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造假手段分析與防范措施

時間:2022-12-20 03:44:34

導語:財務造假手段分析與防范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造假手段分析與防范措施

摘要:很多企業為了維持表面的繁榮,采用財務作假的手段來粉飾太平。如何能夠快速識別這些財務造假手段,就需要我們要加強對財務作假行為的防范,提高企業的會計管理水平,讓企業回歸健康發展的正軌。

關鍵詞:財務作假;會計制度;防范手段

財務造假一般指的是上市公司的財務人員為了公司利益或者一些其他目的利用會計法和財務報表統計中的一些漏洞和空白來變更統計類目,虛報財務數據的行為。有些企業會計人員為了讓財報顯得好看甚至會采用捏造數據和選擇性進行財務統計的方法。這些財務造假行為不僅會讓企業的財務報表數據失真,而且會降低財務報表的可靠性,讓企業的真是經營情況無據可查。

一、財務造假行為的危害

(一)對企業的危害。財務造假行為不僅不能夠讓企業的真實情況得已反饋,而且還會讓企業的決策層依據錯誤的報表信息做出錯誤的決策和戰略。讓整個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因此財務造假雖然在短時間內會讓企業的財務報表看起來更加合理,但是長期來看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百害而無一利。嚴重時還會讓企業的信譽受損,直接影響公司的長久發展。(二)對合作方的危害。企業的財務報表一般都會通過統計途徑來向社會公布,尤其是上市公司對于自身的財務報表都需要定期公開,上市公司對于自身財務報表的信息準確性負責,同時企業的相關合作方也會根據該企業的財務數據來決定自身下一步的合作方案。證券市場股權投資者也需要根據企業的財務報表數據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如果企業在財務報表上進行造假,不僅會對企業自己造成影響,更大的會影響合作方,讓合作方無法準確做出判斷,從而得出錯誤決策并承受由此帶來的損失。(三)對證券市場的危害。財務報表造假對整個證券市場都會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證券市場是連接投資者和上市公司的紐帶。如果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方面進行造假,首先是會破壞整個證券市場的秩序;其次會對企業投資人的信心造成打擊嚴重;再者會對整個證券市場的走向產生負面影響。

二、財務造假手段分析

(一)虛增資產。部分上市公司會采用不提或者少提壞賬準備金的方式來實現資產的虛增,對于一些長期壞賬也不做處理,這樣導致了公司的實際應收賬款遠遠小于表觀數字。還有一些公司會通過虛增銷售額或者退貨不入賬的方式虛增公司資產。還有些公司財務報表中將本不屬于固定資產購置的成本列入固定資產當中,或者將收益性支出列為成本性支出,對利息資本化處理不當,人為的增加公司的固定資產入賬比例。另外還有一些企業會在稅收優惠期內減少折舊計提,在稅收優惠期到期后補記折舊,虛增固定資產在稅收優惠期內的凈值。(二)虛增利潤。一些上市公司會通過虛增收入的方式來虛報公司業績,公司經營收入是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也是公司發展和生存的基礎。一個公司能夠有足夠的經營收入直接決定了他的市場前景和經營現狀。所以一般進行財務造假的公司都會通過虛增收入的方式來提升公司的營業收入。還有一些公司通過虛減成本的方式來增加公司經營利潤,公司的經營利潤等于經營收入減去經營成本,通過虛減成本的方式也能夠虛假增加公司經營利潤。(三)隱瞞信息。另外很多上市公司為了獲得上市資格,會在上市審查的時候隱瞞關鍵信息,同時為了通過證監會的審批還會一些虛假信息。這種財務造假的手段主要是通過企業和中介公司的聯合,為了達到上市目的而虛假信息以便于在二級市場上抬升自己公司的股票價格。(四)私設小金庫。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小金庫,小金庫問題在上市公司體系中已經十分嚴重。很多企業都會想辦法將資金轉移到自己的小金庫上,而企業轉移資金到小金庫的手段也有很多,比如將客戶返利折扣計入小金庫中,或者將投資收益等非固定性收益轉入公司小金庫。

三、財務造假的防范措施

財務造假會造成企業、股東和證券公司的多方損失,想要杜絕財務造假現象的發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過提升造假成本,讓造假行為的收益和成本相當。所以本文提出了以下的財務風險防范措施。(一)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首先是作為企業方要完善自身的會計制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公司財務報表的真實可信。要在公司內部建立完善的內審制度,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執行。對于公司內部員工要進行財務專業知識培訓,通過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內審制度的方式形成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同時對于財務工作要明確職責范圍和工作程序,對于相關的會計信息和財務資料要進行多級審批,對于不相容的職務一定要做到相互分離。(二)明確責任并加強信息管理。對于會計責任要做到職權明晰,企業的負責人在內部管理中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推卸責任,法律規定各個企業的實際控制人要對自己公司內部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負責,要督促公司的財務工作者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辦事,從內部杜絕財務造假的風險。對企業負責人唆使、強迫會計人員進行財務造假的行為,財務人員應該及時向有關部門舉證舉報,確保財務工作的獨立性和合法性。(三)完善審計制度。企業的管理層對企業的經營現狀最為了解,如果企業經營出現了問題,為了隱瞞這些問題可能對公司股價造成的影響,公司管理層很可能會受益財務人員進行財務造假。這時候就需要第三方審計機構在對公司進行年審的時候能夠嚴格按照審計制度執行,及時發現問題并還原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

為了從證券市場上獲得更大的收益,很多公司都會修飾自己的財務數據。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市場競爭的公平性。所以對于企業財務造假行為的防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社會各界通過積極的努力來凈化市場環境。同時還要提升企業經營者的風險意識,提升財務造假的違法成本,減少或遏制舞弊現象的發生,保證我國經濟穩定、健康、持續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錢邦睿.剖析財務造假手段及法律防范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2):9-10.

[2]石修雨.基于對現代企業會計造假問題的治理與防范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03):209+211.

[3]高文博.我國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現象分析及審計防范探討[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7(5):128-129.

作者:楊小彥 單位: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