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工科研究生培養研究
時間:2022-02-28 04:59:56
導語: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工科研究生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世紀90年代,經過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我國高校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兩級管理、以地方政府統籌管理為主的新體制。地方高校發展與區域發展密切相關,高校與所在地區形成同步發展的態勢,也成為區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探討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機制建設,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引言
2014年1月29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質量建設的基本原則[1]:由于地方經濟社會多元化發展需求,對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創新能力、目標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不同學科及層次的研究生培養及學位授予要制定不同的標準[2]。如何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急需的人才,是值得學位點認真考慮的問題。地方高校發展與區域發展密切相關,不能僅依靠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學校撥款,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高校自身的人才、技術優勢,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了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需要以產教相互融合、校企合作為關鍵點,把握創新要素資源,更好對接地方經濟開發區和產業聚集區的創新活動,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3]。
二、研究目標與內容
1.探索高校服務地方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地方高校是地方財政撥款為主,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應探索以科研項目為紐帶的地方高校學位點建設,使學位點資源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教師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項目,通過產學研合作新樣式,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地方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2.探索地方高校學位點建設融入地方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及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新方式。學位點建設及研究生培養要立足地方的核心產業、主要導向性產業、科技發展產業和技術發達產業,改革不滿足市場需求、與地方實際相脫離的專業方向,著力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3.探索適應地方產業的學位點學科和專業建設。近年來,珠江三角洲有針對性地成立專業學位點,調整不同學科的專業課程,培養適應性人才,均是為了滿足地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及江門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增強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切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4]。4.探索建立地方高校和地方經濟的良性互動關系。地方高校與地方發展應是互動雙贏的關系。地方高校學位點能否辦出特色,關鍵在于是否有立足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這不僅對地方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有著重大意義,也能使高校改革更進一步。
三、預期價值
1.地方院校要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進行學位點建設,致力于為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服務。當今時代要求地方高校定位于科研方向,以此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五邑大學的研究生培養更應強調服務的地方屬性,促進科技成果的完成,使其能夠致力于地方產業的服務,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上做出應有的貢獻。2.地方高校要突破以傳統二級學科為基礎的學位點組織模式,聚集不同類型的研究性人才,使學科相互融合和資源共享,在高水平科技創新的平臺下建設服務企業或行業的研發平臺、測試平臺,創新地方高校科研服務運行機制。3.校企雙方都有各自的優勢,地方高校學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要能夠解決服務區域經濟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科研條件,主動融入地方,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服務,著力提高自身科研創新能力,服務區域經濟發展。4.地方院校課程和科研創新能力建設的關鍵點是增強科研團隊建設,解決問題是主要目的。創新科研團隊建設要結合地方產業特點,促進地方技術研發和發展,提升地方院校學術實力,提高區域經濟服務能力。
四、目前存在的問題
1.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是近年來各地方政府大力推進的項目,可引導企業選擇和地方高等院校進行合作,以此探索產學研合作模式,撥一定的資金投入地方高等院校,使地方高校有能夠接受與大型企業合作和進行科研探索的能力和平臺。2.五邑大學設置學位點時應考慮地方經濟發展方向,進行研究生培養時需要考慮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發展,不能只研究理論,而應結合地方實際需要,從不同方向多元化、多層次地培養各方面的研究生,讓研究生具有與科研項目合作的能力。3.地方高校選拔研究生時,與部(委)高校相比,失去了很多優勢,研究生的生源質量有一定的劣勢。就五邑大學來說,每年填報第一志愿的考生人數并不能達到招生名額,大部分研究生是經過調劑進入五邑大學的,學校難以在招生時等額招到學生。地方高校應當加強和地方項目的合作,地方項目也應加強對地方高校的投資來獲得更多優質生源的加入,更好地促進地方高校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五、基本對策
1.辦學主體使用的價值觀被稱為價值取向,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應該是地方高校辦學的價值取向。在適應地方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優化學科與專業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性的人才。根據江門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需要,五邑大學對研究生學科、專業、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優化和重置,致力于發展應用性專業和理論性專業相結合。2.“十三五”規劃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構筑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學科專業和社會服務模式,從一般型轉向特色型。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這一能力的好辦法,地方高校可通過地方支持,積極開展舉辦讓學生得到實際鍛煉的項目,與當地企業進行項目合作,使得研究生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轉化成應用型人才,相互得益。3.創新能力是研究生培養所必需的,它可以促進地方和地方高校的科技、經濟水平發展[5]。因此,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勢在必行的。一方面,導師在教導研究生時要以引導為主,鍛煉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學校要聯合地方投入一定的資金,開展創新實習基地等,提供研究生提高自生創新能力的平臺。比如,各種不同類型的競賽,在人工智能等國家正積極發展的領域設置補貼,豐富獎項,吸引研究生參賽。
參考文獻:
[1]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新航標[J].高校教育管理,2014,8(03):124.
[2]陳洪捷.以人為本簡政放權重心下移[N].光明日報,2014-03-18(013).
[3]楊希.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J].陜西教育(高教),2015,(12):33+35.
[4]陳曉陽,姜峰.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及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2,(Z3):24-25+59.
[5]朱紅.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影響機制[A].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2010:14.
作者:何益宏 汪倩文 單位:五邑大學
- 上一篇:區域物流競爭力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 下一篇:大數據下市場經濟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