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途徑芻議
時間:2022-11-14 04:44:24
導語: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途徑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王英軍工作單位:哈爾濱銀行
0引言
經濟增長的方式由不可持續性向可持續性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出口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由結構失衡型向結構均衡型轉變;由高碳經濟型向低碳經濟型轉變;由投資拉動型向技術進步型轉變;由技術引進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由忽略環境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由“少數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轉變。轉變增長方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采取綜合措施。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體制改革,加快科技進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通過綜合生產要素質量的改進和優化配置,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將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堅持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投資消費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任務尤為艱巨。為此,我們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1.1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快發展服務業,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緩解能源資源短缺的瓶頸制約、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第三產業占經濟的比重大,但層次低,大多為生活服務業。因此,我們要著力提高發展面向生產的服務業,促進現代制造業與服務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細化深化專業分工,加快邁上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主要面向生產者的服務業如物流業、信息業、金融業、科技服務業,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還要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繼續發展主要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業,擴大短缺服務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1.2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對于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已初步具備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諸多條件。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條件,促使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資金和物質要素投入帶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帶動轉變,改變以往大量依靠要素投入來推進工業化的做法,注重投入向技術創新和產業優化方向發展,注重傳統制造業的技術更新和設備改造,大力開發和使用經濟上合理、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態環境友好的先進技術,使技術創新成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強大力量。
1.3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開展應用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大力開發對高新技術發展具有帶動意義的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能夠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共性技術、重點技術和配套技術。重點開展安全生產技術、工業節水技術、節能技術、高效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應抓緊研究制定專項規劃,確定重大領域關鍵技術創新的目標和措施,加大研發和推廣力度,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2促進節能減排
2.1重視源頭控制。把節能評估、環境評價作為市場準入的強制性門檻,實行耗能產品最低能效標準,擴大強制性能效標識實施范圍。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加快建立新開工項目審批問責制,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準人標準、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程序、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節能評估審查以及信貸、安全和城市規劃等規定和要求),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進度掛鉤、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的機制。大力開展項目建設,提高節能減排效率。在全市全面推進節能減排項目建設,為從根本上解決高能耗、高污染問題打下良好基礎。以工業節能、建筑節能、農村農業節能、交通運輸節能為重點,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2.2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死看死守,加強管控治理,著力促動重點耗能排污企業節能減排。把節能減排工作重點放在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和企業的管控和治理上。抓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節能技術改造和制度建設,努力解決能耗居高不下的問題;加大對高耗能行業企業的檢查監督;對全市重點排污企業進行嚴查監控,建立排污總量控制和削減目標責任制。
2.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堅持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相結合,政府推動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形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體系。首先,建議制定專項制度和政策體系。鼓勵企業應用節能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藝、技術及設備,促進廢棄物的再利用。加大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企業的監管和限期治理的力度,使企業形成內在的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機制。其次,建立循環經濟的試點和示范工程,積極開展技術攻關活動,突破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第三,區、縣(市)政府應加強對縣域經濟的規劃和政策引導,在招商引資中慎重選擇項目,堅決禁止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落戶。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可循環”的原則,改進產品設計和制造工藝,積極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和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逐步建立健全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3深化體制改革
通過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的有機結合推進增長方式轉變。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另一方面,又要注重發揮政府引導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科學制定規劃,完善產業政策,進一步完善資源環境財稅政策,調整污染收費政策,促進“兩高一資”產品承擔其應承擔的社會成本。
3.1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把技術水平關、資源消耗關、環境保護關,把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和節約用地作為市場準人的強制性條件,達不到最低能效和排放要求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一律不得建設。對新上項目,按照國家“上大壓小、扶優汰劣、有保有壓”政策,嚴格執行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程序。
3.2加快財稅、金融、價格體制的改革。市財稅部門綜合運用財政資金、財稅政策、財稅服務等手段,支持企業轉變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促進節能減排。最近,國家在實行“區域限批”、“流域限批”等行政手段之后,又推出了“綠色貸款”,以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應嚴格按照國家的要求,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信貸投入,卡住污染企業的信貸資金來源,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同時,將進一步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優先為符合條件的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加快推進污染價格改革,充分發揮價格在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中的杠桿作用。用稅收、價格、信貸等經濟手段來迫使企業將污染成本內部化,引導市場主體自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 上一篇:農業經濟的轉變與發展
- 下一篇:當前發展觀演進與經濟增長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