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現狀及資源化利用分析
時間:2022-04-24 10:41:14
導語:建筑垃圾現狀及資源化利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全國城市化進程中建筑垃圾的排放情況的介紹分析其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危害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淺析我國相關地區有關建筑垃圾管理制度進程開展以及各地區建筑垃圾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中的資源化應用情況;對建筑垃圾在我國工程領域的資源化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循環經濟;工程應用
1新時代下城市建筑垃圾處理現狀
我國建筑垃圾總量龐大且逐年增長,但是其綜合再生利用率較低。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工程項目日漸增多,建筑垃圾的數量和種類也陸續繁雜,建筑垃圾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嚴重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目前,我國建筑建設領域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超過15億t,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70%,并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由于建筑垃圾存在體量大、粉塵多、無法自然降解等特性,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建筑垃圾都未經任何處理而直接進行堆埋,顯而易見,這種方法并不可取。而建筑垃圾最理想的處理方式就是實現其資源化利用。因此,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十分必要,這也是現代建筑工程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但是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資源利用率不足10%。2018年我國已經陸續推進開展城市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盡管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應用中還存在著加工技術不能滿足現代化需求等問題。總之,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道路任重而道遠。縱觀我國建筑行業建筑垃圾的處理現狀,正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①舊建筑拆除下的建筑垃圾處理不當或再生利用率低;②新建建筑對建筑材料的極大需求造成自然資源的嚴重消耗。面對這樣的窘境,建筑垃圾的再生資源利用刻不容緩。
2建筑垃圾的危害及影響
建筑垃圾在未經任何處理的前提下,如果直接被運往郊外或者城市周邊露天堆放、填埋,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更有甚者會引發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問題。建筑垃圾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侵占土地,污染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影響市容和生態環境衛生。另外,大量建筑垃圾的產生還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被填埋的建筑垃圾根本無法作為地基使用,會面臨建筑垃圾再轉移的問題。而大量的房屋拆遷極易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
3再生建筑垃圾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3.1北京市———建筑垃圾治理規劃先行。2011年,北京市出臺了《全面推進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循環利用工作意見》等制度,開啟建筑垃圾資源化循環利用模式。大興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廠就是早期規劃建設6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廠之一,具備每年生產60萬方再生混凝土和70萬t再生無機混合料的生產能力,開創了建筑垃圾規劃治理的先河。目前北京已經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治理辦法納入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并同時研究出臺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鼓勵性政策。作為我國建筑垃圾治理規劃的先行者,北京還將繼續加快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和推廣的進程,繼續加快完善建筑垃圾再生產質量標準、應用技術規程、開展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同時也將研究建立建筑廢棄物再生產標識制度,構建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列入推薦使用的建筑材料目錄、政府綠色采購目錄的體系。《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中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建筑垃圾規范處置率要達到85%,資源化處置能力提升至800萬t。在此規劃基礎之上,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設施能力已達到200~300萬t。3.2河南省———建筑垃圾資源化試點省。2015年,國家住建部將河南省列為首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省,隨后河南省政府出臺《關于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下發《河南省建筑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的試點省實施方案》,標志著河南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進入規范管理、快速發展的階段。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河南省全省建筑垃圾總產生量為10522萬t,當地建筑垃圾直接使用或再生處置利用量達4818萬t,實現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轉化率45.79%,超額完成省政府確定的40%資源化利用目標。至2017年底,河南省內已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企業)35個,擁有建筑垃圾年資源化轉化能力4660多萬噸。試點期間,河南省還開創研發了一系列新措施,例如將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可生產出再生粗骨料、細骨料并直接利用到實際工程項目中,另外再加工生產的透水磚、水工磚、透水混凝土、干粉砂漿和墻體材料等廣泛應用于公路、市政道路、水系治理和房屋建設工程等領域。河南省的試點工作大大加快了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歷程,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功。3.3江蘇省———全面鋪開建筑垃圾處理廠試點。2013年以來,江蘇省率先在常州、蘇州、揚州、南通等市設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廠陸續建成并投入實際使用。其中,蘇州市建筑垃圾再生資源利用項目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示范項目。據蘇州市渣土辦處數據顯示,2017年,蘇州市區建筑垃圾總量約為1600萬t,除去市場消化的土方,還有約150萬t的建筑拆遷垃圾和約30萬t的裝修垃圾。其中,約72萬t的建筑拆遷垃圾由蘇州市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消化處理。經過機械化深度加工,這72萬t建筑垃圾最終變成了49萬t墻體材料、道路材料、復合材料等投入工程運用中。2018年,蘇州市已運送拆遷垃圾至再生資源利用中心38524車次,收運量超過130萬t。2013年常州市武進區投建的年處理量達160萬t的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產業化示范項目,成為江蘇省首個正規化、體系化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經過反復試驗研究,采用將建筑垃圾通過專門工藝技術進行分類分級處理,還原為再生砂石骨料進行利用的方式。由該項目生產出的各類再生建材性能經過測驗均滿足國家或行業標準,并且其生產出的再生磚輕質高強、吸水率高,特別適用于現代化海綿城市的建設,價格也低于傳統建筑材料市場價的15%左右,該項目的投入可使得常州市建筑垃圾的綜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
4建筑垃圾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建筑垃圾的現狀和工程資源化應用來看,雖然我國已經對建筑垃圾的處理上基本形成了“拆除-回收-再生-利用”的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形成較強的管理基礎,但還存在一些的問題:4.1資源化利用體系不完善。建筑垃圾終端資源化利用設施僅能對拆遷類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部分城市在工作理念上、經費保障上還存在著畏難情緒,建設單位不愿將建筑拆遷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還有一些小作坊等進行加工處理,影響整體市場的發展。4.2裝修垃圾管理還未起步。如今,裝修垃圾的處置仍是建筑垃圾治理的最大難點,而這也是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問題。裝修垃圾的填埋和處理影響土質,占用土地資源,造成環境污染,且居民偷倒亂倒現象嚴重,破壞市容環境,是當前急迫解決的問題,群眾反映十分強烈。實際上裝修垃圾成份復雜,處理難度大,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尚未成熟,因此探索裝修垃圾的管理經驗有待時間檢驗。
5建議
(1)強化資源化意識,高效利用產業鏈。針對當前的局勢,需要實現從城市規劃設計,到施工、拆除、分類、處置,再到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鏈的高效利用。(2)建立健全政策法規。政府應當結合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實行有效地獎懲制度,從而提高建筑垃圾管理的針對性、有效性。建立建筑垃圾分類管控,聯合住建、交通、城管、環保等管理部門,形成聯動機制,協作推進,達到長效管理的目的。(3)提高資源化技術研發水平,推進信息化管理。建立建筑垃圾全過程實時監測與智能管控平臺能更高效地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利用。(4)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參考文獻
[6]朱紅兵,趙耀,等.再生混凝土研究現狀及研究建議[J].公路工程,2013,38(1):98-102.
[7]李秋義,全洪珠,等.再生混凝土性能與應用技術:第一版[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0.
[8]劉成林,薛詠海,等.建筑垃圾循壞利用實踐[J].再生資源與循壞經濟,2012,5(8):15-19.
作者:時樂 單位: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
- 上一篇: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路徑探析
- 下一篇:版權貿易對多元文化交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