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農村經濟轉型中發展及作用
時間:2022-09-17 06:38:17
導語:互聯網在農村經濟轉型中發展及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逐步滲透到所有領域,對傳統產業重新塑造,并催生出各種新興產業,同時激發了現代農業的迭代升級,加上政策的鼓勵和支持,資本的不斷涌入,為農村經濟轉型和新型產業的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經濟轉型;農村振興戰略;農業產業
1背景
隨著互聯網及經濟體系建設和發展,分享、遠程、快捷的互聯網特性在社會資源配置中有效發揮優化和集成作用。新一輪信息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席卷農村,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等向農村地區進軍,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應運而生。“互聯網+現代農業產業園”、“互聯網+精準扶貧”成為鄉村振興、發展和趕超的重要抓手,讓農民、扶貧對象的自發參與進來,政府提供開發環境和平臺,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各區域資源配置中的功能,推動各類資源融合和集結,實現鄉村振興和脫貧致富。
2國家政策支持
國家政策高度支持,總理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求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方面的企業要積極參與到農村電商平臺的建設中去。由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及商務部頒發的《關于實施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的通知》文件中提出,鼓勵農村青年利用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模式創業,拓寬致富渠道。農業部、國家發改委及商務部頒發的《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以及國務院頒布《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等,均提出鼓勵大型電商平臺在農村開展服務,并明確要求地方政府和各行業支持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的發展,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政策環境和幫助。
3農業產業化轉型的需求
農業產業化轉型在于激活農業產業化的內動力,優化農村的經濟結構。新常態下農村工作的根本是農業產業升級轉型、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賦予了廣大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而農村經營方式的轉型和發展,其重點在于讓廣大農民擁有生產自主權,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增強農產品供給的有效性,增加了廣大農民的就業和致富渠道,將農村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發展,將農產品產業鏈從田頭連接到餐桌上,提高單位生產力水平。隨著農村振興和改革不斷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成為大勢,充滿產業變革的活力。大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產業的持續、穩定、健康和迅速發展,建立起了各種配套的產業鏈。據統計,目前全國農村土地產業化的面積已占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出現了很多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現代化產業園等新型經營主體,形成規模化、工業化、綠色化、品牌化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已經從傳統店商、集市銷售等傳統經營模式,逐步發展轉變成以專賣、超市、連鎖等方式為銷售載體,和電商網絡營銷為渠道的多種創新性銷售模式。通過各種網絡電商平臺展示和推銷農產品,宣傳帶有各地區特色的產品品種及其質量,通過對農產品從種植養殖,到深加工處理的全程觀測與宣傳,從而展現出了自身產品的鮮活、安全與優質,體現了農產品的綠色天然與物美價廉,為廣大消費者選擇購買提供看得見,食用放心的農產品。所以,當前農村產業的發展首先要扶持廣大新型經營主體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鼓勵并幫助他們積極投身于網絡化、信息化建設中,有效利用電商網絡平臺,促進其與市場需求的有機融合。近年以來,從現實情況看,全國各地農村和廣大農民的信息需求逐漸旺盛,屢次“農產品爛倉庫、爛地頭”的報道,主要成因是農村不通暢甚至閉塞的交通、信息化建設的滯后,導致物流不順、信息不達,以至于優質的農產品推廣和銷售不出去。中國目前的農業問題的關鍵在于“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戶沒有形成產業,沒有和市場形成有效的供給鏈。從目前農村產業經濟的變革和發展來看,農產品的宣傳途徑和市場是必須建立在信息流基礎上。目前,電商企業積極開拓農村市場。京東開通了農村的“大篷車”,阿里啟動“千縣萬村”計劃。“下鄉”已經成為各大電商開拓市場的著重點,也成了其商業運作的重要部分。,電商們的“鄉下”業務正日益繁忙起來。同時,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阿里巴巴、京東、宅急送、我買網、收貨寶、青年菜君等老牌和新興的知名電商,都先后在農產品領域注入大量融資。尤其是阿里巴巴和京東等電商巨頭,正在農村電商領域大力開疆拓土,以求提前占據農村市場,可以體現目前農產品產業的發展和前景,所以農業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網絡信息平臺是實現產業轉型的重要手段,必將為中國農村經濟的轉型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4產業帶動的重要手段
一是有效控制生產,減少盲目浪費。農業電子商務能夠相對規避信息傳遞緩慢性和不準確性,消除農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損失,能為農戶和企業及時統計、提供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有利于企業和農戶把握市場需求,使農業的生產行為變得科學、快捷。二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龍頭企業、合作社等農村經濟組織通過網絡信息、處理訂單、安排生產、分配資源,減少了中間商這個環節,縮短小農戶進入大市場的距離,從而節省費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三是消除區域和時間的限制。依賴“互聯網+”的交易,擺脫了區域性市場的限制,進入跨地區甚至跨國的網絡銷售,有利于形成統一有序品牌化農產品和規模化市場。
總之,在互聯網逐步滲透到所有領域,對傳統產業重新塑造,并催生出各種新興產業,激發出各種新業態、新動能,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條件。農業是互聯網滲透率最低的領域,這跟農業的生產特性有關系。而隨著互聯網和現代農業的迭代升級,技術有了很大提升,再加上政策的鼓勵和支持,資本的不斷涌入,必將激蕩出更加絢爛奪目的光芒。
作者:王云龍 單位: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房地產經濟波動影響因素與應對策略
- 下一篇:如何加強科技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