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發展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7-12 08:19:23
導語: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發展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普益標準的《農村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深度解析研報》,2007—2016年農村金融機構理財產品總量始終保持上升趨勢,并且上升幅度呈現遞增趨勢。但是,目前在農村開辦的投資理財產品仍不足城鎮的1/3,地區差異性十分明顯。
2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農民思想趨于保守,金融意識低下。目前,我國農民的受教育水平仍普遍較低,對有關金融投資理財知識了解甚少。再加上農民思想趨于保守,更加看中資金存放的安全性,理財相對于儲蓄收益性更高,但同時也會帶來與之相比較高的風險,相對于陌生的金融理財產品,農民更偏向于將自己的資金存放在銀行。2.2農村理財產品門檻過高。自一系列惠農政策頒布后,農民的收入水平雖已得到有效提高,但與城鎮居民相比我國農民的收入仍較低,可投資于金融理財產品的閑散資金較少。過高門檻的理財產品與農民現實的收入水平產生矛盾,只能使他們望而卻步。除此之外,如今銀行推出的金融理財以長期性產品為主,這對于閑散資金較少、資金流轉較頻繁的農民來說標準過高。2.3農村信息化程度較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互聯網日漸成為金融產品推廣的重要載體,但相對城鎮居民而言,互聯網這種推廣途徑的有效性在農村地區大打折扣,進一步切斷了本就信息閉塞的農民了解有關投資理財知識的來源,農民對投資理財知識的完全不了解相當于直接切斷了其與金融理財產品的聯系。2.4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與城鎮相比,農村的金融機構網點明顯較少,軟硬件設施跟不上。而且由于農民對基本的投資理財知識了解甚少,因而對相關服務人員及產品推廣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農村地區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與服務水平相對欠缺。2.5地區發展不均衡。農村金融理財發展區域間差異較大,地區集中度高。其主要集中于東部發達地區,而對于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農村理財市場還處于空白狀態,這不利于對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的充分開發,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2.6農村理財風險防控不足。如今我國監管部門對理財產品實行的仍是報備制,金融監管力度相對不足,行政手段的震懾力不足,違約成本較低,使得有些金融機構可能會選擇鋌而走險。金融機構一旦違約,農民將遭受巨大損失,這對承受風險的能力本就較弱的農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且會進一步削弱農民對金融理財產品的信任度。
3促進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發展的建議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區域間發展不平衡是農村理財業務發展過程中顯露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政府應在今后的改革中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發展的扶持力度,著力進行新興金融機構本土化改革,對其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儲備等方面的支持,從而提升服務“三農”的水平。3.2針對農民需求定制理財產品考慮到我國農民收入水平仍普遍較低的現實情況,農村金融機構應順應農民需求,更新自身理財產品結構,推出門檻相對較低且風險系數較低的理財產品,從而提升農民對金融理財產品的信任度與興趣,真正做到“普惠金融”。例如,金融機構可以將金融理財產品與農民比較關心的養老等聯系起來,從而增加其對農民的吸引力,為農民定制的理財產品資金門檻不宜過高,期限也不宜過長[2]。3.3更新完善農村銀行網點軟硬件設施。為了進一步在農村地區推廣與宣傳金融理財產品,農村網點的基礎設施必須跟得上。除此之外,農民對金融知識知之甚少,不夠專業化的服務水平只會進一步削減農民對金融理財產品的興趣。對此,農村金融機構可以組織人員進行培訓,提升業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建立專業化、面對面的服務體系,主動耐心地為農民答疑解惑。3.4加大宣傳力度,普及金融知識。農民對理財產品的認知度不高、金融意識極度短缺一直以來都是金融理財產品在農村地區進一步推廣的巨大阻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各種渠道在農村地區加強對金融知識及金融理財產品的宣傳與普及力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農民心中的疑惑。例如,金融機構可以與村委會合作聯系開辦宣講會,同時輔以網絡、電視臺、報紙等宣傳手段[3]。3.5加大監管力度,降低風險。農民之所以更傾向于儲蓄而非金融理財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儲蓄相對來說安全系數較高,而較高風險的金融理財產品與其相對保守的特性相悖。因此,監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規范金融理財產品業務操作流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起到震懾作用,從而盡可能防范操作風險[4]。
4結語
金融理財產品作為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自其興起以來發展迅速,而隨著城市理財市場的開發進入白熱化狀態,眾多金融機構逐漸關注到農理財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與空間。但由于我國農民金融理財意識不高,而且金融理財產品高門檻的特性又與農民相對較低的收入水平相矛盾等,使得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的開發受阻。為了化解這些矛盾與問題,真正實現普惠金融,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作為引導者需加大對農村理財市場的扶持與管控力度,為其營造一個相對良好穩定的外部環境;金融機構自身需更新自身產品結構,完善服務體系;與此同時,提升農民的金融意識也刻不容緩。這不僅有利于提升服務“三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對于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呂鷹飛.我國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1):72-76.
[2]任蕭燕.農村理財產品發展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3]謝利.農村理財市場有多大?[N].金融時報,2017-06-15(009).
[4]齊振松.農村金融理財市場大有“錢”景[N].上海金融報,2016-12-30(A13).
作者:金雨晴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 上一篇:農村金融發展路徑選擇與政策效果
- 下一篇:進出口貿易融資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