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5-06 11:32:04
導語:新時期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川是全國發展利用沼氣較早而且規模較大的省份之一,在推動農村沼氣發展項目資金方面,四川省從2003年就開始了承擔農村沼氣國債項目的建設任務。由于四川屬于西部地區,2003年~2008年中央補助標準為1000元/戶;隨著中央補貼政策的調整,2009年和2010年四川農村沼氣國債項目的補貼標準為1500元/戶,2011年和2012年補貼標準又提高到了2000元/戶。總體來看,從2003年~2012年,四川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建設規模達到1211576戶,僅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就獲得中央預算內資金補助約154775.6萬元。
二、新時期四川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新時期四川農村沼氣發展的機遇
1.“美麗鄉村”的提出為農村沼氣發展帶來新契機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努力建設美麗中國。2013年,農業部辦公廳先后下發了《關于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意見》和《關于組織開展“美麗鄉村”創建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計劃到2015年,在全國創建1000個美麗鄉村。即通過集成推廣農村沼氣、省柴節煤灶、高效低排放的生物質爐、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小型風電等技術和產品,增加農村地區的清潔能源供應。為此,四川借以“美麗鄉村”創建為契機,因地制宜將小型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等農村能源設施納入美麗鄉村建設,并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支持,以推動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
2.農村節能減排為農村沼氣發展提供了平臺
為了實現“十二五”的目標,國家提出的單位GDP能耗下降16%、碳強度下降17%的具體指標,我國正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頒布的《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方案》也明確提出,要對各省級人民政府實行節能減排一票否決制和問責制。尤其是2013年以來,我國1/4地區出現霧霾現象,受影響的人口達6億人之多,隨著社會公眾對PM2.5的廣泛關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正式拉開了“向霧霾宣戰”的序幕。農村要實現節能減排,改變農業的生產方式和農民的生活方式十分關鍵。在IPCC的排放清單中,農業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據測算,我國農業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大約占全國排放量的17%左右,農業源排放的CO2和CH4分別占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1%~25%和57%。農村沼氣的發展不僅可以改變農村的傳統用能結構,替代煤炭、薪柴和秸稈等造成的空氣污染,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還可以以農業廢棄物生產沼氣帶動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這有助于農村領域的節能減排,此舉也必將為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帶來難得機遇。
3.CDM成功試點為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示范效應
近年來,四川充分把握低碳經濟的發展機遇,主動與發達國家進行聯系,積極通過“清潔發展機制”(CDM),將農村沼氣發展所帶來的節能減排效益進行捆綁出售。目前,四川地震重災區的什邡市和綿竹市的1.7萬口沼氣池,已經以每口沼氣池兩個碳信用的價格,打捆銷售給了挪威的能源部。遂寧、資陽、瀘州、宜賓、達州以及廣安等6個市的20萬口農村戶用沼氣池,也將進行打捆申報CDM項目,并已與芬蘭政府達成有關意向性的協議。預計兩項交易每年可以獲取約2000多萬元的CO2減排收益,將使75萬農民直接受益。此外,自2009年以來,四川省農村能源辦公室就與四川省CDM中心以及成都智聯綠洲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有效推進了四川農村戶用沼氣有關CDM項目的全面開發。PCDM項目也于2010年11月開始啟動實施,首先在四川宜賓市和南江縣分別進行試點,而且在成功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驗收的基礎上,2011年開始將有關項目基準線調查范圍進一步擴大,惠及四川達州、廣安、自貢、瀘州、樂山等13個市(州)已建池的農戶。該項目已于2012年在聯合國獲準成功注冊,這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注冊的農村戶用沼氣PCDM項目,也是我國第二個獲聯合國批準的PCDM項目。據介紹,四川下一步將爭取把全省2010~2015年規劃建設的所有農村沼氣用戶合計約180萬口農村沼氣池全部納入到CDM項目進行開發,預計全部交易總共可以產生30多億余元的減排收益,平均每戶每年將獲得減排收益約180元。CDM項目的成功試點,不僅增加了項目區農戶的收入,也為農村沼氣有關項目的后續推進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二)新時期四川農村沼氣發展面臨的挑戰
1.畜禽養殖方式變化對農村沼氣發展的影響
沼氣的發展離不開畜禽的糞便,畜牧業的規模將直接影響氣源的基礎。四川一直以來是全國生豬養殖大省,作為國家批準建設的唯一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生豬的出欄量曾經占到省際間調撥的1/3、全國的1/9和全世界的1/20,歷來就有“川豬安天下”的美譽。目前,生豬的養殖模式主要可以分為農村散養和規模養殖兩大類型。據有關部門統計,按照農業部戶均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標準,自2000年以來,我國農村生豬的散養戶每年正以4%~5%的速度遞減,而且目前總體上呈現加速退出的發展趨勢。
2.沼氣建設成本上升
農村沼氣成本上升,一方面是養殖戶飼料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是社會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據測算,養殖戶的飼料成本約占養殖成本的70%左右。尤其是近年來由于四川省從東北等地調運的玉米、大豆等飼料糧以及運輸成本的上漲,直接導致養殖成本的增加。從社會勞動力來看,近幾年出現了普遍上漲趨勢,其中農民工平均工資的快速增長,導致農村沼氣建設機會成本大大提高,極大影響了農戶建池的積極性。同時受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新農村建設導致農戶居住方式的改變等因素影響,以及電力、成品油、防疫、環保、用地等費用的上漲,這些都使沼氣建設成本上升,政府補貼對相下降,嚴重地影響了農村沼氣的可持續發展。
3.商品能源的替代對農村沼氣發展的威脅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基礎條件的改善,農民可選擇生活能源日趨多元化。能源使用的便捷性成為生活水平較高的農民選擇能源的首要因素,與用電、天然氣等能源相比,雖然沼氣的經濟性占有一定優勢,但由于沼氣的正常使用需要農民掌握一定的技能和付出一定的勞動時間,相比其他能源便捷性不足。因此,近年來選擇商品能源農戶逐年增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沼氣的可持續發展。
三、新時期影響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研究假說
結合前人研究以及四川實際,特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1.農戶的個體特征
研究將受調查農戶的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作為反映其個體特征的基本指標。由于農村沼氣建設帶有工程建設的性質,一般男性對此更加了解,因而調查其對農村沼氣的認知態度越能真實反映農戶意愿。如果年齡越大,越可能導致農村沼氣建設管理困難,不利于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農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對農村沼氣有關政策和發展沼氣的好處了解越多,而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強,越有利于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
2.農戶的家庭特征
農戶的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收入因素、家庭勞動力人數、外出務工人數以及養殖情況等。據研究,農戶在收入水平偏低時比較樂意使用沼氣;而隨著其收入水平的提高,就更傾向于煤炭、電能、天然氣等可得性和使用性都更佳便捷的商品化能源。勞動力人數及外出務工情況預期也對農村沼氣發展影響顯著。隨著畜禽散養農戶逐年減少,畜禽養殖結構的變化對農村沼氣的發展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3.農村沼氣的項目特征
農村沼氣項目包括建池年限、建池成本、施工的質量以及配套產品質量情況等。建池年限越長,廢舊沼氣池可能性就越大,從而降低農戶的使用意愿。農村沼氣國債項目中央補助標準偏低,農戶自籌壓力大,從而影響待建農戶參與農村沼氣發展的積極性。建池質量、管道安裝是否科學、配套產品質量是否滿意也會影響農村沼氣的可持續發展。
4.政策特征
政策特征主要表現為各級政府對農村沼氣發展的重視程度、農戶對國家有關農村沼氣發展方面的補貼標準以及補貼方式的滿意程度等。如果農村沼氣發展能得到地方政府的積極重視和配套支持,則項目實施效果會更理想。農戶對補貼政策是否滿意也會影響待建農戶參與農村沼氣發展的積極性。
四、研究結論及啟示
根據前面的研究假說和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影響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比較復雜,既受到政策特征和項目特征的影響,也受到農戶個體特征和家庭特征以及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要實現農村沼氣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政府重視是前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重視程度對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在1%水平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農村沼氣有關項目的實施具體由地方政府來進行,但地方政府基于財力有限和其他因素的考慮,往往會出現“政府失靈”。而村級組織擁有決定誰是項目村和項目戶的選擇權,如何選取項目實施的農戶,對于農村沼氣項目的順利實施也十分關鍵。如果所選擇的項目農戶能夠通過農村沼氣的使用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那么這部分農戶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其他農戶決策行為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政府重視是實現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二)科學設計是關鍵
分析表明,農戶對補貼標準和補貼發放方式、項目施工的滿意度對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戶對現行補貼標準不滿意,認為補貼標準不足建池成本的50%,政府應加大補貼力度,尤其是對于自籌壓力大、建池意愿強烈的農戶應予以更多的補貼。在補貼發放方式上,大部分農戶希望能將政府補貼全部補給農戶,由農戶自主選擇施工人員,自主談判工錢,自主選擇灶具等相關產品購買品牌和價格。在施工方面,雖然政府加強了對施工人員的行業規范,但由于缺乏監管,部分地區由于施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導致施工質量不高,管線安裝不科學,從而影響了農村沼氣池的產氣質量。因而農村沼氣發展未來的政策調整應考慮如何提高農戶對補貼標準、補貼發放方式以及項目施工的滿意度,注重政策設計的科學合理。
(三)因地制宜是根本
農戶的建池成本根據不同的建池時間、不同的地區有很大差異。目前農村沼氣發展進入攻堅時期,隨著農村沼氣有關項目的繼續推進,待建的地區主要是山區、邊遠貧困地區,這些地區由于交通不便,導致農戶建池成本比較高。因此,如何結合不同地區農戶建池成本差異予以相應政策扶持,也是農村沼氣有關政策調整應考慮的因素。此外,牲畜存欄量對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在5%水平影響顯著,農戶養殖情況直接關系著農村沼氣池的原材料來源是否充足。調查發現,有的地區畜禽養殖規模縮小,沼氣氣源原料供應不上;但有的地區由于養殖業比較發達,而原建沼氣池容量有限,導致農戶原材料過剩甚至出現畜禽糞便無法及時處理而亂排問題。因而,如何結合農戶畜禽養殖變化,合理調劑不同農戶之間的原材料余缺,是新時期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作者:金小琴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 上一篇:關工委綜合申報材料
- 下一篇: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