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時間:2022-04-01 09:10:38

導語:淺談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摘要:就生產制造企業而言,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是極為關鍵的一環。尤其當下市場環境競爭激烈,優化企業成本管理,對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提升企業競爭實力,以及最終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勢必更加凸顯。文章由此而展開論述,以優化生產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為初衷,分析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闡述階段性成本控制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系,從產品研發初期進行成本控制,了解研發產品的市場需求潛質,產品采購過程中進行成本控制,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執行目標成本。從產品生產過程中進行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提升材料利用率等幾個方面,就如何運用成本管理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效益做要點闡述,以供同仁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產品生產;成本節約;管控思路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的不斷發展,制造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從成本管理中求效益,促進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是每個管理者永恒的話題。可以說,良好的成本管理,是每個生產制造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保障、是提升企業凝聚力的根本,是企業走在世界前列的主動力。

一、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當前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求生存、圖發展,就要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尤其面對國際、國內市場的雙重壓力,想要提升自身綜合經濟實力,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就必須要加強成本管理的力度,認識到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1.有利于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對生產制造企業而言,利潤源自收益與成本費用的差額。所以說,在如何獲得企業經營高額利潤方面,除了提升企業經營收益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環就是降低成本費用。對這兩大方面而言,收益受多方面影響而且是不可控的,而成本管理優化自家開銷則要來的更現實些。換個思路來講,當企業經營獲得利潤收入與生產經營所支出的成本持續穩定在固定范圍,那么優化企業生產成本則將成為提高企業經營利潤的重要來源。為此,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成本管理將成為企業利潤最大化的關鍵。2.有利于提升企業競爭實力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壓力,或來自內部壓力,或來自外部壓力。內部壓力有:經營戰略、文化涵養、專業能力等等。外部壓力有:競爭政策、市場導向、經濟大環境等等。這其中,外部壓力往往不可控,而內部壓力則可以通過把控管理環節、優化生產過程,進而提升企業抵抗外部競爭的壓力。而內控的根本,在于完善自我,識別風險,成本優化,精細管理,最終體現在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提升。3.有利于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確保企業競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在競爭戰略上要有所優化,繼續尋找空白市場。另一方面,注意產品線的優化升級,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支撐其發展。那么利潤空間的獲得,關鍵一點是精細化管理,進行成本優化管控。3就銷售而言,無論是打折、貼現都是有限度的。而在確保經營質量的基礎上,尋求低成本、提升經營效益往往才是可行的。這樣才能讓企業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以實現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階段性成本控制與企業經濟效益

1.事前成本控制與企業經營效益。制造型企業的產品,從初級研發、試制、到成熟試產并占領市場,時間長且資金、人力的投入都很大。因此,在投產前,一方面,要在兼顧效益優先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經濟性原則,實踐證實,初期規劃不合理,事前成本控制不到位,將會對后期生產成本造成負擔,甚至會延伸到整個產品生產鏈中。另一方面,事前成本控制,更應注意增強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無論是一線還是管理層,成本控制意識不強,一會影響工作積極性、二會加重材料損耗,增加人力成本輸出,而降低生產經營效益。為此,早期應著力于控制意識的培養,將開源節流意識付諸于實踐中去。2.事中成本控制與企業經營效益。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材料采購、勞動力等要素都是重要的成本損耗來源,并最終影響到企業經營的效益產出。(1)生產所使用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根據生產需要結合同比產品的價格比較,編制合適的采購計劃,實現對此采購成本的控制。在此,事中可控要素,應兼顧:采購途徑、時間、數量、來源等等諸多方面,以最合理的方式控制采購時間,調控采購批次,最大程度控制采購成本。另外,對供應商的選擇方面,要綜合資質、效益。口碑等情況,積極尋求能長期合作的供應商,保證以最合適的價格購進材料,以提升同類產品產出經濟效益。(2)生產中對人力成本的控制,根據項目開展情況優化人力資本配置,根據工序時間節點不同組織專業人才進場,避免有閑置人員存在。根據項目執行的崗位要求,按需分配在職勞動力資源,確保儲備人才能在專業崗位上發揮潛能,為企業經營創豐收、贏高產、蓄潛力。以效益帶工作,優化績效考核制度,采取物質、精神等激勵措施,最大程度地激發專業在崗人員潛在的勞動價值。3.事后成本控制與企業經營效益大量實踐證實,不少企業對事后成本的控制不得力,同樣會影響到最終效益產出。事后成本的控制,應通過市場效益、顧客滿意度反饋等環節,直接掛鉤到早期的預算,以評價成本管控的實際效果。在此,為評判成本管控效果,應成立專門的部門隨時監測顧客對產品的滿意程度,并將顧客滿意度作為測量成本管理績效的方法之一。

三、如何運用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產品研發初期進行成本控制,了解研發產品的市場需求潛質。就生產制造企業而言,產品初期研發、設計是后期產品價值提升的關鍵一環。為此,既不能忽視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新產品、新功能設計研發初期,做好市場調研,根據需求情況設計好出產產品的方向。同時,要做好新產品使用功能的綜合評價,測試驗證新產品的使用性能,對各種方案進行綜合評定,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落實具體到位。2.產品采購過程中進行成本控制,確保質量的基礎。上執行目標成本在采購環節,需要相關部門管理者對市場不定期進行價格,質量,及相關技術方面的調研,根據調研結果,有效地結合市場形勢、價格、質量、技術四者之間的關系,選取最佳采購途經,尋求最優供應商。以鞍鋼為例,鞍鋼對于采購環節進行了高度重視,建立完善的采購管理制度,運用專業的分析方式對采購目標成本進行分析、規劃。一方面,對采購原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要求和管控,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進行目標成本的制定。另一方面,需要將目標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進行分析,確保實際采購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在控制采購成本時需注意,首先應制定相關的控制標準和控制方法策略,在遇到質量與價格之間產生矛盾時,要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成本控制;其次,對每一階段的采購進行市場調研,確保采購的原材料價格與市場價格相符;再次,對于原材料的審計和監管方面也應該將此項費用記錄到采購的成本控制中,并進行明確的責任劃分,方便日后的責任落實和追究;最后,綜合多方面因素,完善采購計劃,以此來降低采購成本。3.產品生產過程中進行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提升材料利用率。制造企業生產成本控制,關鍵的一環集中在生產環節,重點是對生產材料、勞動力成本及各種費用的優化配置。現階段,已形成較完善的定額回收制度,根據早期編制的預定額度嚴格控制材料的損耗,以提升材料利用率,控制企業生產投入成本。已形成較完善的材料損耗、使用監管監控制度,能較系統地分析成本超額問題的結癥,根據問題找原因,對癥優化,并細化到每個部門找問題尋思路。

四、總結

總之,對生產制造企業而言,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極為關鍵的一環。為此,必須要意識到企業加強成本管理在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提升企業競爭實力,以及最終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并能最終以優化生產制造企業管理為初衷,意識到階段性成本控制與企業經營經濟效益的特殊關系,體現到整個產品的生產鏈條關系中。產品研發設計初期,不能忽視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了解產品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優化成本控制方案,綜合評定不輸在起跑線。對各種方案進行綜合評定,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落實具體到位。而生產實踐過程中,則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材料利用率,形成較完善的材料損耗、使用監管監控制度,較完善的定額回收制度,把控好每個生產節點,優化生產成本管理方案。

參考文獻

[1]張巖.高新技術企業成本管理精益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7(12):30.

[2]楊里.加強成本管理提升企業經濟效益[J].會計師,2017(8):33-34.

[3]湯紅.有效提高企業成本管理的措施建議[J].經貿實踐,2017(12):135.

作者:趙霞 單位:漢中六一二物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