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時間:2022-12-24 11:12:21
導語:低碳經濟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低能耗、低污染、少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稱為低碳經濟。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類型。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成為我國滿足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突破口。實施綠色經濟發展策略,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低碳環保發展模式逐漸成為社會公眾認可的發展模式。推廣農村低碳經濟是我國實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目標。本文以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經濟為目標,分析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深入了解農業發展低碳經濟的阻礙,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推行農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進而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
關鍵詞: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農業經濟
我國經濟發展日益加快,環境保護問題逐漸凸顯。我國整體經濟結構持續維持末端層次,躋身高端產業的難度較大。發達國家的產業體系逐漸由生產制造業轉變為服務業。高能耗、高消耗,是我國產業體系的主要特點。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人口增速持續維持正增長。國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是影響我國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因素。逐漸凸顯的環境保護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我國也進行了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為實現各資源協調發展。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精細度不足,環境保護措施不夠完善,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為了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推行低碳環保政策,我國可以以低碳經濟為基礎,探尋新的農業經濟發展新模式。
一、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
惡劣的國際經濟環境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長年維持高增速水平。農村地區成為我國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目標。我國建立農業經濟結構的時間長,很多結構設定已經難以滿足發展環境的需求。傳統農業經濟發展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經營模式單一,經營種類不足,農業資源利用率低。我國農村地區出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資源減少等不良現象的重要原因是粗放的農村經營模式。農村地區相比城市地區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無節制地使用化肥、農藥、營養素等強行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現代化學肥料逐漸取代了傳統農家肥。農業化肥可以降低農產品的質量,污染農產品生長的土壤,污染當地水資源。木材是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主要燃料,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生活中。木材是農民取暖、做飯、避寒、作業的重要資源。直接燃燒木材,資源使用效率極低,嚴重浪費了農村的木材資源,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生活垃圾堆砌如山,無人清理,極易滋生傳染疾病,威脅農民的身體健康。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和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發展完全不符,嚴重破壞了農村生態環境。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推行低碳經濟,維持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重中之重。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時代要求我們必須轉變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低碳經濟時代工農業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經歷。
二、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科技滯后。我國農村地區的農業科技水平較低,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為了補貼家用,維持正常生活,很多農村的年輕勞動力選擇進城務工,放棄農業生產。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落后,和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大。大部分農民都沒有接受過高水平文化教育,文化素質欠缺,學習農業知識的積極性不足,拒絕改變農業耕作方式,拒絕接觸新的農業科技。國家推廣農業科技的難度大,推廣工作無法順利開展,農民拒絕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低文化素質、低科技水平,成為我國農村地區農產品科技價值低,農產品附加值低,農業生產活動效率低,農產品質量低的主要原因。(二)農業產能偏低。近幾年,我國持續加大農業發展投入力度,實施了一系列城市反哺農村的發展策略。我國農村地區面積遠大于城市。短時間內,城市改善農村整體狀況的難度極高。我國已經完善了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基礎生活環境,提高了農村的生活條件。西部農村地區是我國發展水平落后,發展問題突出的農村地區。生產力成為制約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生產能力不足,農業發展速度難以加快,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困難重重。水利設施是加快農業發展速度的重要工具。我國很多農村地區沒有配備先進的水利設施,20世紀中期修建的水利設施沿用至今。傳統的水利設施使用時間長,損壞嚴重,無法勝任灌溉任務,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三)農業經營模式不合理。21世紀以后,全球農業逐漸向低碳農業發展。我國農業經濟模式和低碳農業的融合度不足,農村經濟發展流暢度不足,農村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難度大。目前,小規模生產經營模式,是我國農村經營活動的主要模式。生產水平低,資源浪費嚴重,環境破壞大,能耗高,是小規模生產經營模式的主要缺點。這種經營模式難以滿足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完善農村服務體系,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是我國推行農業低碳生產,轉變農村低碳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三、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一)建立低碳結構,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環境保護措施完善度不足,是我國自然資源嚴重浪費的主要原因。很多不法分子肆意破壞森林、草場、水源,林木資源消耗過大,草地沙化現象嚴重。為了解決環境問題,我國可以建立低碳經濟環境保護措施,加大力度發展生態農業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是我國各個地區發展地區經濟的重要方向。保護環境資源是我國發展經濟的最優先原則。有節制的開發農業經濟,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注重環境保護,是我國發展農業經濟的主要方式。(二)確立低碳概念,發展可持續農業經濟。低碳理念認知不足,是我國公民不注重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要原因。加強社會公眾對低碳理念的認知,有利于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速度。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中堅力量。普及低碳環保知識,建立低碳環保意識,推行低碳環保發展模式,是我國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維持國家農業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糧食需求總量多。農業生產力決定了我國滿足糧食需求的能力。為了實現富國富民的發展目標,保證農業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我國可以同時發展科技經濟和農業經濟,維持科技經濟的發展水平,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使用現代化機械服務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推廣全新的農業耕作方法。(三)加強低碳經濟宣傳,提高低碳生產管理力度。低碳環保理念已經廣泛應用工業產業領域。農業領域的低碳經濟宣傳嚴重不足。農民對低碳經濟的認知程度低,對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國家開展宣傳工作的難度較大。永不放棄是我國宣傳部門的工作精神。宣揚低碳環保理念,推廣低碳環保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農民對低碳生產的認知程度,是我國宣傳部門的主要工作內容。(四)提高對低碳農業的支持力度,促進低碳環保成本內在化。促進低碳環保成本的內在化,是我國推動農業低碳化生產的重要舉措。國家政府負責管理社會,調控市場,宏觀調控產業發展。優化農業資源配置,規范農業生產行為,實現低碳環保目標,是國家政府的重要工作內容。推行低碳環保稅,可以有效提高環境污染的成本,融合環境污染成本和農業生產成本,減少農業生產出現的環境污染現象,遏制資源浪費行為,控制環境破壞,為低碳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五)強化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農民是農業經濟的主要生產力,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為了實現我國農業生產低碳化目標,我國可以加強農民的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綜合素質。全國各個地區可以因地制宜,制定適合地區基本狀況的低碳農業發展方式,派遣專業技術人員進入農村,實地考察農業發展狀況,現場指導農民的生產作業,面對面宣傳低碳環保發展理念,提高農民的認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快農業低碳生產的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張瑞琴.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思考[J].中國市場,2018(29):72+83.
[2]劉華.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究[J].經貿實踐,2018,(16):79.
[3]霍清軍.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研究[J].鄉村科技,2018,(22):22-23.
[4]梁曉武.低碳經濟背景下提高林業經濟效益的途徑[J].中國林業經濟,2018,(03):89-90.
[5]趙朝.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8,(13):66-67.
[6]王滿倉.基于低碳經濟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06):17.
作者:仇榮山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