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分析
時間:2022-10-29 10:05:59
導語:金融理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2011年,我國城市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常住人口,標志著中國社會結構實現了一個歷史性轉變,即以鄉村型社會為主體開始轉向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根據“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富裕”的總要求,我們需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培育新型農民,加快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夯實鄉村物質基礎、生態基礎、文化基礎、組織基礎、發展基礎,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解決全球鄉村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科技金融助力鄉村產業發展,構建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金融業已進入科技金融時代。金融科技是通過技術手段推動金融創新,形成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產生重大影響的業務模式、技術運用以及流程和產品。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技術賦能助力鄉村振興”,在科技金融大力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出產業鏈金融、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金融、消費金融等等金融新模式和新理念,金融科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持續深耕涉農金融,積極探索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和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切實提高鄉村金融服務效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產業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抓手,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金融科技主要是以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為技術性支撐,鄉村振興要借助金融科技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鄉村產業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金融科技要借助自身優勢深耕鄉村產業發展,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便捷化、網絡化、科技化、人性化產品和服務。花旗集團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前九個月,全球超過50%的金融科技投資在了中國。鄉村產業要靠金融騰飛,而金融科技的發展要靠鄉村產業落地,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相互發展。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了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2015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基金。綠色發展和綠色金融必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新動能。鄉村振興要實現生態宜居,就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綠色金融體系,利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等金融工具為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持續健康發展服務。通過市場化手段將生態環境影響的外部性內生,將綠色金融引入鄉村振興內部發展,從依賴于外生增長到打造建立可持續性內生增長發展模式,在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基礎上,守住生態紅線,實現鄉村發展的宜居、宜業、宜人的統一和生產、生活、生態的統一。
三、信用金融助力鄉村文明建設,構建鄉村鄉風文明新氣象
農村金融的核心問題是信用體系的建設問題,而金融信用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金融信用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條件,打造金融生態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安全、穩定、和諧的金融環境。金融是貨幣資金的融通,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靈魂,信用建設程度從根本上制約著金融市場的健康程度。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信用就是資本,就是生產力,信用資本化程度是度量一個經濟體是否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指標。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要實現鄉村文明建設目標,就必須要打造資本化的信用體系,讓信用活起來,不斷豐富信用體系的信息載體,實現鄉村社會治理信息化、信用化,增強鄉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時效性,探索鄉村振興信用體系建設的中國路徑和中國模式,破解金融服務鄉村發展瓶頸。
四、善治金融助力鄉村有效治理,構建鄉村基層治理新模式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指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首先解決農村問題。”而農村穩定的基礎來自于一支有戰斗力的基層組織隊伍,來自于鄉村是否有合理的治理體系和現代化的治理能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中國農村社會體制的巨大變遷,農村社會流動性的加強,對鄉村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嚴峻的挑戰。我國農村金融工作的重點并不單單是指金融本身,而是要通過調動金融資源來激發起鄉村基層組織的活力和動力,從而可以對接國家、社會等外部資源,進而可以保持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底線。鄉村振興的基礎是要打造新型的鄉村自治組織,有效識別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培育新型鄉村振興職業治理人,有善治才能做到有為。善治理論是一種擴展性概念,它的內涵是治理主體的擴大、治理范圍的擴廣、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的多元化,可以說是一種價值取向上的變化和治理理念上的進步。善治理念就是使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公共管理過程,中國的金融機構要有善治意識和善治意愿,把人才建設和組織建設提升到更高的高度,積極完善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做到鄉村振興治理有效,不斷拓寬鄉村振興治理機制和管理機制。
五、普惠金融助力鄉村共同富裕,構建鄉村全面小康新時代
鄧小平曾指出:“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的通知,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這決定著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質量。沒有最廣大農民的脫貧致富,就談不上小康社會的最終建成。指出,“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總書記從根本上指出了“三農”工作最核心的目標和指標,就是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使得城市與鄉村同步發展,相得益彰,相輔相成。而普惠金融在理念上是要更多的關注弱勢金融群體,讓每個人都平等的享受到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是全面支持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六、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具體體現,城鎮化是我國實現全面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時刻堅持鄉村振興戰略“二十五字”的總要求,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有效提高金融支農效率,構建城市與鄉村聯結機制,形成雙向流動機制,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信用金融、善治金融、普惠金融上下功夫,強化金融支農服務體系創新驅動發展,構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5:邁向城市時代的綠色繁榮[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8).
[2]董斌.金融科技企業所屬戰略集團帶來的戰略制約———基于金融科技服務的實例分析[J].經營與管理,2018(5).
[3]鹿心社.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J].當代江西,2018(3).
[4]徐忠.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金融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J].經濟研究,2018(7).
[5]劉守英.農村金融的核心問題是信用體系的建設問題[J].農村經營管理,2016(5).
[6]周再清,彭建剛.論構建中國金融信用[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3(3).
[7]張孝芳.善治理論與中國地方治理[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
[8]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王金福.泉州市豐澤區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7.
作者:馮艷博 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
- 上一篇: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精準扶貧研究
- 下一篇:綠色金融現狀及問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