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現狀及問題剖析
時間:2022-10-29 10:09:46
導語:綠色金融現狀及問題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基于南京國家級江北新區的特殊定位,江北新區將實行可持續發展策略。本文圍繞新區綠色發展原則與目標,探討其發展綠色金融的必要性,并在深入分析新區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江北新區;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一、背景
(一)國家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短短幾十年間,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政治,文化,到經濟,無不彰顯了一個大國的崛起。其中,經濟方面的進步尤為顯著,我國經濟總量目前已由之前的不到2%上升為目前的15%。目前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更加追求質量的提升,而綠色發展的主題不僅符合我國現階段經濟要求,更是世界經濟發展進步的核心之處。曾在多次講話中提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生態保護的理念已在全國范圍內踐行開來。經濟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綠色效益,這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更是為人民營造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的必然選擇,而綠色金融作為一種新金融模式,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綠色發展的融資難題,是綠色發展的重要體現。(二)江北新區自身定位。江北新區作為江蘇省內唯一的國家級新區,于江蘇省內,于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發展都有著特殊意義。基于南京“兩城一中心”的特殊規劃,即將江北新區打造成“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江北新區已然是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江北新主城與江南主城將共同輻射周圍地區,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同時,江北新區還出臺系列文件突出生態保護工作綠色發展,生態保護的理念符合江北新區自身的定位要求。目前,江北新區已成立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專門負責新區綠色金融的研究事宜,并且注重將相關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如通過舉辦綠色金融相關投融資活動來銜接綠色資金的供求方,以此來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綠色企業融資難,傳統企業綠色轉型困難等問題。
二、目標、原則
(一)目標。即通過推動江北新區金融體系的綠色轉型,借助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信貸等金融工具,來充分發揮金融在地區綠色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抓住機遇,進一步達到促進江蘇省,乃至輻射整個長三角地區綠色事業發展的目的。(二)原則1、契合各項政策要求,展示綠色生態理念。自新區著手籌劃工作以來,從國務院到江北新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涉及經濟發展,資源配置的各個方面。關于發展綠色金融的指導文件從數量上來看十分多,從內容上看也是十分細致,新區發展綠色金融一定要在各項政策的指導下,在“計劃”內施行,符合各項文件的相關要求,如此才能高效實現新區綠色發展,真正實現生態綠色的目標。2、對于綠色資金,以需求決定供給,供給適應需求。對于綠色資金,無論是放眼全國,還是著眼江北新區,往往都是需大于求。就江北新區來看,為了適應綠色資金數量上的巨大與形式上的多樣,相應地,各方都施行了系列措施,如新區管委會出臺了系列減稅激勵政策,引導更多資金流向綠色企業;銀行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來多方式,多層次滿足各種融資需求;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加強相關理論研究,以更好地指導實踐;綠色金融相關服務機構提供多種服務,如設立綠色評價體系,綠色標準等,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監管綠色企業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的作用。3、加大相關綠色產品研發創新,提升綠色服務。金融產品的創新,一方面,其是對綠色產品本身的一種升級,完善,往往在已有的綠色產品上進行衍生創造;另一方面,金融產品創新是對數量種類均日益增加,要求日益嚴格的綠色需求做出的一種適應性改進,以更好地滿足需求,提升服務。4、突出新區特色。在國內已有的五個綠色金融創新試驗區(浙江、新疆、廣東、貴州、江西)的基礎上,江北新區要吸取它們發展的成功經驗,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安排,突出重點并且追求差異化。比如,根據實際來看,江北新區的傳統工業企業占比仍較大,因此應有相當一部分綠色資金用于這些工業企業的綠色改造,相應地,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綠色產品設計上,就應該符合傳統工業企業改造的客觀實際。
三、發展的必要性
首先,綠色化發展是當今世界的發展主題之一,追求生態效益也一直為我國所倡導,因此從宏觀的大環境來看,綠色發展是緊跟時代步伐的正確選擇,發展綠色金融是客觀條件要求,亦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其次,之所以有綠色金融,是因為綠色需求的存在。江北新區的很多中小綠色企業,傳統工業企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等,它們都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但卻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缺少綠色資金,因此發展受到限制,故而有必要實行綠色金融,這符合江北新區發展的客觀實際。最后,要發展綠色金融,需事先對有融資需求的綠色企業進行系列綠色標準測評及風險測評(這來自于政府部門,或銀行等服務機構,或其他綠色中介機構,服務機構),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為了融到資金而自發地進行改進工作降低風險,最終降低了企業的總體風險,尤其是環境風險。
(一)現狀1、南京江北新區經國務院批復,成為中國第十三個、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地處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經濟圈的交匯處,堅持以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共謀綠色發展為主線,著力打造綠色、智慧、宜居的新區,助推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2、建立綠色金融評估認證中心,成立“綠色技術國際合作產業化平臺”,進一步規范江蘇省綠色項目和綠色企業評估認定,推動服務江蘇省綠色產業,建設江北新區綠色金融高地的新目標;堅定不移的堅持“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長三角地區現代化產業集聚區、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的三區一平臺”定位。3、運行“基金+財政+銀行”模式,進一步拓寬清潔能源、節能減排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支持銀行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或支行、專營綠色信貸業務,配備專業的綠色金融產品經理,建立高效的貸款審批機制和相對獨立的核算、激勵約束機制,重點對接地方循環經濟、生態環境建設、支持綠色產業和節能減排項目發展,增加綠色信貸比重。(二)問題、不足1、投資者普遍缺乏環境方面的專業知識,難以準確判定綠色債券的綠色資質,以及信息不對稱、真實性有待考查等問題,遏制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蓬勃發展;環境壓力加大,江蘇省作為傳統工業大省,工業相對發達,但同時面臨土地面積小、土地資源稀缺、水網密布、水環境復雜等客觀自然條件。2、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仍需完備,暫時還缺乏體系化、系統性的規劃和建設,這一確實拉低未來高校調度金融資源支持全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效率,更需加大力度構建市場導向型綠色技術創新體系。3、在去杠桿,脫媒派生存款減少的影響下,金融機構負債增速下滑和結構變化引起的成本提高,可能會進一步轉移至資產端,影響支持實體資金的資金價格,造成存款成本加劇,提高實體企業融資成本,增大實體企業融資困難。
五、江北新區發展綠色金融相關建議
(一)構建良好的綠色金融發展生態。這對綠色金融發展基礎是否穩固、是否可持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也是江北新區綠色金融發展的緊靠點與著力點。綠色金融以來的基本生態環境包括:1、從需求看,需求的主體是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需求的相關服務包括風險識別和改進意見,綠色企業或綠色項目的咨詢分析、篩選入庫以及后續的的持續的跟蹤評價。2、從供給看,供給方主要為證券公司、保險機構、基金公司、各大銀行等傳統的金融機構以及部分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還包括證券投資者、職業經理人等各類證券市場中的主要組成資本供給主體。3、從政策支持體系看,降低信息不對稱、提供有效的激勵政策、約束風險、提供增信、幫助損失分擔等不同方面,例如對違法信息的整合共享、財政信息、稅收優惠的積極響應。(二)學習借鑒先進的綠色金融經驗。應充分學習其他地區已有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將此類做法與實踐改良綜合后盡快盡早在江北新區復制和推廣,在復制經驗的過程中,堅決杜絕“一窩蜂式學習”,立足根本,由點到面,縱向推廣延伸;積極圍繞“三區一平臺”為根本展開工作。(三)平行推進多項不同的反戰戰略。申報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創新試驗區,應與揚子江新金融集聚區發展緊密配合、相互促進,實現戰略間的有效協同,抵制各自為政,避免重復建設或降低效率,加速推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融合發展,實現各集體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包容。(四)積極利用資金市場和資本市場拓寬綠色產業融資渠道。大力支持以證券股票為主的資金募集形式,支持”兩高六新”綠色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和主板上市,同時鼓勵龍頭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并購重組,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達到完善綠色金融的目的。同時盡快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完善綠色金融標準及行業規則,加強金融機構與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之間的資源共享,消除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五)爭取突破權限。與一行兩會及其駐派機構加強溝通協商,積極爭取上級監管部門的準入,業務創新,產品審查,高級核準等職能授權于江北新區的地方監管部門和派出機構,適當增加其決策權力,減少決策步驟。
六、總結
綜上所述,江北新區發展綠色金融十分必要,既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大目標,又充分接軌新區建設規劃路線,而若想更好地踐行綠色發展,便必須在認清自身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綠色金融的方式,努力創新,并借鑒其他地區成功經驗,以實現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蘇任剛,趙湘蓮,程慧.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作用機理、路徑分析[J].財會月刊,2019(11).
[2]陳經偉,姜能鵬,李欣.“綠色金融”的基本邏輯、最優邊界與取向選擇[J].改革,2019(7).
[3]喻曉嵐.綠色金融發展的湖州探索[J].中國金融,2019(4).
[4]國研經濟研究院,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南京江北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調研報告[R].2019.5.
作者:劉思杰 周慶軒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
- 上一篇:金融理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分析
- 下一篇: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