自然發展,表現出很強的隨意性,出現在課堂上玩手機、睡大覺、上課不攜帶教材、不記筆記等不良行為,甚至出現沉迷網絡游戲等現象,這些同學雖然能夠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但卻很難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些行為的存在,嚴重破壞了課堂秩序與氛圍。
2加強農業院校經濟類專業學風建設的建議
2.1抓入學教育,強化專業認同感,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筆者認為,新生入學后的兩個月時間是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黃金期,必須牢牢抓住這段時間,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針對學風建設,一方面要科學設計教育內容,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赏ㄟ^專業教師講解、優秀校友報告會等方式,著重體現學生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以及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要求,使學生通過專業教育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通過為新生班級指定任課教師擔任學業導師、開展“學長助跑”活動等方式,著重強化規劃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學業目標;同時,可通過組織大一新生集體晚自習、加強課堂檢查力度,開展優良學風班集體、優良學風寢室評選等方式,大力規范新生學習行為。2.2抓全員教育,形成學風建設的合力輔導員在學風建設中,要扮演好策劃者、主導者。一方面,要與任課教師聯合起來共抓學風。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每個專業都有一名輔導員擔任與任課教師聯系人,定期組織座談會,相互溝通,強化配合。同時,通過建立學生家長QQ群、飛信群等方式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為每名家長發送學生學習成績查詢系統,使家長可以隨時隨地登錄查詢系統,查詢學生成績。這些舉措形成了“三管齊下、共抓學風”的局面。2.3抓典型示范教育,促進人心向學的良好風氣蔚然成風學生“先、優、?!痹趶V大學生中具有強大的正能量導向功能。過去的四年間,我們一直堅持開展“十佳女大學生評選”、“學長助跑”、“優秀學子事跡報告會”、“榜樣在身邊”等活動,通過每一次評選,使優秀學子的事跡為大家所熟知,促進學生在內心中進行自我與他人的對比,通過每一次事跡報告會,使廣大學生能夠從他人身上感受到好學上進的精神,感悟到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2.4抓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學、怎么學抓好職業規劃教育,我們要從增強實效性出發,創新形式,豐富內容。一方面我們要幫助學生明白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努力方向,避免糊里糊涂地學、盲目地學。在這方面,我們通過開設經管論壇、常青樹講堂等方式,邀請校友、知名學者等為學生講述自身的奮斗過程,講述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標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作為輔導員,我們通過個別談話、組織召開專題班會、開展寢室座談等方式,有針對性、計劃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學生規劃意識。2.5抓三個群體教育,使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成為優良學風建設的引領者班委會、團支部、學生會(校、院、系三級)、學生團委(院、系)的學生干部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約占學生總數的60%,抓好這部分學生的學風對整體學風建設意義重大?;诖?,我們嚴格規定學生干部的任用采取淘汰制,學期學業成績達不到所在班級前50%標準的學生干部必須離崗,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干部努力學習的進取心,樹立了正確的導向;對學生黨員我們在擇優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強化教育管理力度,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針對學習困難學生,選拔學習優秀的學生黨員,開展一對一幫扶;對入黨積極分子我們把學業表現作為考核的重要標準,并作為發展黨員的重要依據,使這部分學生自覺嚴格要求自己。筆者認為學風建設一方面應該具有較強針對性,即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同時,學風建設應該是一個全員參與、全過程建設的工程,需要多方配合,攜手共抓,需要長抓不懈,使學風建設融入教育教學改革、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環節。
作者:宋志彬單位: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論當代傳播媒介對音樂教育的作用
- 下一篇:小析企業經濟管理問題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