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24 03:34:49
導語:畜牧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海西州天峻縣草地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突出資源優勢,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在今后的發展中應整合生產資源,促使向系統化縱深化精細化邁進,穩固基礎產業,實施建設、生產、服務、經銷四統一,提高管理效益,降低建設費用,為合作社發展搭建金融支持、政策扶持、風險防范平臺。
關鍵詞:探討;草牧業;合作社;模式;青海天峻草地
畜牧業生態專業合作社是農牧業經濟組織順應時展的產物,集中體現了建設現代草地畜牧業發展主題,包含了社會經濟環境、生態環境等內容,其建設是時展的選擇,是時代文明的征象。在青海,生態專業合作社發展起步晚,人們認識還不很成熟,發展10年來,全省草地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組織如同雨后春筍迅速發展,其中“梅隴模式[1]”就是天峻縣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典型代表。天峻縣是青海環湖地區以藏民族為主體的純牧業縣,社會經濟文化相對落后,草牧業是縣域主導產業,草地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建設相對起步較早,但是發展參差不齊,在全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為此,結合天峻縣實際,對這一事物進行深入研究,對于推進全省合作社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自然與發展概況
1.1自然。該縣地貌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4200m。土地總面積2.57×104km2,可利用草地面積1.29×104km2,其中,高山草甸和高寒草甸兩類型為主要草地類型,平均產草量1483.5kg/hm2,平均載畜量0.92hm2/羊單位。氣候嚴寒酷冷,年平均氣溫低于0℃,無絕對無霜期,牧草生長期約127~185d。年降水量144.7~497mm,蒸發量819.5~1203.5mm。生態系統十分脆弱,草地易退化,難恢復[2]。1.2發展現狀。全縣總人口2.25萬,牧業人口1.9萬;轄屬3鎮7鄉,62自然村。截至2016年底,建設和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62個;試點股份改制合作社14個,完成改制7個,剩余7個正在推進。合作社產業較為單純,絕大多數仍然徘徊在原來的生產模式狀態。
2合作社發展存在問題
2.1群眾思想守舊思想傳統,理念落后,小農意識濃厚。多數社員認為,飼養牛羊天經地義,屠宰牛羊殺生不是職業。習慣一家一群羊,自產自銷,不愿聯合壯大,猜忌心理強。2.2管理粗放。生產經營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如對本地生產資源相對優勢,存在生產風險,產業發展方向,發展策略,生產布局,市場定位以及畜群組成,年出欄數量等等方面,定量分析少,發展不具體,思路不明確。個別草地出租出現過牧退化現象。2.3資源配置能力弱。縣域合作社較多生產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和有效開發,配置機能差,協作不力。例如,黑土灘退化草地,本可改造恢復植被為生產所用[3],但卻長期裸露未被改造,不僅無經濟效益,更導致水土流失,與此相應的是飼草料嚴重不足而大量從省內外高價購入育肥牛羊。2.4群眾文化素質低,專業人員缺乏。合作社不管管理層還是社員,普遍文化程度偏低。以縣郊某合作社為例:社員45人,其中高中(含中專)以上文化程度9%,初中44%,小學畢業47%。且這些人員中無一接受相關合作社相關業務專業教育,導致發展思路狹窄,有項目而不知如何很好操作完成,常常是花錢多辦事少。2.5富余勞動力難安置。合作社成立后,由于生產力得到提高,出現勞動力富余問題。該縣為純牧業地區,經濟欠發達,合作社基本無后續產業,因此,剩余勞動力安置即呈現困難。
3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建設建議
3.1穩固草地畜牧業,實施集約化經營。3.1.1以草定畜,完善草地資源保護機制對草地資源生產力水平進行詳實掌握,在此基礎上開展劃區輪牧,給牧草正常生長創造充足機會。同時,根據草地類型和耐牧性能制定草地利用警戒線,防止和杜絕草地過牧重牧現象,對退化草地,要依據退化程度酌情采取自然和人工恢復方式,科學建設,保障功能,增強生態效益,提高經濟效益。3.1.2完善產業鏈,保障草牧業安全生產秩序天峻縣是一個集雪災旱災為一體的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加上草地退化,草地生產環節十分薄弱。為此,一是結合黑土灘改造及植被恢復項目,在原規劃飼草料用地基礎上,建設和發展人工草地,提高草地利用效率;二是合理布局草地,依據區域雪旱災情發生特點,有針對性的建設區域飼草生產基地,保障防災飼草料儲備。建立以天然草地資源為主體,以飼草料生產為輔助的區域草產業體系,為草地畜牧業安全發展保駕護航。3.2利用優勢資源,開發朝陽產業。3.2.1開發土特產天峻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孕育著較為豐富的土特產品,如冬蟲夏草(Chinesecaterpillarfungus)、牦牛肉奶制品、黃蘑菇[Armill-arialuteo-virens(Aalb.etSchw:Fr.)Sacc.]、地皮菜(Nostoccommune)。該類產品共同特點是天然生態有機綠色,未受任何人類影響。環境決定植被,天峻縣土特產有其獨有的品味,應結合市場需求科學開發。3.2.2開發文化旅游天峻縣民族歷史沉淀較深,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豐富。天峻汪什代海部落有著約250多年輝煌歷史,傳奇具多。有在馬步芳統治時期,一彪形大漢為抗拒苛捐雜稅偷殺偽稅官而受到頭人重用的故事,也有在決定部落命運的十字路口部落頭人毅然決然作出迎接解放軍的佳話。有江河石經院、阿汗達洛寺等宗教景觀,二郎山洞相關王母娘娘神奇傳說,天峻溝巖石林、哈熊溝、秀隴溝、扎西郡尼神山等秀麗風景[4],還有野生動物成群公園般的草原,6月近距離觀賞湟魚的布卡河岸,木里國家唯一的可燃冰礦等。應突出地域特色,挖掘旅游資源,配合建設民族歷史文化博物館、牧家樂、風情園等設施,發展特色旅游產業。3.2.3推進牧業工業化草牧業產業鏈下游產品有奶酪、酸奶、酥油、達拉、牛肉干等,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諸類產品加工技術均較為成熟,有一定地域市場。應以此為突破口,開展精加工,提升產品,科學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利用草地遼闊無污染優勢,以“工廠化飼養+自然放牧”模式,開發牛羊育肥、柴達木福牛犢育肥、草原雞等綠色有機產品,打造特色養殖業。通過產業鏈延伸和傳統文化開發,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3.3統籌組織規模,強化經營管理。3.3.1統一規劃建設對草牧業資源進行全面分析,突出優勢,規劃合作社發展。在宏觀方面,定位發展方向、建設目標、戰略步驟;細化產業布局,劃分生產功能。在微觀方面,對產業發展進行全程追蹤管理。依據合作社和及其社員生產發展需求,組織項目可行性研究,保障科學性;在項目組織實施中,組織隊伍統一建設,并負責事中事后監督,保障建設質量;在項目運行中,調查運行狀況,評價建設結果。通過全程化建設管理,規范建設秩序,提高建設效能,降低建設費用,徹底改變牧民群眾發展碰運氣、建設無標準、質量缺保障的混亂狀況。3.3.2統一生產組織打破社域界限,統籌經濟資源,統一組織開發。在草地生產方面,將草地生產與畜牧生產、土地適宜性、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調整草地利用結構,突出草地資源特點,建設發展產業帶,實現草地利用科學化、高效化、穩產化、營養化,保障草畜供求平衡和自然災害防御機制安全。3.3.3統一科技服務統籌科技資源,完善服務體系,建立服務機制。在依托縣畜牧獸醫站、草原站技術力量的同時,充分利用自有科技資源,圍繞合作社產業發展,建設畜牧、獸醫、草原、肉乳食品等相關專業技術研發和服務體系,組建專業化服務隊伍,完善科技服務機制,開展全方位科技咨詢及生產服務,責任到人,標準到位,增加針對性,增強責任心,提高服務反應能力,提升合作社科技支撐。3.3.4統一產銷對接強化產品組織,暢通流通渠道,保護社員利益,杜絕分散經營單打獨斗惡性競爭現象。依據市場狀況,制定產品營銷策略,建立產品銷售體系,布局產品營銷網絡,建設“互聯網+”,建設聯營體,肉超對接,產品專賣,實現產品價值轉值。梅隴生態專業合作社與附近莫河畜牧場聯合經營產品后,羊肉平均提高2元/kg,如戶均以120只羊出欄,以均凈重量18kg/只計算,增加收入約4320元。3.4搭建支撐平臺,驅動協調發展。3.4.1建設人才成長平臺一是搭建學習平臺,制定人才培養戰略計劃,通過科研項目引進,高校科研院所等形式,定向定點重點培養人才,為合作社頂端高層決策提供智囊儲備。就地建設技術培訓基地,通過電視教學、專家面授、示范指導等形式,培養中下級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能人才,使每一個合作社社員都有增長知識提高才能的機會和場所;二是搭建發展平臺,開展人才易社易地定期交流,讓合作社人才走出去,開拓視野,交流思想,傳播技術,增長見識,再請回來,把先進經驗方法理念帶回來,激發創新。3.4.2建設政策扶持平臺牧民群眾理念傳統,地處偏僻,語言不通,文化落后,信息堵塞,在市場經濟大浪中短期內難以立足。因此,需要政府有針對性扶持,營造激勵發展環境:一是建立合作社專項發展基金,政府應依據合作社發展項目、發展狀況給予一定資金投入,幫助合作社整備行囊起錨遠航;二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該給予傾斜,使村級公路延伸到牧戶相對集中區域,解決最后一公里通行問題;幫助解決畜棚、人畜飲水、草產品加工電動能困難,優化草牧業發展環境條件;三是建立合作社科技創新機制,建設產業園區和科研基地,吸引相關科技人員和項目著陸落地,例如“黑土灘”改造技術和草地定量化利用技術推廣示范,開展生產攻關研究;四是給予財政政策支持,應設立建設補貼、或融資貼息、或減免費稅等機制,引導社員戶參與合作社建設。3.4.3建設風險防范平臺農業項目風險較大,要建立風險防范和共擔機制,促進產業協調發展。一是把項目建立在嚴謹的科學研究基礎上,組建項目專家組,對項目生產發展環境條件進行全方位調查分析和審定,確實保障項目實踐性;二是在發展項目資金方面,合作社內部銀行要合理制定資金使用費用標準,既保障儲蓄戶資金收益,也要充分考慮項目承擔能力,科學定息,杜絕高利貸;三是在產品收購方面,充分考慮產品屬性和市場變化風險,建立最低保護價和最高限價產品組織制度,保障生產者收益;四是打破產業界線,統籌產業收益,建立合作社內部共擔風險機制;五是對生產性項目,投保參加社會保險,讓社會分擔部分生產風險,將項目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鄭建宗 烏 仁 單位:1.青海省海西州草原工作站 2.青海省海西州科學技術協會科普中心
- 上一篇:高職院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思考
- 下一篇:論智慧鄉村旅游微信營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