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措施

時間:2022-10-29 09:24:32

導語:企業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措施

摘要: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將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合二為一,審計結果是對干部進行考核評價獎懲的依據,也是劃分責任的依據。嚴肅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才能保障企業健康長遠運營。本文以此為核心,首先分析了審計的內容和作用,然后指出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闡述了提高企業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企業運營;改進措施

相比于其他的審計工作,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具有特殊性,其審計對象是領導干部,具有一定的人權、財權、物權,因此審計工作更加復雜。一方面審計內容多樣,整個審計周期長;另一方面要界定、評價干部的經濟責任和決策行為,關系到審計對象的發展前途,因此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點。以下結合實踐,針對企業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進行探討。

一、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作用

(一)內容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主要有五個方面[1]:一是資產管理責任,評價內容包括:①流動資產的變動情況;②庫存商品和材料;③固定資產的變動情況。二是負債運用責任,評價內容包括:①長期負債和流動負債;②負債的真實性。三是生產經營責任,一般情況下生產經營管理結果體現在年度利潤總額上,能反映出干部的組織生產能力。四是投資決策責任,對于投資不當的干部,不僅負有責任問題,造成企業資金重大損失的還會構成犯罪。五是違紀違規責任,針對違反財經紀律的干部,要明確違紀違規行為的性質和數額,交給相關部門進行處理。(二)作用第一,明確經濟權責界限。在企業經營發展中,經濟行為、管理效率是兩個重要影響因素,考慮到中高層干部的經濟權力大,直接影響經濟責任的行使效率。因此,開展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明確劃分經濟權責界限,通過追溯干部的經濟責任,能了解近期經營狀況,計算盈虧情況,評價經濟指標是否完成,為下一步的發展決策提供支持。第二,熟悉企業經營狀況。針對離職干部進行責任審計,有利于現任干部明確自己的責權范圍,從而盡快熟悉企業的經營狀況,掌握崗位工作重難點。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拉近了離任干部、繼任干部之間的關系,能實現工作任務的有效銜接;保證管理層的穩定性,高效有序地完成過渡,避免對企業的人事管理工作產生不利影響。第三,實現廉潔管理。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應用,需要對干部在職期間的經濟行為進行調研評估,具有一定的監督和威懾作用[2]。如此一來,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能約束自我,依法行使權力,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在廉潔管理的同時,不斷提升個人管理能力。

二、當前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規定不完善。就目前而言,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沒有專門立法,因此工作開展缺少法律保障,具體到企業中存在不均衡現象。例如,部分企業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剛開始執行,不僅執行力度不足,而且相關配套制度不完善,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還有一些企業的認識不到位,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交給財務部門,因此審計缺少獨立性。(二)審計主體不明確。由于缺少法律法規的支持,企業在開展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時,審計主體不明確。而且,在具體審計工作中,存在重視財務數據、忽視理性分析,重視尋找問題、忽視責任劃分的現象。如此造成的結果,是審計重點不突出,不利于提高審計質量,審計工作流于形式。(三)審計方法不科學。一方面,干部的任期較長,審計部門開展審計工作時存在較大難度,因為經營情況、資產負債等數據資料繁多,難以保證審計的全面性。由于審計范圍比較寬泛,保證面面俱到是不現實的,會降低審計工作質量[3]。另一方面,審計部門的工作人員以會計知識為主,存在就賬論賬的現象,針對重大經濟事件或決策行為,缺少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對于干部的決策管理能力、職責履行情況,其評價工作不到位。(四)審計流程混亂。干部離任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審計部門比較被動,對于審計時間、人員的安排不當,就可能導致審計流程出現偏差。反映在實際工作上,可見審計時間長、審計結果滯后,難以滿足審計要求。另外,針對審計結果的利用效率低,而且衡量標準不統一,和企業當前的用人制度、干部管理要求不相符。

三、提高企業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的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規。健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法律法規,能為實際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持,確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交往更加頻繁,企業運營中國際合作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應該加速立法,完善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相關的律法規定。其一,制定審計準則時,要和國際市場接軌,避免發生糾紛和摩擦,吸取國外審計工作經驗,來完善我國企業的審計體系。其二,制定審計準則時,也要考慮到我國國情和企業現狀,能推動經濟社會穩健發展,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其三,分析使用對象的需求,既能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又要維護人員利益。(二)完善審計機制。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具有時效性,如果干部已經離職,或者審計內容超出時限,就會影響審計結果,難以形成準確的審計報告[4]。因此,企業應該樹立時間意識,一方面采用先審后離的原則,對于準備離職、即將退休的干部,盡早進行預審,保證審計內容的真實性;針對所有干部采用統一標準,避免走形式。另一方面,完善審計機制,應該進一步明確工作人員的責權利,針對不同層級的干部,制定針對性的審計方案,既要評估干部在任職期間的經濟行為,又要對違規行為進行追究處理,構建審計—評估—違規追究的模式。實踐證實,只有保證審計的時效性和完整性,才能彌補當前審計工作中的缺陷,從而減少職權濫用現象,在企業內部形成監督力量,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三)創新審計方法。對審計方法進行創新,首先要選擇審計時機,遵循先審后離的原則,提高干部的責任感,能積極配合審計部門工作,及時得出結果和結論。其次要突出審計重點,例如物資采購、工程建設、資產處置、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提高干部的政策執行能力。最后將日常審計和離任審計相結合,日常審計期間,應該注意收集審計資料,涉及內控制度、財務收支、專項審計等;離任審計時可以利用這些審計成果,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四)提高審計獨立性。要想保證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效率和質量,首先應該提高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具體措施如下:第一,企業加強宣傳力度,促使員工認識到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地位和作用,確保審計部門的權威性,避免調查分析工作受到管理層的影響。第二,針對違規違章行為,開展責任追究,根據審計結果提出管理政策。對于任職期間出現違紀違規行為的干部,要嚴肅處理,索賠企業的經濟損失[5]。第三,審計期間,要公正客觀、實事求是,對干部的責任和貢獻進行評價;同時遵守當地人事管理規章制度,確保審計工作受到法律保障,提高監督效力。(五)構建高效審計隊伍。企業在運營發展過程中,對于內部管理和監督的要求不斷提高,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性凸顯出來。對此,應該首先建立一支高效公正的審計隊伍,要求如下:一是具備完善的審計專業知識,熟悉企業經營管理的內容,尤其對行政管理、財務活動具有深刻見解。具體到審計中,能合理分工,重點審查進出賬單、資產變動情況,評估資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二是提高職業素養,和其他職能部門建立良好的關系,能實現跨部門調查,判斷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是明確干部的經濟權責界限、熟悉企業經營狀況、實現廉潔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審計存在一些問題,企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才能落實審計制度,保障企業經濟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媛,杜佳.行政事業單位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研究[J].經貿實踐,2018(3):20-21.

[2]張大利.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年記者,2011(26):104.

[3]劉春燕.構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新戰略初探[J].財經界,2017(33):112.

[4]陳志遠.企業如何開展離任經濟責任審計[J].中國科技信息,2012(4):96,104.

[5]孫佳妤.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及實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6):113.

作者:呂敏 單位: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柳州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