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原因探討論文
時間:2022-02-28 11:08:00
導語:金融危機原因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美元信用本位體系的建立還要追溯到1944年的夏天,那年夏天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議最后決議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布雷頓森林確定了二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雖然1971年尼克松總統宣布終止美元與黃金之間固定兌換比率標志著該體系的瓦解,但是由于當時美國在政治軍事及高科技領域任然具有巨大優勢,所以美元任然是主要的國際貨幣,大部分國際貿易仍然以美元進行結算。也就是說國際美元信用本位體積還在繼續。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今天。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等大部分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的比例迅速下降,這一現象被稱為“去工業化”。美國的制造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在1965年達到28%的高峰值后,便處于不斷下降的趨勢之中。對于“去工業化”的原因,瑙索恩和納瑪斯旺(RowthornandRamaswamy,1997,1999)指出主要是國內因素引起的,比如需求模式從制造品轉向了服務,制造業的生產效率相對服務業大幅度提高,以及與之相關的制造品價格大幅度下降。發展中國家制造業的競爭這一外部因素對去工業化的貢獻不足五分之一。在完成了去工業化的過程之后,美國國內的生產行業基本上轉移到了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國家。于此同時,美國也從一個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轉變成為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體。在后工業時代的美國,很多人認為服務經濟可以很好的取代商品經濟,就如同19世紀它從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體轉變為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是一樣的。
因為兩者同樣能賺錢,產生巨大的GDP。但是這混淆了錢與財富的區別。
在美國漸漸喪失生產能力的同時,另一個不好的消息是美國100年來形成的超強消費能力和借貸消費方式。美國消費量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保持在70%以上了,而從1856年,I.M.Singer公司的市場營銷總監EdwardClark想出一招為他們公司的縫紉機進行分期付款開始,美國的借貸消費模式已經開始在美國這片肥沃的土地生根發芽。時至今日,美國人的信貸項目已經從當年的縫紉機發展到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教育貸款,以及最近世界矚目的次級貸款。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就一針見血的指出,即使在金融危機下的情況下,美國的消費方式仍然不會改變。
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經過去工業化后,美國基本成為了一個只消費不生產的國家了。顯而易見,一個只是消費的,卻幾乎不生產的經濟體必然會出現消費需求和產品供給只見的缺口,這會激勵這個經濟體內的生產者增加生產。當然,這只局限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內。如果存在這國際貿易,那么該經濟體就能通過貿易用其他國家生產的產品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然而當一個國家能進口數量巨大的產品進行消費卻不能保持相應的出口量時,巨額的貿易赤字就不可避免了。看看這些驚人的數據吧,僅2007年一年美國就產生了7003億的貿易赤字,而2008年的貿易赤字也又6771億美元之巨,要知道澳大利亞2008年的GDP才7460億美元。
而除卻貿易赤字所帶來的巨額債務,美國的預算赤字也形成了天文數字的債務。熟讀經濟史的人肯定知道關于美國的貨幣發行權之爭在美國持續了近一個世紀。在美國著名的1787憲法中規定美國政府是唯一具有發行貨幣的機構,但是事實上在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美聯儲法案》并建立美聯儲之后,美國的貨幣發行權就落入了作為美聯儲成員的幾個私有銀行手中。此時開始,美元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債務美元,美元實際上成為也一種債務。也就是說,債務的“貨幣化”創造了美元,而美元的票面價值必須由外力來強制。由于美國政府沒有發幣權,而只有發債權,然后用國債到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那里做抵押,才能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系統發行貨幣,所以美元的源頭在國債上。美國國會又批準國債發行的權力,而財政部則將國債設計成不同種類的債券,其中一年期以內的國債我們通常把它叫做TBills(TreasuryBills),2-10年期的叫TNotes,30年期的TBonds。這些債券出現在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拍賣。而當普通購買者購買完之后,財政部最后將拍賣交易中沒有賣出來的一種許諾。美聯儲購入這些國債自然是需要付給政府美元的,而政府則在獲得貨幣后需要在以后每年都付給美聯儲高額的利息。最近幾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開支中高居第三位,僅次于醫療健康和國防,每年高達近4000億美元,占其財政總收入的17%。在這一過程中美聯儲付給政府的美元和以后政府需要支付的利去的國債全部送到美聯儲,美聯儲則照單全收,這時這些國債就成為了美聯儲賬本上的資產。注意,這些所謂的資產其實本質是債務,而高額的利息是新創造出來的美元。這也為美國陷入流動性過剩陷進埋下伏筆。可以這么說,美元的創造就伴隨著債務的出現,在美國美元與債務是相互掛鉤的關系,而且正是與貨幣發行鎖死,這種債務是難以還清,因為一旦美國還清了債務,那么流通的美元也就消失了。并且由于美國日益加大的政府開支和國債不菲的利息,這些債務將越來越多。總之在債務貨幣之下,美國將永遠無法償還國債、公司和私人債務,因為還清債務之日,也正是美元消失之時。美國的總債務非但不會減少,隨著債務利息利滾利的雪球效應和經濟自然增長的貨幣需求,美國的債務總量將會持續上升,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的國債已從建國初期的8300萬美元增加到260億美元。到1965年,美國的債務規模達到2600億美元。到20世紀80年代里根執政期間,美國的國債竟然上漲到2.7萬億美元。克林頓的8年任期中,美國國債又翻了3番,達到6.7萬億美元。
今天的美國已經是債務纏身,入不敷出了。但是,一直到危機之前的十年間,與巨額債務并存的現象是美國的經濟運行狀況似乎一切正常,平穩的經濟增長率,溫和的通貨膨脹率,可以接受的失業率,而且絕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良好的經濟形勢會一直持續下去。問題出來了,一個負債如此之高國家為什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各方面數據表現良好,美國政府究竟試用了什么魔法來做到這一切的?對了,就是神奇的美元。
為了彌補巨大的貿易赤字和預算赤字,美國必須創造出巨額的“新的美元”,通過美元其國際貨幣的特殊地位來彌補美國的巨額債務,而每年創造出來的巨額美元流向其他各國之后,又通過金融渠道最終流入到了美國的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使得美國的房市和金融股市近十年出現了不正常的瘋狂增長。而這樣的泡沫式增長必然會出現破滅的時候。在大家的預期和信心出現動搖的時候,整個增長鏈就如同崩塌的大廈一樣一下子全部癱瘓。而這時侯也就出現了這次的金融危機了。
參考文獻
[1]李鵬.新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下美國金融危機根源探究[J].南方金融,2009,(01).
[2]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鄭興碧.從“華盛頓共識”看新自由主義的危害[J].當代經濟研究,2008,(3).
摘要:此次金融危機帶給了我們許多教訓,而我們更需要思考發生這樣規模巨大的金融危機的原因。當今世界存在的美元國家貨幣體系是引起此次危機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金融危機;國際貨幣體系;去工業化
- 上一篇:金融危機原因研究論文
- 下一篇:金融危機下高職畢業生就業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