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經濟管理模型體分析
時間:2022-07-13 10:03:29
導語:新農村經濟管理模型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我國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農業大國,世界范圍內的農業起源最早源自于我國。我國農業水平在古代世界中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但隨著以農立國思想的確立,農業已經作為我國的立國之本并且存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往的傳統農業形式只集中在播種、耕作和收獲的狀態。農村經濟體系當中能夠給農村發展和農民帶來切實收益的往往集中在收獲之后的階段。為了改善這種經濟來源單一的狀況,同時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形式向著多樣化發展,就需要結合當前我國的農業發展規劃和當前的社會環境綜合考慮,對農村的經濟管理方式進行完善和革新。為了有效地保證農村的社會穩定,使社會秩序呈現井然有序的狀態,在提高農村群眾的生活水平上,農村經濟管理就能發揮充分的作用。我國當前的農村經濟管理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嘗試,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農村的基礎建設也日趨完善,農民的生活不再是以往的春耕秋收,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也逐漸滲透進入鄉村。受到我國科技、政策等惠民措施的落實影響,鄉村環境正在發生轉變。當前的農業發展前景也是一片大好,建立新型的農村經濟信息化模型就是要為農村的經濟來源和經濟體系結構規劃一條新的路徑。
2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現狀
我國當前的農業發展狀況受到長期以來的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的影響,缺乏現代技術和信息化觀念的融入。這造成了我國的農業發展在生產方式和農產品的銷售等過程當中缺乏有效的發展渠道。對于這一不足,可以采用具備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融入農業的生產和發展中。全面的保證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實現農業智能化和集中化,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與提高。2.1信息技術難以滿足農民需求。當前的農村集體經濟模式還沿用著傳統的合作社模式充當經濟發展的載體。受到農村居民知識層面的差異性影響,農民更容易接受傳統農業耕作方式所帶來的穩定收入。而對信息技術的使用難免會有不適應的感受。在當前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式中存在著由于信息化水平推廣不足,致使現在的農村經濟發展受限的情況。雖然近年來信息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在農村地區也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比城市而言,農村地區對信息和網絡等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和應用普及情況仍十分有限,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再加上農民本身的知識儲備不夠豐富,理解能力也很難達到理想的狀態。對于信息技術等相關科技知識的掌握不夠熟練,使用計算機接收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欠缺,這都導致了當前我國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的下降。雖然信息技術得以推廣,但在落實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2.2信息化手段成本較高。在改革開放以來,雖然黨和政府都將農村地區的建設和發展作為首要的任務,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獲得了一定改善。但在當前的農村經濟狀況調查研究中表明,即便農村的農民收入相比過去的階段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網絡和信息化等技術的應用方面還與城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總結其原因,首先是農村地區居民對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認識存在局限性。認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具有較大的難度,而不敢輕易嘗試。其次是落實信息化技術需要采購大量的硬件設備,增大了資金投入。而目前農村地區的資金來源相對單一。這些超過其承受范圍的資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信息化經濟管理方式的發展。
3落實改善舉措,建立新型農村經濟管理模型體
對于在當前農村經濟管理中出現的管理方式關注度不高,信息化技術落實資金短缺等問題。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狀況開展相關的改善措施落實。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深入普及,解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困境。建立新型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型,幫助農民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從而全面保證農村地區經濟的蓬勃發展。3.1突出政府的主體調控作用。為了強化信息管理的方式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就需要首先對農民的需求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把握。根據其切實的需求制定具備可行性的農村信息技術經濟管理方式。從而有效避免因為恪守觀念而導致的經濟管理效果受到制約。在農村經濟體系結構建設的過程中,政府始終扮演著主導作用的角色。政府能夠對農村地區的財政支持提供幫助。適當的建立農村網絡服務信息中心并進行整體的調度和調控。同時還能完成各部分職能內容的協調發揮。以政府的服務型職能參與進農村經濟建設當中,對各項經濟發展事務進行統籌規劃,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將惠民措施落實到位。為農村社會水平的改善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3.2健全農村經濟管理體系。鑒于當前我國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著經濟管理方式相對落后,經濟發達水平不高的現狀。在針對農村經濟進行管理方式的制定時,需要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經濟現狀,制定個性化的經濟發展策略。信息化的手段涉及的技術層面和資金投入方面的因素比較復雜。同時,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和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統籌合作,從而形成完整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在當前階段,農村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對管理方式進行變革和創新。借助信息化的便捷性,著重關注基層信息化服務站的建設并提高其應用的實效性。同時,積極引入大學生村干部等高級人才,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提供幫助。政府方面還需利用財政資源,建立專項的農村經濟建設資金,用于信息化建設的硬件投入等方面,改善當前資金短缺的情況。
4結語
本文通過對當前農村經濟管理體系當中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建設現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總結其中的不足。并結合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的實際發展趨勢,充分考慮政府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指導思想及相應的政策,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解決建議。并著重對于信息化技術在農村經濟管理體系中的融入和應用給出了一套完善的解決對策。建立了一種新型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型體,實現了信息化平臺的構建。為廣大農民的農產品經銷和外界的農業信息資源獲取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平臺。以此強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了傳統農業耕作的形式,為農村經濟管理方式的完善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朱美芹.信息化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7(6).
[2]馮艷波.淺析如何提高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水平[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2).
[3]董釗,馬佳宏.農業產業化發展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研究[J].農業經濟,2017(4).
[4]中國鄉鎮行政管理研究[J].地方政府管理,1998(2).
[5]武衛敬.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淺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2).
[6]吳亞晶.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3).
[7]翟晏彬,王一斌.強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助推農村經濟健康前行[J].吉林農業,2017(20).
[8]王玉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之我見[J].農業與技術,2016(12).
作者:張晶 單位:石嘴山市人防指揮信息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