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發展路徑選擇與政策效果
時間:2022-07-12 08:17:33
導語:農村金融發展路徑選擇與政策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農村地區金融發展速度相對較慢,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服務時間相對較多,農村地區可供使用的金融工具相對較少,且適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種類比較稀缺。雖然部分金融機構已經進入農村,但農村貸款服務還不夠完善,甚至有些地區并沒有貸款服務。農村金融組織主要以商業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為主,組織形式相對較少,難以滿足農村居民金融服務需求。在農村金融發展發展方面,農村擔保機構相對較少,農村保險政策還有待完善。雖然農村地區貸款服務需求量相對較少,貸款群體以農業養殖為主,部分個人貸款以聯保為主。因為貸款規模量較少,所以很多貸款業務都是以抵押為主,這種擔保形式容易增加擔保人風險系數[1]。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監管力度相對不足,金融市場存在較大風險概率。地區銀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農村金融監管任務,這種監督模式難以對農村金融產生有效監督作用。另外,農村地區金融控制理念與金融風險認知有限,易導致農村居民在金融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當前金融機構內部監管控制效果有限,在為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業務時可能會出現安全隱患,從而導致農村金融業務發展受限。
2農村金融發展路徑
2.1加強農村金融體系完善工作。在農村金融體系完善工作開展方面,應注重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通過媒體宣傳方式提高農村信息技術普及程度。通過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地區金融信息采集工作,對農民信用等級進行統一評定。在農村金融信用信息保存方面,相關管理人員必須根據人民銀行相關條例規定實行操作,避免信息盜用或者信息濫用。政府部門應做好引導工作,加強政策、稅收、經濟等扶持工作,引導保險公司加入農村金融保險制度建設工作,降低農民金融貸款風險概率。保險公司應注重涉農金融產品辦理方法制定工作,為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業務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管理模式。同時,保險公司應加大農村金融保險業務風險管理控制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在農村金融體系完善方面,政府部門應提供相關人才引進政策,引導更多的金融人才、會計人才與投資理財人才等投入到農村金融建設工作中。在具體操作方面,政府部門可以給予金融機構、地方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等政策扶持,為農村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提供保障。2.2加強農村金融產品管理。在農村金融產品管理方面,相關地區金融機構必須結合地方金融政策與農村金融發展特點進行產品開發應用。因此,金融機構首先需要做好農村金融調查工作,收集相關金融數據資料,結合農村地區居民金融服務需求進行產品創新管理。在金融產品管理方面,部分管理人員可能會因為業績需求或者謀取私利而欺詐農民,不僅會影響到金融機構產品服務質量,還會對機構良好社會形象構建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農村金融服務業務管理方面,金融機構需要從農民角度考慮金融業務,促進金融產業發展,不可因為業績需求而搶占金融市場。在農村金融逐步發展的過程中,農民金融產品需求將會多元化,因此金融機構必須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加強金融產品創新發展,為農民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業務。在農村金融產品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強風險管理機制完善工作,注重新型產品風險管理制度與管理方法創新探索,促進農村金融穩定,以保障農民利益[2]。另外,相關金融監管部門應做好農村金融知識宣傳工作,不斷提升農村地區居民金融風險意識,降低農村金融風險概率。2.3加強農村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在農村金融發展路徑探索方面,應盡快做好監管部門建設工作,由專門監督管理部門進行金融市場監督管理,為農村地區金融穩定發展提供重要基礎。監管部門需要將農村金融市場相關重要信息傳輸中央直屬部門,由該部門進行專職監管部門工作監督管理。在農村金融市場建設工作開展方面,應加強投資理念偏差防范工作,注重欺詐行為與投機行為監督管理控制。對于政府部門過分擔保可能帶來的管理風險問題,應加快風險補償機制建設工作,利用分攤入股方式降低管理風險。在制定農村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方面,可適當給予地區金融機構調度空間,由金融組織進行自主定價,促進農村金融發展中企業自動化。在農村金融監督管理機制建設工作開展方面,地方監管機構應加大農村地區資源投入力度,加強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工作,提高金融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在具體監管方法選擇方面,功能監管、風險監管與審查監管等都可以運用,監管部門可根據職能需求進行管理方法合理選擇。在金融市場風險預警模型建設方面,可以結合國內外成功經驗進行農村地區投資風險與借貸風險模擬分析,及時發現農村地區金融市場風險問題。
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多數學者都以金融為突破口尋求農村經濟發展道路。自改革開放開始,我國農村金融已經發展了近四十年,金融發展政策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與保障措施。從1984年開始,我國便已經確定農村信用社發展道路,隨后出臺相關農村信用社發展政策與文件,為中國農村信用社規模擴大與層級發展提供重要參考價值。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農村經濟逐漸走向市場,從而加快農村金融多元化發展速度。為了開拓農村居民虧款渠道與存款,建立了郵政儲蓄業務,并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發展起來。在農村金融業務多元化發展道路上,傳統統收統支供給曲面已經打破,各類專業銀行競爭日益理解。在政府相關政策與市場經濟調整控制下,農村金融融資渠道逐漸多樣化,由此出現了很多商業銀行[3]。在農村金融創新發展階段中,農村地區金融組織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金融服務錯位、政府過分干預或者金融市場混亂等問題,從而影響到農村經濟發展。為促進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穩定發展,中國銀監會于2007年先后出臺相關農村金融組織管理規定,為農村金融機構管理機制完善提供了參考標準。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創新發展道路中,農村非正規金融逐漸規范化,農民金融融資渠道逐漸增多,金融機構服務業務越來越多。在農村金融快速發展道路上,金融發展政策發揮了很大推動力,有利于農村地區經濟繁榮穩定。
4結語
中國農村金融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影響。雖然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問題,與城市金融還存在一定差異。通過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問題分析發現,農村地區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管理、金融水平等還有待完善。因此,必須加強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路徑探索,結合相關金融政策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向彥達.中國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6(15).
[2]何萬倉.中國農村金融轉型與金融機構多元化[J].經濟論壇,2017(05).
[3]鐘伊慧.中國農村金融的現狀與發展[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6(20).
作者:鄔思懿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 上一篇:精準扶貧農村金融研究
- 下一篇: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發展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