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研究
時間:2022-12-25 03:58:41
導語:經濟學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高校本科人才培養也要通過供給側改革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對我國50所高校的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統計分析,從課程設置、學分結構等方面總結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為我國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經濟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優化
在我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也要從供給側進行改革以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黨的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但是,我國當前的高校人才培養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本科畢業學生實踐能力不足、創新意識欠缺、所學專業與就業不匹配等,這些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擔憂。在此背景下,本文選擇國內50所高校進行調研,深入分析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為我國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改革提供參考。
1樣本高校基本情況
本文所選50所高校來自18個省份,從地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包括8個省(市),共選擇27所高校,其中985、211大學9所,其他綜合性大學13所,學院5所;中部地區包括6個省份,共選擇18所高校,其中985、211大學7所,其他綜合性大學9所,學院4所;西部地區包括4個省(自治區),共選擇4所高校,其中985、211大學1所,其他綜合性大學3所,學院1所,從高校分布情況來看,所選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2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分析
從50所高校的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來看,雖然部分高校對課程設置的稱謂有所差異,但大致可以將課程歸納為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四個大類,而每一類又可以分解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個部分。以下從學分分布、學分結構等方面對50所高校的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2.1學分分布情況。50所高校的總學分和必修學分分布如圖1所示。從圖1可知,50所高校的總學分主要分布在160~170區間,而必修學分主要分布于120~150區間。2.2學分結構情況。從表1可知,平均學分為168.75,按照16課時/學分的標準約折合為2700課時。在4類課程中,通識課占比最大,達到32%,其次是專業課29%、學科基礎課23%、實踐課16%。2.3選修課學分占比情況。選修課在本科課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選修課的設置中可以體現出學生自主發展、專業興趣培養及專業特色情況。近年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中對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及辦學水平越來越重視。50所高校的選修課程占比情況如表2所示。
3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調研,可以發現各高校培養方案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下:3.1培養方案趨同。近年來,高校之間的交流顯著增強,學科建設經驗呈現縱向下移趨勢,一本院校向985、211高校看齊,普通院校向一本院校靠攏,同時學科評估的壓力也迫使人才培養更為規范化和標準化,這些都導致高校的培養方案呈現趨同態勢。通過分析50所高校的培養方案可以發現,課程安排大同小異,能體現出高校培養特色的極少。3.2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不協調。從學分統計來看,必修學分在總學分中的比例平均達到78%,在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及實踐環節中的比例分別達到83%、94%、79%。與顧海兵等對我國11所高校的統計相比,經過近10年的發展,必修課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由75.5%上升到78%,必修課比重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出現了上升,而國外及香港的大學必修課占比僅為33%左右。必修課比例過高,留給學生的自主選課機會將會大大減少,學生在專業興趣上的發展空間也會更窄,這就違背了學分制改革的初衷。3.3個性化課程設置不足。近年來,國內部分高校嘗試在個性化課程方面進行改革,但受師資力量、學生基礎、學校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導致個性化培養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個性化培養內容。從50所高校來看,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在各高校培養方案中差別不大,這部分課程的學分在總學分中比重達到72%。而在體現人才個性化的專業課程中,選修課程占學分的比重僅12%左右。在50所高校中僅有20%左右的高校安排有素質拓展、第二課堂、自主發展等個性化課程,學分占比約8%,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3.4實踐教學環節不足。實踐環節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筑牢專業基礎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提高適應能力以及踏入社會的必經階段。但是,從50所高校的統計數據來看,實踐課學分平均為27分左右,僅占總學分的16%,其中還包括了畢業論文、學年論文等環節。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高校的實踐教學相比,我國在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內涵、質量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
4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建議
針對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優化思路:(1)實行學分的總量控制與優化。在高校學分制改革的大方向下,高校可以吸取學年制培養的優點,對培養方案進行合理規劃,全面梳理課程體系,實施學分總量控制,引入學分的獎懲機制,適當控制單學期學分。(2)實現學科統籌和協調培養機制。高校可以構建通識教育平臺,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調。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方面,應確保理論向實踐的無障礙過渡,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協調。合理統籌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實現常規教育與拓展教育的協調。(3)分類設計教學模塊以突出專業特色。根據專業特征與前景設置教學模塊以突出專業特色,并通過設計選修課模塊合理進行專業分流。(4)拓展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銜接。高校應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構建實踐教學平臺,并根據理論教學特點構建實踐教學鏈,將多門課程的實踐教學鏈進行對接,由此將形成課程體系主導下的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翁瑋,張超,劉俊伯.國外實踐教學經驗探析[J].價值工程,2016(31).
[2]邵進,劉云飛.中美高校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以南京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國際化比較研究項目”為基礎[J].中國大學教育,2015(9).
[3]顧海兵,薛珊珊.我國高校選修課比重亟待提高——基于本科經濟學專業的國際比較[J].中國高教研究,2009(10).
作者:劉玉成 單位:長江大學
- 上一篇:市場經濟思想政治教育原因分析
- 下一篇:互聯網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