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縣域經濟的價值判斷和路徑選擇
時間:2022-03-20 09:17:00
導語:發展縣域經濟的價值判斷和路徑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是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實現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和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和突破口。
價值判斷:縣域經濟是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的最直接操作平臺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中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特征的基本單元??h(市)是宏觀和微觀的結合部,在發展規劃制定、經濟結構調整、產業開發重點等一系列發展的重大問題上,縣(市)具有相對的自主性;作為承上啟下的行政管理層次,縣(市)也具有比較完備的管理職能和管理手段,可以彌補市場的缺陷,起到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作用。
實踐證明,縣域經濟的發展壯大,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讓二者更為協調;可以有效改變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可以加快內源性經濟發展,提高整體經濟競爭力。路徑選擇: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縣域工業化水平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根據區域、縣域實際,科學地制定發展目標。十堰區域、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并存,優勢大于劣勢,特別是十堰區域、縣域經濟中明顯的區位優勢、雄厚的產業優勢、富集的資源優勢,有利于我們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五個統籌中,充分發揮潛在優勢,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逐步減少第一產業比例,增加二、三產業比例。全市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1∶5∶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5%以上。
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大力推進8種類型的小城鎮建設:一是衛星城鎮。十堰是我省汽車工業走廊的龍頭,以發展零部件加工和第三產業為突破口,著力將六里坪、丁家營、土關埡、浪河、茶店、花果、柏林、大川等培植成為東風日產合資公司配套的十堰城區衛星城鎮。二是邊貿型城鎮。以邊境貿易為突破口,著力將蔣家堰、上津、白浪、譚山、豐溪、湖北口、石鼓、羊尾等培植成以工促貿、以貿興鎮的邊貿型城鎮。三是資源型城鎮。十堰境內資源豐富,以開發礦產、水能、林特資源為突破口,著力將夾河、官渡、溢水、馬鞍等培植成資源開發型城鎮。四是基地型城鎮。著力將柳陂、六里坪、安陽等培植成基地型城鎮。五是旅游型城鎮。著力將武當山、大川、南化塘等培植成旅游型城鎮。六是綜合型城鎮。以培植新的增長點為突破口,著力將羊尾、保豐等培植成綜合型城鎮。此外,圍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培植移民遷建型小城鎮;發展特色經濟培植特色產業型小城鎮。
三、推進民營經濟發展。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培植“精品名牌產品。引導和支持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把發展高新技術產品作為企業科學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探索縣域與科研院所合作新途徑,通過技術入股、共建技術中心和共建經濟實體等緊密型合作模式,推進縣域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通過全方位吸納資金,狠抓技術改造,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力發展一批以汽車電子、通信、新醫藥、新型建材、環保為主的“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優、小而高”的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三是扶持民營企業發展,支持民營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國有中小企業,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通過控股、參股、租賃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改組,逐步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的大型民營企業的“四跨”企業集團。
四、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推進新型工業化。用工業化理念引導農業產業化企業,運用信息技術完善內部管理和營銷信息系統,促進“龍頭”企業人、財、物和技術資源優化配置,加強與企業信息化相適應的網絡基礎和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農產品加工、生產、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通過十堰信息港、寬帶網和政務網絡及各種媒體,及時農產品及相關市場、項目規模、市場準入標準、環境保護等要求,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產品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十堰區域縣域經濟增長方式從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質量的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約型增長,著力推進生物醫藥、水電、綠色食品、旅游四大產業。
五、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向城鎮轉移。勞動力從低效益部門向高效益部門的加速轉移,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質量,促進小康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之一。有的放矢地發展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全面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加快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就業體制。重點引導農民向五大領域轉移:向建筑業、水利、水電工程轉移;向城鎮建設、城鎮服務業轉移;向省內外、東西部和國外轉移;向旅游業、商業轉移;向產業內部效益較高的行業、企業、部門轉移。通過五大轉移,整體推進城鄉就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形成城鄉一體的就業新格局。
精品范文
8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