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的稅收政策

時間:2022-08-22 04:26:21

導語:金融危機下的稅收政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一)對就業總供給的影響

對于長期處于人口大國的中國來說,就業壓力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基本國情。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首當其沖的美國的失業人數急劇增加。而我國經濟貿易與世界各國密切合作的重要時期,金融危機對歐洲經濟貿易的重大創傷也使得我國的國外進出口貿易受到嚴重阻礙。金融危機引發的實體經濟動蕩會大大壓縮我國勞動就業的增長空間。[1]隨著公司的倒閉,很多貿易都面臨長時間處于停滯狀態,增加了貿易當中的待業人群。對于我國來說,金融危機導致我國經濟增速減緩。大中型公司相繼不斷的大量裁員,小微企業由于資金鏈的得不到及時的供應大量倒閉,大量的萌芽企業在面臨金融危機時陷入僵局。以上情況直接導致我國就業總供給的急劇減少。

(二)對就業未來形勢的影響

從宏觀方面來看,我國大力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保民生促就業的大力措施。例如:舉辦公共工程,支持職業培訓,彌補企業資金鏈等。適度寬松的財政政策如: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延長小微企業還款時間、降低小微企業還款利率等措施。從微觀方面來看,我國政府清晰地意識到就業環境也是未來就業的一大問題,對此提出我國推出新的教育改革方案,為我國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同時我國政府提出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給予大學生創業優惠的政策。并對困難群體,例如身體不健全人士、下崗職工等實行優惠暫免稅等扶持政策,為未來的就業提供了導向。

二、稅收政策對勞動力影響的分析

(一)對城市勞動力來源的影響

積極的稅收政策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導致城市經濟發展的步伐大幅度加快。從而導致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勞動力供過于求的問題。城市當中存在多數對工作有需求的勞動力,積極的稅收政策不僅解決了我國城市勞動力來源龐大的問題,又提高了我國城市勞動力的整體素質。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優化城市勞動力來源促進就業的財政稅收政策,如:“四萬億投資方案”、“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優惠”等,直接減輕了我國城市勞動力的消費環境,為城市勞動力來源減輕了就業壓力。其中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城市勞動人口自助創業,促進城市勞動力的多方面發展方向,推動了城市勞動力的長遠發展。

(二)對農村勞動力的影響

農民工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和自身資金成本的有限,在社會經濟發展下就業形勢面臨困難。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這種情況更多地表現在東部沿海制造業、出口企業和外商企業就業的大批農民工返鄉。[2]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以及我國一直存在的人口大國問題及優勢,農民工一直是我國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人員。由于當前國家為節約更多能源和提高農作物的經濟效益等因素,鼓勵集中式的種植模式,導致農村勞動力的過多以及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國推出對農民工免費實行教育培訓、對建筑行業、制造業等優惠的財政稅收政策。

(三)對應屆高校畢業生勞動力的影響

隨著教育的發展,使得加入高校的人數逐年遞增,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綠色通道,對其進行財政上的幫助,扶持了大量貧困學生加入正常求學者的行列當中。第二種是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發展的需要,高薪職位越來越面向高素質人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提升學識的隊伍中。

三、應對我國當前就業問題的稅收政策建議

(一)降低所得稅稅率

適當降低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能過直接減輕企業的稅負,從而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投入產出,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盡管我國目前的企業所得稅已經在適應當前經濟市場的情況下,有所降低,但對惡劣形勢下我國企業的幫助還不夠落實。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應該在不同行業所面臨的緊張程度不同的情況下,再度在短時間范圍內降低。如目前我國嚴峻的煤炭行業、制造業、金融業,可以將其在三年內的所得稅稅率調整為15%。

(二)提高所得稅起征點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2005年的1600元,調整到2008年的2000元,再度調整至2011年的3500元。由于物價的飛速上漲,對于社會基層勞動人民的工資水平來說,并未能適應物價的漲幅程度。提高我國所得稅的起征點,能夠直接減輕一般居民的個人所得稅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提高我國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能夠提升人們的日常消費水平,間接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從業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而提升了我國的勞動力需求。經濟鏈的有效帶動不僅大大促進了原來產業的發展,又同時為新興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需求。

(三)增加所得稅分級

減輕稅負是我國“十二五”一攬子稅收規劃的一部分,增加所得稅分級能夠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負。長期以來,我國貧富差距兩極分化,中低收入者占據了我國收入者的絕大部分。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是7級累進稅率,而我國的收入不均衡,面臨兩項調整方案。一項是“減少級次,調整級距”,另一項是“增加級次,調整稅率”。針對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環境復雜的情況,建議我國采取第二種方案。首先,因為增加級次能夠更好的分化開收入稅負的問題,更加詳細的調整了勞動者在各種收入下所承擔的稅負。其次,第二項比第一項更容易監管。由于設置的更為詳細,相比第一項包含了更為少量且具體的人群,使得征收的效果會比第一項更為顯著。

(四)對特殊人群實行免征稅

2014年01月10日,我國稅務總局出臺政策措施:保障殘疾人人職工合法權益。《公告》中明確,用人單位招用殘疾人職工,應當依法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或者服務者協議,并依法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才能享受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但并未提到對殘疾人的收入所征的個人所得稅進行詳細規劃,對于我國社會當中存在的特殊人群,不僅包括殘疾人,還有一些下崗職工,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還不夠落實。例如對于殘疾人群的所得,應針對其所得來源困難,對其實行免征稅政策。在當前通貨膨脹的階段,對其所在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更應對特殊人群實行鼓勵其創業的免征稅政策,等到我國的市場經濟轉為政策時,再對其進行適當征稅。不僅解決了殘疾人收入的問題,又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四、結論

通過完善財政稅收政策,更好地引導工資薪酬方向,調節就業市場,進一步解決就業問題。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同時,對比分析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環境與政治環境下,提出了有利于實現我國就業的財政稅收政策改革辦法的設想。

作者:王琳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