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論文
時間:2022-04-21 08:32:37
導語: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常因為一些內在或外在的因素產生一些財務風險,從而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國有貿易型企業當然也不例外。企業的風險控制意識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淡薄;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比較缺乏;企業的盲目對外投資導致企業損失大量投資機會與資金;財務管理部門的監督與服務職能弱化;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脫節是當前企業在財務風險防范中出現的問題。應樹立風險意識,要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企業應當完善相應的企業風險預警文化,完善財務風險的防范機制;企業應當加強對資金的管理與使用;企業應當完善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科學設置內部控制的關鍵點;加強財務部門的監督和服務職能。
關鍵詞: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防范
國有貿易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界定,同一般的企業類似。目前在國有貿易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遇到過很多方面的財務風險。按財務活動的主要環節,可以分為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等;按可控程度分類,可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如何防范和控制這些風險,是當前企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一、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的具體分析
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企業財務風險,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會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均會產生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一般情況下,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一)從資產的負債狀況里分析存在的財務風險
從資產負債方面分析,目前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從企業的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來看,企業的固定資產由自由的資金與長期的負債構成,流動資產則用來籌集流動的資產。這種資本類型是比較正常的結構,屬于風險比較小的一種;第二類是負債表中出現紅字,這表明有一部分資本已經被虧損,因此,表明已經出現了一定的財政上的危機,應當被注意;第三類是資本已經被全部虧損,而且已經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形,此時是最危險的狀況,應當采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
(二)從企業的收益狀況來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
從企業的收益方面來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可以分為下面三個層次:一是企業的經營性收入扣除相關的經營性成本后獲得的收益。二是在經營性收益的基礎上扣除相關的財務性費用后的收益,這類收益稱為經常性收益。三是期間收益。對這三個層次的收益進行認真分析,就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財務風險。第一類風險是,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說明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存在一定風險;二是如果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收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若嚴重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必須十分警惕;三是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財務危機已顯現。反之,如果三個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二、企業在財務風險防范中出現的問題
經過分析,可以得知企業在日常的經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種類的風險。為了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也已經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來加以防范,但是,到目前為止,企業在財務風險的防范中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企業的風險控制意識比較淡薄
我國的國內貿易型公司,不管是領導還是職工,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的認識都不多。不管是企業的管理人員還是工作人員,都缺乏財務的風險防范意識,這就十分容易導致潛在的風險被觸發,從而給公司帶來極大的損失。
(二)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比較缺乏
企業的財務風險雖然各種各樣,但是,在財務風險發生之前,一般都會有一定的先兆,因此,企業的財務風險應當是可以預測的。但是,由于在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風險預測機制比較匱乏,因此,在很多時候,企業很難預測到相應的財務風險。從而導致企業不能及時地根據財務風險做相應的調整和補救措施,因此,當風險真的到來時,會使得企業猝不及防,從而導致十分嚴重的損失。
(三)盲目對外投資導致企業損失大量投資機會與資金
由于企業內部缺乏比較科學合理的研究系統與分析決策系統,因此,導致企業對外投資處于劣勢地位。再加上企業一般急于求成,想要以最小的投資獲取最大收益,因此,就很容易掉入投資的陷阱中去,導致企業在對外的投資中十分盲目,沒有針對性與目標性,也缺乏清晰的規劃性。因此,就很容易造成投資的損失。
(四)財務管理部門的監督與服務職能弱化
財務部門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職能部門,在企業的戰略規劃、資源配置以及業務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財務部門中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財務監督的職能,對國有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工作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國有企業財務部門大多數只是對企業資產進行監管,對業務的監管卻不完善。財務的監督與服務沒有達到統一,嚴重影響了財務監督的效果,起不到控制財務風險的作用。
(五)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脫節
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國有企業對企業的財務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與分析,然后針對分析的結果,采用及時有效的方法對風險進行控制。但是有的企業在進行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時,缺乏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知識、理論與方法,沒有加強對內部控制的技術工具進行有效的了解,這就導致了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沒能與企業層面、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國有企業無法使用內部控制的方法對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責任進行有效的分配,這極大的降低了國有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控制力。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企業在控制財務風險的時候,應當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與目標,而不能把杜絕一切風險、控制與解決一切風險作為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目標,應當允許在一定的范圍內允許相關風險的存在。但是,這不意味著可以放任企業財務方面的風險,在控制和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上,還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與工作。
(一)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
企業想要防范和控制企業財務方面的風險,首先應當樹立相應的風險意識。在企業制定和實施某一方案或計劃時,在考慮到利益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要充分意識到風險越大收益也就越大,同樣的,收益比較大的,也可能意味著風險比較大。為了保障企業的財務安全,在制定和實施相關規劃時,應當堅持謹慎的原則充分考慮得失利弊,分析收益與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上邁出重要的第一步。國有企業管理層要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文化的推行,探索出符合本企業發展的風險管理機制。還要確保財務人員具有風險意識,建立一套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從而規范企業的財務活動,將內部控制當作日常的企業管理。國有企業還要進行多元化的經營,不斷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從根本上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企業應當發展相應的企業風險預警文化,完善財務風險的防范機制
風險管理也需要風險預警文化作為軟支撐。豐富和發展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文化可以對在企業的風險防范與控制方面起到良好的補充與輔助作用。企業應當努力發展全面的財務風險預警文化,要努力普及財務風險的相關知識。一是企業應當大力培育良好和全面的財務風險預警文化,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風險意識。二是企業還應當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和傳播企業的風險預警文化,使得風險預警文化深入人心,逐步落實到行動中來。
(三)企業應當加強資金的管理
在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中,保障企業資金的安全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因此加強企業對資金的管理就顯得十分必要。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在企業使用資金方面建立嚴格的審核與批示制度,在資金的使用方面進行嚴格的把關。控制資金的使用規模與使用渠道,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合理而有效的調度。要建立一套完備的企業會計制度,對于每筆資金的進出,企業都應當進行嚴格的記錄,同時還要建立一種相互監督與制衡的機制,保障資金使用數據的真實性。只有對資金進行嚴格的管理與使用,才能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從而在保障公司財務的安全上邁出重要一步。
(四)企業應當完善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
企業的決策機構對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與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企業的決策機構應當做到從根源上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防范與控制。這就要求企業的決策機構要具有良好的企業財務風險的預測能力與防范能力。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企業應當從多方面完善企業的決策機制。一是企業應當建立比較完善的決策機構。要完善企業的股東會與董事會的人員結構與組成,為了能夠使得決策機構具有良好的財務風險預測能力與防范能力,就必須要求股東會與董事會的成員具有更高的專業素養,在處理企業財務風險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二是要建立一套公開透明、民主的決策方式,在企業通過一套方案時,應當不僅僅征求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要求與意見,也應當適當地征求企業普通員工的意見,這樣做有利于企業從多方面和多角度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與防范。三是要重視企業監事機構的作用。監事會與監事人員在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監事機構可以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多方面的監測,有利于規范企業的經營管理,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五)科學設置內部控制的關鍵點
一是國有企業要加強對企業資金的管理,實現企業資金的量入為出,嚴格控制資金的使用,保證資金的安全,促進資金的有效流動。二是企業還要實施全面的預算管理。對企業的現金流量控制、目標成本管理等關鍵環節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及時發現企業發展中與預算目標不相符的地方,并及時修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全面預算管理起到應有的作用。同時,國有企業要加強對企業子公司的有效控制,規范子公司的行為,從而促進國有企業的全面發展。
(六)加強財務部門的監督和服務職能
國有企業的財務部門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綜合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與道德品行,為財務部門進行更好的監督與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國有企業要建立財務與業務統一發展的內控機制,將財務部門監督與服務的中心前移。國有企業要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發展的變化,充分的考慮財務風險監控面臨的問題,建立完善的考核監督制度,保證財務風險管理落到實處。為了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在經營管理中,企業首先要樹立較強的風險意識,應當認識到收益與風險是并存的,同時,還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預防與監督機制,對企業的財務風險及時進行匯報,以使得企業可以做相應的準備與調整,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風險。總之,應當綜合各種手段,降低企業風險,努力將企業風險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從而不斷促進企業的發展與壯大。
作者:彭秀峰 單位:新疆神火煤電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高三鳳.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研究[J].會計之友,2012(23):70-72.
[2]遲麗華,于雪.新《企業財務通則》下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J].生產力研究,2011(9):198-200.
[3]龍佺.淺議企業財務風險控制[J].中國商貿,2014(36):201-203.
[4]王陽,高翠蓮.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新思維[J].會計之友,2013(11):68-70.
[5]黃婉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研究[J].會計之友,2013(2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