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環境影響評價
時間:2022-06-04 09:59:05
導語:可持續發展環境影響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自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之后,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并在經濟的發展中,力求實現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但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逐漸深入,針對環境影響的評價卻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刻內涵背道而馳。因此,需要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對環境影響評價進行重新審視,從而使環境影響評價能夠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環境影響評價;內涵
目前,環境問題是人們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為了使環境給社會活動帶來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通過評價制度對環境受到的破壞進行治理。可持續發展戰略對環境影響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項制度,其本身便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和激勵性,通過這兩種性質來對人類各項活動進行約束,從而在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使環境影響評價走向發展和完善[1]。本文主要探討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環境影響評價。
1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1.1可持續發展的概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存環境出現的急劇變化,人類的生存開始出現危機,并且由于人類過度重視經濟的發展,導致環境、資源等人類重要的生活條件受到了破壞。隨著這種情況逐漸的發展和演變,人類生活遭受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最終導致人類的發展觀逐漸出現了變化,逐漸由“經濟增長觀”轉變為“綜合發展觀”,再發展到當前較為熱門的“可持續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主要對協調發展的持續性進行了強調,注重人類社會、經濟與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并最終指向人類社會全方面的發展[2]。1.2環境影響評價概述。環境影響評價是一種針對環境進行有效管理的制度,與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環境影響評價的核心為《環境影響評價法》,主要指的是人類在從事各類活動之前,需要對各類活動進行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各種消極影響做出預判,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治理措施,從而避免或減輕可能出現的消極影響,同時對環境實施跟蹤監控的一種管理制度。1.3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首先,可持續發展觀念是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指導思想。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和總結的一種結果,主要要求人類在各類活動行動之前應該慎思慎行,以免對環境造成破壞;而環境影響評價在這一方面與可持續發展同出一轍。可見,環境影響評價的指導思想即為可持續發展觀。其次,環境影響評價在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各環節中處于重點環節。目前,可持續發展已經是人類共同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對落實各項決策、戰略以及政策等,環境影響評價能夠對人類的行為活動進行審視,從而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最后,在對環境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應該將兩者有機結合,使環境問題的解決具備目標和方法,通過對目標的掌握,并運用合適的方法使相應的問題得以解決。
2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環境影響評價的發展途徑
2.1將預防為主作為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原則。在進行環境保護過程中,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是防止環境問題出現的重要手段,而在進行預防工作的過程中,可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制度來完成。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堅持先發展后治理的原則,而結果卻造成環境的污染達到難以控制的局面。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后,對于環境污染問題開始向源頭控制,并開始對環境污染進行預防。因此,怎樣使環境污染得到有效的預防是當前人們關注的主要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通過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來進行實現,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制定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制度,通過制度進行約束,從而實現對環境污染的預防[3]。2.2擴大環境影響評價對象的具體范圍。在項目決策的鏈條中,項目的落成通常是整體鏈條的尾端,此階段的環境影響評價也只是進行最大努力的修補,而不能夠改變最初的計劃。而諸如決策、計劃、政策以及戰略等方面則是鏈條的頂端,這些方面具有較強的積累性、宏觀性、潛伏性以及長期性等突出特點,能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走向進行導向。因此,只對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是極為不科學的做法,無法使人類的各項活動對環境形成的各種影響進行解決。因此,若要在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實現預防為主的重要目標,應該將環境影響評價對象的具體范圍進行擴大,使決策、計劃等環節做出的結果能夠更具科學性和全面性,從而防止環境問題的出現。2.3改革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審批制度。在《環境影響評價法》執行的過程中,在項目審批方面暴露出很多問題,例如,權責不統一、審批環節冗雜、責任主體不明晰等,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當前的審批制度在客觀上仍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因此,應該對與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審批制度進行改革,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該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權限進行合理的下放,并確立下放單位的責任,實現權責統一,明確責任主體;第二,應該精簡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批流程,從而使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批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時,還應該以國家頒發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主,并對執法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使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工作依法進行;第三,應該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審批工作的宏觀管理,全面落實與環境問題相關的各種控制制度,并鼓勵公眾對環境問題進行監督和參與,從而使環評審批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除此之外,為了提升公眾監督和參與環評的質量效果,應該將環評的各項信息進行公開,從而便于公眾監督,進而保證環評審批的質量和效果。
3結束語
環境影響評價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環節[4],其相關工作應該得到重視,并且在工作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制度進行操作和執行,可持續發展中所進行的環評工作與國內的每個人、每個機構都存在著聯系,因此,需要公眾的積極參與,并對環評各項工作進行積極監督,從而確保其有效性,最終提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嵐,張忠潮.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環境影響評價[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30(3):1-4.
[2]張舒云.探究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環境影響評價的方向和趨勢[J].城市地理,2017,(3X):136-137.
[3]付佳.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環境影響評價[J].工業,2017,(2):303-303.
[4]鐘迪.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環境影響評價[J].科技風,2016,(22):73-73.
作者:蔡靈琳 姚煜 單位:杭州嘉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一篇:籃球業余比賽可持續發展研究
- 下一篇: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內在關系分析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可持續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