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課程改革畢業論文

時間:2022-03-29 05:19:00

導語:金融學課程改革畢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學課程改革畢業論文

[摘要]普通高等財經院校金融學課程體

系設置要適應復合型理財人才培養目標

的需要。隨著宏觀金融向微觀金融轉變,

現代金融業在經營模式、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服務手段等方面呈現出新的發展態

勢。高等院校要從大眾化教育理念出發,

面向市場、面向未來培養能力型就業人

才。高等院校金融學課程體系改革應適

當減少理論型和管理型的課程,增加務

實實用的理財服務型課程。

[關鍵詞]課程體系;金融學;高等院校

隨著現代金融業發展,高等院校金

融學課程體系設置已不能適應理財型人

才,亟待進行調整目前的課程體系。筆者

在此以西方金融理論由宏觀金融向微觀

金融轉變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

教育轉變以及現財服務業的迅速發

展為依據,探討高等財經院校金融學課

程體系設置如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一、高等財經院校金融學人才培養

目標定位

作為普通高等財經院校,金融學專

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決定著教材體系的

設置。這也要求我們首先要認清金融業

發展的新趨勢。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

融業的發展十分迅速,而且處于領先地

位,金融業的經營模式、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服務手段日新月異。現代金融業發

展表現出新的態勢:一是金融業轉向虛

擬化;二是混業經營模式已成為金融業

發展的必然趨勢;三是銀行表內業務轉

向表外業務;四是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金

融創新成為金融業發展的新趨勢;五是

金融業國際化程度將不斷加強;六是現

財服務業發展迅速,專業型理財人

才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這要求高等院

校金融學專業亟待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1.與時俱進,轉變思想觀念。21世

紀是金融經濟時代,金融工具不斷創新,

金融資產規模將迅速擴大,理財將成為

現代經濟生活的核心。而受傳統觀念的

束縛和舊的課程體系以及師資狀況等因

素的制約,高等院校金融學人才培養目

標仍然徘徊于宏觀管理型。這顯然不能

適應現代金融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符合

高等院校大眾化的客觀需要。隨著社會

經濟的迅速發展,金融業已經深入社會

經濟的各個層面,大眾化理財人才呼之

欲出,而且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2.現代復合型理財人才是金融學專

業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普通高等財經院

校,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面向市場、面向未

來,根據自己的實際因校制宜,以培養現

代復合型理財人才為目標。這是金融業

轉型的客觀要求。所謂復合型理財人才

是指以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能力為基礎,

熟練掌握專業理財知識、具有實際應用

能力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研究生。

作為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能

同質化,應有自己的特色,即管理型人

才、服務型人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

才。現代金融服務業,個性化服務需求不

斷增加,所以,人才培養目標也要個性

化,注重實際應用。

總之,高等院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

系設置必須建立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基

礎之上。

二、高等院校金融學課程體系改革

是大勢所趨

1.金融業轉型的客觀需要。20世紀

80年代,西方金融業已經實現了由宏觀

金融向微觀金融業的轉型,其主要標志

是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理論上,宏觀金融理論逐步轉入微觀

金融理論研究。宏觀金融理論研究主要

是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國際金融理論、

金融中介理論和宏觀金融風險與監管理

論的研究。微觀金融理論注重金融市場

和金融創新的研究,現代證券組合理論、

資產定價理論迅速崛起,尤其是金融工

程理論,標志著現代金融業的開始。在金

融業發展的實踐方面,西方銀行業實現

了由表內業務向表外業務的轉型,由間

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型。脫媒現象導致

西方商業銀行表內業務迅速轉向表外業

務,現代金融服務業開始。同時融資方式

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資本市場

融資迅速證券化。上述現象,標志著現代

金融業理財服務時代的到來。這給金融

學專業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挑戰。

2.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就業壓

力。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高等教育

規模迅速擴張,畢業生就業高峰已經到

來,就業壓力與日俱增。所以,高等財經

院校必須正視現實,以大眾化教育的基

本思路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即面向市場、

面向就業,培養大眾化需求的實際應用

型人才。高等院校是培養和造就人才產

品的“特殊工廠”。課程設置就如同生產

設備,沒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就生產不出

暢銷的產品,同樣,沒有好的課程設置體

系就無法培養受市場青睞的人才產品。

3.市場呼喚理財人才。隨著銀行業

的由表內業務向表外業務轉變,資本市

場融資方式由間接融資項直接融資轉變,

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大眾化理財時代到

來。政府、企業、家庭和個人需要理財專

業知識和復合型理財人才。熟練掌握理

財專業知識既可以獨立謀生,又可以在

就業市場上顯現出競爭優勢。因此,金融

學課程體系建設必須適應培養理財型人

才目標的需要。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理

財型人才需求規模越來越大。我國金融

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

服務水平、金融產品開發和金融市場有

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理財服務型人才將

會大有用武之地。

三、金融學課程體系改革

為適應現代金融服務業的需要,金

融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已迫在眉睫。

1.樹立微觀金融意識,摒棄原有的

課程體系設置思路。長期以來我國業界

人士對金融的理解強調其管理職能,而

且注重宏觀方面。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把

貨幣銀行學、中央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

等課程擺在重要地位,在師資配置、課時

安排上花費大量資源。這顯然有悖于現

代金融業發展的需要。現代金融業發展

需要微觀金融,即金融市場、金融創新和

金融資產的管理,特別是金融工程,需要

更高層次的專業人才。所以現代金融要

由管理向服務轉變,樹立服務意識。由于

經濟社會的發展,理財越來越成為現代

經濟生活的核心,理財成為財富擴張的

手段。這就要求我們盡快適應現代金融

發展的需要,加快金融課程體系改革的

步伐。

2.完善金融學課程體系。我國高等

財經院校金融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

源于國家教育部金融學專業設置的框架,

管理型金融課程居多,如貨幣銀行、中央

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保險學和國

際金融等。而理財服務型金融課程還較

少,如公司理財、家庭理財和投資銀行

等。這些要求我們根據高等財經院校金

融學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加大力度調

整課程體系。首先,打破原有的課程體

系,盡量減少理論性強和管理型課程的

設置,大力引進理財服務型課程。大刀闊

斧地進行課程重組,減少重復,壓縮宏觀

金融課程的課時量。同時,增加理財新課

程設置,增加課時量,加強師資隊伍建

設。其次,對于課程內容陳舊過時的要及

時更新,通過自主開發和引進具有先進

性、實用性的新教材。

3.建立健全金融學教材優化更新機

制。目前高等院校金融學教材優化更新

機制不健全,管理型和理論型的教材較

多,而務實的理財型教材較少。難以適應

金融業轉型的需要。有些教材內容已經

陳舊,涉及到當前金融發展趨勢的最新

內容越來越少。由于教材體制和機制的

不健全,一些管理型教科書長期壟斷金

融教材市場,不能及時更新內容,跟不上

時展的要求。這就要求,管理層加大

力度調整目前不合理的金融學教材管理

模式,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優秀教材脫穎

而出,特別是理財服務型教材。

[參考文獻]

陳雨露.金融學文獻通論,中國人民

大學出版社,[M],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