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債務管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5 03:42:00

導語:政府債務管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債務管理分析論文

(1)發行規模

發行規模是影響流動性的重要因素。例如,,1992年,加拿大固定收益基準債的發行規模增加后,交易量比例也相應提高。對新發債券的發行規模和買賣價差作以具體比較,表明發行規模的增加會導致買賣價差的相對縮小。

(2)到期期限分配

政府在新發債券的期限選擇上要考慮到平衡點。一方面,如果新發債券的期限沒有滿足投資者的期望,那么后者就會要求一個額外的收益率溢價作為補償,這會提高政府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如果新發債券的期限過多,那么每一期的規模就會減少,從而降低流動性,而投資者所要求獲得的流動性溢價也會提高政府的融資成本。

國債市場品種期限結構安排應該考慮國債價格的波動性以及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厭惡程度。投資者對風險厭惡的程度不同,體現在對收益率曲線上不同位置國債品種的偏好。風險厭惡程度較高的投資者多選擇短期品種,風險厭惡程度低的投資者多選擇期限較長的品種。市場中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千差萬別,即使同一投資者在不同時期,風險偏好也會因為其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期限品種結構豐富的市場,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滿足投資者的多種需求,投資者能夠隨時實現在不同品種上的投資轉化,因而市場表現活躍,流動性就好。反之,如果市場中期限結構表現不均勻,缺乏某些期限品種供投資者選擇,當國債投資者希望改變投資組合的風險系數時,投資品種的轉化無法及時實現,投資者只能采取延遲交易或通過其他市場滿足需求的策略,市場的流動性必然受到影響。

在這一點上,G—10國家似乎遵循了相似的道路—大多數國家試圖將發行期限結構分布在四個區域:短期(1年或1年以內)、中期(1至5年)、長期(5至10年)、超長期(10年以上)。具體見表2。由于近年來許多國家的赤字和債務水平呈現下降趨勢,相應減少了期限種類并提高了平均發行規模。例如從1992年開始,加拿大將固定利率付息債券的發行集中在四個關鍵期限(2年、5年10年和30年)并相應提高基準債券的發行規模。美國也停止了3年期債券的發行以適應融資需求的減少。大多數國家通過定期對已存在的債券進行續發行(Reopening)以建立更大規模的基準。

在上述國家中,一種或多種關鍵期限的新發債券被作為基準,也就是說,這些基準債券作為宏觀經濟指標被追蹤或作為相關債券的定價參考。由于新債券的付息利率更接近于市場利率而價格接近于面值,這簡化了債券久期的計算及為稅收和會計目的而進行的債券本金利息的拆分,因此,投資者傾向于將其作為對沖或短期交易工具。此外,發行規模中相當大的部分是被活躍的交易人如一級交易商(而不是被為持有而購買的投資人)所持有,從而確保了基準債券的流動性。

短期國債在貨幣市場發展方面具有獨特作用,一般而言,富有流動性的短期證券更容易滿足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需要,投資者持有、銷售短期國債以及為債券投資組合交易融資的風險較小,成本較低[6]。通常短期債券是定期發行的,季度內每次發行額大致相同,這便于投資者形成穩定的預期和投資決策;而季度之間每次發行額有所不同,它是根據季度國庫收支預測決定的。除定期發行外,發達國家偶爾還不定期地發行期限在13周以內的債券,即現金管理債券,以滿足國庫支出的臨時性需要。由于現金管理債券是不定期發行,因此其籌資成本高于定期發行的短期債券。見表3。

注:愛爾蘭、奧地利和葡萄牙很少發行國庫券,但這幾個國家發行商業票據。盧森堡發行規模太小,此處忽略不計。

(4)指數債和本息剝離債

應該說,在經濟波動頻繁或高通貨膨脹的環境下,實現中長期債券市場發展的目標相對困難,而指數聯結債券則是此種情況下較好的解決辦法。一般來講,發行指數聯結債券主要有以下目的:一是在政府的資產比例和現金流和通貨膨脹相連的情況下,可以提供內部資產的對沖工具;二是和普通債券相比,付息成本的波動性較小,從而有助于平抑預算贏余或赤字的規模;三是為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機會,促進了流動性和市場效率的提高。應該說,指數債券的發行一方面與債務管理的總體目標相一致—即以最低成本和可接受風險籌集、管理和償還債務,另一方面為也為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提供了真實的收益率參考和一個可以防范和分散風險的有效工具。

二、市場結構

(1)一級交易商系統

在政府債券的現貨市場,很多國家采用了一級交易商制度(PD)。央行或財政部授予PD參加一級市場招標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權利,并在二級市場上承擔做市義務(如在某種程度上確保流動性)。另外,PD還承擔在一級市場報價和向央行和財政部報告的義務。在英國,PDs還承擔指數聯結債券市場的做市義務。當交易商之間競爭變激烈時,買賣價差變窄從而促進流動性。但是,過度競爭會通過對買賣價差產生向下的壓力而影響交易商利潤,這會銷弱其做市功能。因此,在一級市場上提供給PD的獨占利潤在某種程度是二級市場流動性的補貼金,否則很難達到社會的最優化水平。基于此,PD制度的設計試圖綜合考慮交易商競爭的益處和維持做市功能之間的平衡。

(2)透明度

政府債券市場的信息包括多種層面:通常是價格或交易量,包括交易前信息(報價或指令招標規模)、交易后信息(合同價格或交易量);信息公開范圍(向交易商還是面向公眾);信息公開頻率和時滯(是實時還是定期公布)。從上述層面考察,現貨交易客戶市場的透明度最小,期貨市場的透明度最強,現貨交易商間市場居中。

在G—10國家中,與一級市場透明度相關的突出特點是招標時間表和發行條款提前幾天或更多時間公布。在這些國家中,預發行交易(When—Issued—Trading)十分活躍。預發行是指政府債券在招標前(或緊隨招標)清算前出售。所有的交易商能在投標前視情況對發行額進行分配,從而有利于加強一級市場的深度,招標前分配的機制有助于開發二級市場的功能,促進價格發現,從而提高招投標的準確性。總之,這種交易制度有利于做市商測算對發行特定債券的可能需求,從而有效管理風險。同時,有助于做市商提前檢驗新發債券的真實價值并參與市場主導定價,會使買賣價差縮小,從而提高一級市場招標價格決定機制的效率及二級市場的流動性。

(3)做空機制

市場參與者的賣空能力有利于提高債券市場的流動性。當交易人持有空頭時,他們必須在清算日前補齊頭寸。如果做空機制缺乏會提高做市成本,導致流動性減少。G—10國家中普遍具有促進政府債券賣空的政策和機制。一方面,所有國家都存在回購市場,交易上能夠通過買入或逆回購獲得所需債券而不對存貨管理產生不利影響。其次,在大多數國家都具有對交付失敗的規定,如果交易商不能按期交貨,僅付一定的賠償金就可推遲交付。第三,在大多數國家,政府在某種債券短缺時可通過增發或短期借券(lending)滿足市場需求。

(4)交易機制

發達國家主要證券交易場所的交易機制設計雖然有很多差別,但總體上看,可分為指令驅動和報價驅動的交易機制。指令驅動(ORDER—DRIVEN)機制又稱為競價交易機制,其特點是買賣雙方直接進行交易,或通過經紀人將委托指令傳遞到市場的交易中心進行撮合交易。競價交易又分為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兩種方式。我國目前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交易機制是指令驅動。報價驅動(QUATE—DRIVEN)機制又稱為做市商交易機制,其特征是證券交易買賣價差均由做市商報出,交易者通過做市商的買賣價差達成交易。這一制度的優點是能夠使交易在合理的買賣價差內保持連續性,一般采取連續報價的方式。另外還有一種混合型交易機制,指在電子撮合的基礎上,做市商主導部分時段或證券品種的交易機制。如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專家制度。

政府債券市場交易機制的安排,其目標在于保證市場的流動性、透明度、穩定性、高效率以及低成本。這些目標都是政府債券市場健康運行的基本前提,然而各目標之間存在方向性和政策措施上的矛盾,使管理者很難同時實現上述目標。因此,交易機制目標的協調與選擇方式不同,對市場效率、尤其是市場流動性會產生重大影響。

由于國債市場債券數量多、品種復雜、價格和實際利息的計算復雜,難以實現標準化的交易,因此場外市場(OTC)成為發達國家國債交易的主要場所。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和東南亞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債券主要在場外市場進行交易。從廣義上講,場外市場是指交易所之外的所有證券交易市場形式。目前存在的場外市場交易機制主要包括單純的做市商制度、做市商與指令報價機制結合的形式以及交易者之間直接進行詢價的形式。目前,做市商雙邊報價機制是場外市場最主要的交易機制。場外交易具有不受交易網絡覆蓋面限制和交易成本低的特點,適應國債發行規模大和品種多的特點,同時為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提供了平臺。

三、稅收問題

交易稅如印花稅被認為是外部成本,由于這類稅收會對市場流動性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許多國家對政府債券市場采取交易稅收免除政策。但是,利息稅的預扣政策在許多國家仍存在。這類稅收從不同的途徑增加了交易成本。例如,如果對換手率很高的政府債券預扣利息稅,買方和賣方之間就要對真實的利息進行調整。這種調整增加了操作成本和利息的機會成本,從而進一步提高交易成本。如果納稅實體和非納稅實體之間存在差異待遇,市場就會被分割,導致債券在不同持有人之間定價的差異。由于考慮到交易稅對市場流動性的不利影響,絕大多數國家僅對交易欠活躍的個人征收預扣利息稅。

政府債券市場發展的方向與途徑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政府債券市場發展的方向應是深度、流動性的市場,而提高市場流動性的途徑主要包括:

1.滿足基準債的市場需求

政府債券為投資者提供了無信用風險的儲蓄和對沖工具。考慮到投資人對時間的不同要求,政府債券應將發行期限集中在四個區內—短、中、長、超長,并合理調整各區的權重。為確保每個區的流動性,有必要保證其余額足夠充分及基準債券的發行規模足夠大(至少和投資者的偏好數量相匹配)。同時,為建立更大規模的基準債,對已經存在的品種進行增發是十分必要的。

基準利率是指金融市場利率體系中具有普遍參照價值,并對整個金融市場利率體系的變動趨勢起先導和示范作用的利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調控意義上的基準利率需要具備可控性、可測性、相關性等特征,而金融市場上的基準利率則需要具備穩定性、相關性和公信度高的特點。從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有資格成為金融市場基準利率的只能是那些信譽高、結構合理、流通性好的金融商品的利率,而市場上最具備這一特點的利率就是國債利率或國債收益率。所謂基準國債是指流動性好、價格波動小、收益率為市場普遍接受,能夠為市場定價提供參考的國債品種。由于基準國債的利率接近市場均衡利率水平,因此能夠很好地滿足投資者對沖風險和調劑短期資金頭寸的需要。當市場中基準國債在各個期限中分布均勻時,市場的整體定價效率就會得到提高,不同品種之間的套利更容易進行,有利于價格的穩定。

G—10國家中,除日本以外,其他10個國家都進行增發操作。盡管增發的一般目標是提高基準債券發行的可替代性,但美國的情況似乎不同于其他9國。在美國,即便是基準國庫券不存在替代能力問題,增發操作也照常進行以提高基準債的規模。

另外,預先公布發行計劃和招標條件也會減少做市商和交易人對一、二級市場供求預期的不確定性。同樣這也是執行預發行交易的先決條件。

2.交易的競爭性結構

不論是做市商制度還是交易所市場的撮合驅動,保持一個競爭性的結構對提升市場流動性都是至關重要的。做市商之間的競爭會縮小買賣價差,而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會使一種特定產品的交易更集中在一個交易所。總之,不論是做市商之間還是交易所之間以及兩者之間的競爭都會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從而提高市場流動性。在上述競爭性的市場框架下,理想狀態是市場參與者具有在不同特點的市場間選擇的自由,而過多的市場分割無疑會降低流動性。

3.市場參與者的多元化

具有不同的交易動機和投資動機的市場參與者多元化在促進市場流動性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市場參與者多元化并不必導致市場分割。例如,可以通過加強監管來增強流動性,如限制特殊的投資者參與市場交易,包括對非居民持有本幣債券的限制。投機者也可通過持有頭寸來熨平供求沖擊來提高市場流動性。市場參與者的多樣性反映出不同市場的制度性差異,例如會計核算、風險管理、個別情況下的交易商補償計劃等。因此,了解市場流動性與這種制度性安排的聯系以及對公共政策與投資人行為的影響十分重要。

4.培育機構投資者

對新興市場而言,缺乏實力強大、活躍的國內機構投資者和國外投資者興趣,導致市場發展深度和流動性不夠。許多新興債務市場具有融資來源壟斷性的特點,主要來自于稅收力量的運用、對銀行最低儲備和流動性資產的要求,規定國內養老基金和其他社會保障基金投資于非市場化的政府債券。這些要求制約了政府債券市場的發展,由于非市場化債券不能在任何交易所掛牌,也不能交易,因而加劇了市場分割。同時,對銀行最低儲備和流動資產管理的規定人為地降低了這些工具的收益率,因而也會對市場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有必要引入可鼓勵儲蓄類機構購買市場化的、較長期債券的機制,以促進機構投資者的發展,而廣泛的國內和國際投資者基礎將有助于降低發行成本并促進未來發行。

5.將流動性的政府債券市場提升為核心資產市場

即便是采取了上述措施,由于市場參與者的偏好不同,不同市場和金融工具的流動性仍存在差異,兩者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市場流動性的集中,例如在“自我實現”功能作用下,流動性市場的流動性逐漸提高,而非流動性市場則不斷下降。基于此,如果要提高市場每一部分的流動性是不現實的,同樣一種模式不能適用于所有市場。但是,如果界定流動性充足的核心資產市場并采取適合這些市場發展的政策,包括市場規則、清算、衍生工具,將會有效提高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從這個意義上講,由于政府債券能為其他金融資產定價提供基準同時具有回購和期貨市場,通常會擔當核心資產的作用。在某些情況下,十分相似的私人部門市場也會和政府債券一樣起作用,甚至比后者更優。例如在歐元地區,由于近年來出現財政調整及國債縮減的趨勢,因而私人部門工具也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核心資產的功能,這可以從利率掉期曲線上看出,盡管有些研究認為做出這樣的預計為時過早。

6.完善回購市場和衍生工具市場的功能

回購市場和衍生工具市場的運行將為交易商提供做空機制和對沖風險的工具,因而會提高政府債券現貨市場的功能,并促進流動性,。包括期貨和遠期合約的建立可提供對沖風險的能力,STRIPS的運用,遠期交易(包括預發行),掉期交易(最基本的掉期交易是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的互換)。對新興市場而言,這些工具有助于拓展風險管理的機會,促進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提高。同樣,流動性強的現貨市場對前者的高效運行也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回購市場和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也為一些投資人提供了“擠出”現貨市場的機會。G—10國家通過對現貨、回購和期貨市場的密切監測來管理這種風險,在必要時通過諸如增發或借券—借出短缺債券(ShortSupply)來防止“擠出”。

7.標準化交易和清算操作

標準化交易和清算操作會降低交易成本,在不對市場差異性(多元化)產生消極影響的情況下提高有效供給,從而減少市場分割并提高流動性。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應是具有高度政策優先級的領域,因為清算與結算體系(包括托管體系)的質量是影響投資者信心的主要決定因素,包括對市場結構的效率和可信度的信心。完善的清算和結算體系可有效保證金融穩定,尤其是防范系統性風險,因此保證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平穩運作。例如,1999年歐元的引入促進了歐洲國家在政府債券市場的密切合作與結盟,如利率水平、付息日與期限等,并且類似信用等級的不同政府發行的債券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更容易相互轉換,從而提高了流動性并降低了債務成本。就清算方式而言,近10年中DVP(DeliveryVersusPayment)方式已在發達國家的政府債券市場上成為主體,而其他的固定收益市場則沒有實現同一程度的標準化。如果全球固定收益市場的清算日趨標準化,潛在套利和對沖交易需求就會增加,從而促進市場流動性。

8.將稅收對流動性的負面影響最小化

前面已討論過,交易稅和預扣利息稅作為外部成本通常會降低流動性。因此,政府有必要在提高稅收收入和對市場流動性的沖擊之間做出權衡,例如,取消政府債券的交易稅,或僅對交易不頻繁的實體征收預扣利息稅。

9.提高交易信息的透明度

在討論金融市場的透明度問題時,通常考慮的是金融資產發行人的信息披露,如信用狀況,事實上,對于功能完善的市場而言,交易信息的透明度同樣重要,特別是對價格發現和風險分散,而交易信息披露的最佳時間和程度則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10.市場監管

充分的市場監管對有深度的、流動性的債券市場是必要的:

一方面,對于一級市場而言,為防止證券集中在一定交易人的手中,幾乎一半G—10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和日本)在招標中都有報價和分銷的限制性規定。這種途徑不僅可防止市場壟斷,同時還可使證券持有人多樣化,因而有助于提高市場流動性。

另一方面,對于二級市場而言,下述措施對于降低市場操作如短期擠出的預期利潤很有效。一是大多數國家(日本和德國除外)都制定交付失敗的規則。這有利于證券市場的做空機制,提高了市場深度。二是通過增發或借券滿足市場需求。英國、美國、意大利、比利時、德國、瑞典都具有債券借出計劃允許央行借出短缺的債券。另外,加拿大、美國、意大利、英國和比利時在市場完整性方面面臨的挑戰則是增發債券。

此外,建立政府融資和二級市場發展相關的、可持續的、透明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也至關重要。具體包括,政府借款結構的規定和還款的職責,可流通工具、抵押品、動產和不動產的規定,關于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和銀行破產的政策的優先級應予以明確。另外,統一債券發行的注冊方式,應詳細說明上市、披露、評級要求、會計標準、交易、清算與結算平臺等問題。毫無疑問,債券市場規則與監管的協調統一會給市場發展帶來效率。

總之,政府債券市場的發展,既是金融改革的結果,也有助于改革。政府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是貨幣和債券市場總體發展的催化劑。最終的流動性的好處不僅能降低國債的籌資成本,有助于緩沖國內及國際經濟沖擊的影響,而且有利于政府降低利率風險、貨幣風險以及其他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BIS,“MarketLiquidity:ResearchFindingsandselectedPolicyImplications”Basle,3May1999。

[2]DemsetzH.“Thecostoftransaction”,AmericanQuaterlyJournalofFinanceEconomicss,1968(10):33—53.

[3]HirotakaInoue*,“TheStructureofGovernmentSecuritiesMarketsinG10Countries:SummaryofQuestionnaireResults”Http://www,,

[4]呂宇,宋永明.國債流動性的理論與實踐[J].改革,2004,(1),P21—26.

[5]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共債務管理指南”,(2001—2002)。

[6]托馬斯·格雷斯納,吉皮·雷德卡爾.政府債券市場發展問題[R].世界銀行,2001.

摘要:政府債務管理的關鍵是建立具有高流動性的二級市場。影響政府債券市場流動性的因素包括產品設計、市場結構、交易機制、信息披露和稅收等問題。提高市場流動性的途徑包括交易的競爭性結構,將稅收對流動性的負面影響最小化,提高交易信息的透明度,標準化交易和清算操作,市場參與者的多元化,確定核心資產,滿足基準債的市場需求,完善回購市場和衍生工具市場的功能,培育機構投資者,充分的市場監管等。

關鍵詞:政府債務管理;債券市場;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