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內部審計制度論文

時間:2022-07-22 04:58:00

導語:中英內部審計制度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英內部審計制度論文

在世界各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內部審計與民間審計、政府審計鼎足而立、并駕齊驅,成為社會經濟中審計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的本質仍出于“兩權分離”,即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而產生的受托責任關系。2000年6月,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對《職責說明》、《職業道德準則》和《實務標準》所進行的多次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中英兩國有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因而在內部審計的業務內容和組織形式等方面各有獨特之處。

一、內部審計的產生與發展

英國自11—12世紀起就存在行會,每個行會一年要召開1—4次總會,議事內容包括選舉產生理事和審計人員。理事會是行會的執行機關,它必須在召外總會之時將行會賬戶提交出來供審計人員審查。審計人員審查的重點是作為受托人的理事在處理經濟業務方面的誠實性。

英國的現代內部審計是在20世紀4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1948年英國在倫敦成立了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分會,即英國內部審計師協會。該協會的成立大大促進了英國內部審計的發展,截至1991年2月止,已有3640名會員。

相比之下,我國內部審計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在國家審計署成立之前,國務院于1983年7月曾發文提出建立和健全部門、單位的內部審計問題。1985年8月29日國務院《關于審計工作的暫行規定》。同年12月5日,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若干規定》,此項規定成為我國開展內部審計的法律依據。198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又轉發了《審計署關于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報告》,大大加快了內部審計機構組建的速度。1994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將內部審計以法律形式予以肯定,明確了其法律地位。1995年審計署又《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對內部審計作了進一步具體規定到1999年底,我國共建立了內部審計機構9萬多個,配備內部審七十人員24萬之多,形成了包括由地區、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組成的較為完整的內部審計體系。

可以看出,中英兩國設立內部審計部門的動因不同,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初期是國家要求企業建立審計制度,企業處于“要我建”的被動狀態:隨著內部審計的作用逐漸被認識,企業從“要我建”的被動狀態轉變為“我要建”的主動狀態。相比之下,英國有25%以上的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已有30年以上的歷史,企業設立內部審計部門的動因主要來自政府的要求,公營及半公營企業受政府要求的影響比一般企業要大得多。此外,董事會所屬的審計委員會和外部審計的要求也有重要的影響。

二、內部審計機構

英國內部審計的形式有三種:由公司內部設置的審計組織進行審計、聯合市計和由社會力量進行審計。這三種形式各有其優缺點,但仍以第一種為主,其優點是:能夠保證審計人員對組織的忠誠,維護整個組織的利益,熟悉組織的目標和需要等。聯合審計雖較好地體現了內部審計組織的獨立性,但在忠誠、保密等方面存在問題。

為了有效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英國還就各類人員的職責加以規定,這些職責包括:內部審計師或經理的工作職責,內部審計師職責,合同審計師職責等等。

由于我國把內部審計部門定位于本單位、本部門主要負責人領導,賦予了內部審計部門較高的地位,但由于主要負責人并不是一個很具體的概念,因此,在實踐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就出現了多種形式。

1、對審計委員會負責。采用這一形式的企業都設有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審計工作的規章制度,審核年度審計計劃,決定重要的審計事項等。這是一種集體領導的內部審計組織形式。我國一些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多采用此種形式。

2、對董事長或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部門受董事會的領導,并向其報告工作。這種形式有較強的獨立性,因此大多被股份制企業采用。

3、對總經理負責。此種形式的獨立性相對第二種要差一些,內部審計—部門只能從事日常的內部審計工作,而對總經理的經濟責任和經營行為缺乏有力的地位,并保持了較強的獨立性。

我國內部審計的地位是法規所確立的,組織地位較高,獨立性較強;英國內部審計的組織地位與我國不同,是在內部審計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這一差異主要與社會經濟制度的不同有關。另外,英國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還要為CEO,董事長以外的其他經營管理者報告,企業營業收入的規模越大,對內部審計報告對象的分歧就越大,大多數企業將內部審計視作企業的管理顧問,認為其具有管理咨詢的職能。內部審計部門在制定審計計劃時都會征求業務管理部門的意見,并且會從事審計準則規定之外的工作,有四分之三的企業,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之間有密切的業務關系。

三、內部審計的內容

英國內部審計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

1、公司審計,其目標是保證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行。包括:內部控制的廣度和深度是否恰當,成本耗費是否有效,是否合理運用內部控制。具體內容有:公司計劃、資本成本、現金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股票交易。公司審計是英國內部審計的一項重要業務。

2、財務安全性審計。其首要目標是保證企業的資源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控制。內容包括:資產確認及符合性測試、債權審計、流動負債審計、長期負債和或有負債審計等。

3、經營審計,英國的經營審計是對企業整個經營過程中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審計。經濟性是衡量投入的標準;效率性是衡量投入與產出關系的標準:效果性是衡量產出的標準。

其余還有制度評價與遵循,合同審計,信息管理審計和計算機安全性審計。由此可見,英國內部審計所涉及的領域是非常廣泛、全面的。

我國內部審計的內容主要有:

1、財務收支審計。其目的是對財務活動的合規性、合法性以及會計記錄和報表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做出判斷。所涉及的內容有:檢查會計資料及其有關經濟信息的真實、正確、合規;檢查財產和資金的安全與完整:檢查會計控制的適用、有效與健全:檢查經濟業務、經濟合同、財務收支的合法與合理。

2、經濟效益審計。它是指評價所審項目是否經過慎重的選擇,并評價其經濟效益的高低,提供措施和辦法,以提高該項目的經濟效益。其所涉及內容有:檢查和評價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適用、健全、有效;檢查、評價和監督各部門、單位履行其職責,提高效能,實現目標;為企業領導反饋信息,提供咨詢,協助決策。

此外,我國一些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還開展了形式獨特的經濟責任審計、它是對企業的經營者向企業的投資者承擔的責任,以及生產經營負責人向企業承擔的責仟的履行情況的審計。這種審計形式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在審計實踐中,中英兩國的內部審計部門在具體審計內容上存在一些差異,主要表現在:

1、英國強調檢查內部控制系統,評價內部控制系統是否適當、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實現特定的經營管理目標、方針和政策,并通過對內部控制系統的調整,來糾正或防止錯弊的發生。我國因基礎較差,以內部控制系統為基礎的審計尚未充分開展。

2、在財務審計方面,英國側重通過對財務、會計及有關報告的控制制度的檢查和評價,來測試財務報表及其他報告資料是否可靠。我國內部審計則側重以直接方法來確定財務報表及其他報告資料的可靠性。

3、在經營審計方面,英國以對有關經營業務的內部控制系統的檢查和評價為重點,來提高經營業務的有效性。我國內部審計一般不以內部控制系統為重點,而是以對有關經濟指標的分析為線索,對業務事項進行比較詳細的分析。

四、內部審計的職業組織和內部審計人員

英國內部審計師協會是英國和愛爾蘭的一個專業機構,成立于1948年,是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分會。該協會對促進英國內部審計職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曾經制定了一套普遍運用的內部審計準則和自己的考試制度以及會員注冊程序,還成立了EDP協會,從而有助于內部審計人員及時適應新的環境。英國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人員的錄用和培訓非常重視并有明確的要求:內部審計師主管應建立一套能付諸實施的錄用和培訓內部審計機構工作人員的程序。這些都為內部審計組織的發展和內部審計人員適應新的審計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為了促進內部審計職業的發展,我國于1987年成立了內部審計學會。迄今為止,十多個省市和二十多個行業、部門成立了內部審計學會。1987年我國內部審計學會加入了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并在97年與IIA簽訂協議,把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考試引入我國,這將有利于我國造就具有國際水平的內部審計隊伍。

總的來看,我國內部審計起步晚,但發展快,短短十多年中,內部審計人員已發展為24萬之眾。內部審計的迅速崛起,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已經逐步走向法律化、制度化、規范化和穩步發展的道路。但同時也應承認,我國內部審計在各個地區的發展水平是很不平衡的。

通過以上對中英兩國內部審計制度的比較不難看出,中英審計界對內部審計存在著不同認識,兩國各個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對內部審計的做法也不相同,但是通過比較才能了解自身不足,從而努力改進以加快我國內部審計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