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基建會計工作透析

時間:2022-06-16 05:18:00

導語:事業單位基建會計工作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事業單位基建會計工作透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基建會計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基建會計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事業單位中,基建財務工作是單位財務工作的一部分,在整個單位的經濟活動中擔負著重要任務.從總體上看,基建會計工作雖然有了一個較大的發展,但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會計基礎工作不夠完善.有的單位會計科目使用不規范,如購置設備的賬務處理,沒有先通過設備投資等科目,而是直接放到交付使用資產科目,體現不出交付使用的轉賬過程,還有的放在了待核銷基建支出中;對建設單位管理費的核算只進行到二級科目,無法分清核算的具體內容;工程改造項目的設計費、監理費、咨詢費入賬時直接放到建筑安裝工程投資科目,而沒有放在待攤投資科目;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待攤投資、設備投資等科目沒有完整的按照工程劃分,看不出每一項工程花了多少錢,造成查賬困難.這樣會導致核算報表數字不真實、會計信息不準確等問題.

2.資金管理上不夠嚴格.單位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統一規定費用開支范圍和標準.不超過規定范圍的用款支出,由部門負責人簽字支出;超過規定范圍的用款支出,應由主管基建的單位負責人簽字才能支出.從制度上看,每個單位都有這樣的規定,但執行起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審計中發現實際操作時,有時只有經辦人一人簽字.由于手續的不完備,容易造成資金管理上的漏洞.

3.年終沒有及時辦理完工固定資產結轉手續.對于已經竣工的建設項目或不經安裝就可以使用的設備,均應按照基本建設竣工財務決算的要求,及時組織驗收工作,并辦理資產的移交手續.一些單位資產已經使用很長時間,還沒有登記固定資產賬.如果資產遺失損壞,賬上無法反映.固定資產不能及時入賬,造成固定資產賬不能準確反映單位資產的現實情況.

4.基建會計工作事后管理.一個基建項目的確定往往是由基建人員為主.從項目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立項、編制初步設計,從施工圖設計到施工階段,都是由基建人員完成.財務人員只是支付款項,記賬、算賬,對整個工程基本不了解.如果有兩個以上工程先后開工,所有的款項支出在什么項目什么地方都是由主管工程的基建人員決定,財務人員只是事后管理,對款項和費用支出的合理性無法控制.不利于財務監督職能的發揮.

二、造成問題的原因

1.對相關制度和政策的把握不夠.目前會計人員工作量相對較大,核算的資金量較多,會計工作集事業、基建于一身,還要兼顧其他工作.因而忙于報賬、記賬較多,對相關制度、政策的變化關注不夠,對制度上的要求沒能很好把握.

2.單位內部對制度執行的檢查不夠.制度有了只是完成了管理上的起步工作,下一步的執行落實更重要,它是保證工作完成的方法和手段.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制度并不能真正有效發揮作用,往往形式化.看制度的執行情況,就要看在具體的事物中是否把制度當做尺度,用來衡量和約束.如果制度訂完了只是放在一邊,形成空中樓閣,就失去了制度的監管作用.

3.會計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有局限性.會計人員未能突破傳統會計工作的局限性,只會單純的事后記賬,不了解熟悉工程建設相關知識,如工程造價管理、工程建設一系列的程序、工程量計算規則、專業定額、招投標知識、合同管理知識等,這樣就很難履行核算、監督的職能,對工程預、結算的審核、工程的材料用量及各種費用支出是否合理都無法判斷.

4.會計人員培訓不夠.不僅是系統內部還是社會上,對基建會計的專門培訓很少,即使是會計繼續教育也是對企業會計的培訓,會計考試也沒有基建會計的內容.

5.上級部門對基建單位缺少一定的審計檢查.由于專門審計人員人手少,各單位所在地區不同,僅離任審計就要很多時間,因此一些單位好多年也審計不到一次.缺少必要的審計檢查,對本身不對的東西沒有明確和制約,有些事情就會出現偏差.

三、解決問題的辦法

1.認真執行財政部印發的《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使基建財務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財務人員應認真加以學習,以此把握和約束自己的工作.要加強制度建設,杜絕基建財務管理核算上的違規現象,使基建財務工作按規定的程序進行.制度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為進行基建會計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規依據,也使建設資金的有效使用得到了保障.隨著基建管理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不斷修改和完善制度,使之更好的適應單位的實際情況,保證基建財務工作的順利進行.真正要逐步改善單位內部的管理水平,必須讓制度發揮作用.

2.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加強內部控制措施.形成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和財產保護控制.單位在設計、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首先應確定哪些崗位和職務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確規定各個機構和崗位的職責權限,使不相容崗位和職務之間能夠相互制約,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單位對重大業務和事項,應當實行集體決算審批或者聯簽制度,任何人不得單獨進行決策或者擅自改變集體意見.

單位應及時對固定資產進行入賬登記,定期對財產記錄和實物保管進行盤點和賬實核對,如果出現盤點結果和會計記錄不一致,可能出現資產管理上的問題,應當分析原因、查明責任,完善管理制度,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3.會計人員必須嚴格報銷程序.所有基建活動開支應符合基建計劃文件所列項目,應將合同、協議、可研報告、初步設計或批準文件提供給財務人員,合同包括施工、勘探、設計、安裝、設備合同等,使財務人員了解款項支付到什么地方,具體時間和金額.付款時,根據金額的大小,有經手人、部門負責人或單位負責人的簽字,對每一筆建設資金的去向負責.嚴格審查其經濟業務是否合理合法,支出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及時掌握資金的使用情況、了解各項費用的開支情況.不斷健全并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從而在源頭上規范會計工作行為.

4.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學習.會計人員的培訓不僅僅局限在每年的繼續教育上,系統內部也應該經常組織會計人員學習.這種業務上的學習,與自身工作聯系,更能引起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的重視,作用不容忽視.在形式上,聘請精通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面的專家教授來講課,解答基建財務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學習,使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學習會計職業道德,增強會計人員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可以改善目前的現狀,使會計基礎工作得到加強和提高.會計人員自身也應該通過改變觀念,增強提高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刻苦鉆研,不斷進取,提高業務能力.

上級部門在會計人員培訓中,針對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組織大家進行討論,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對于做得好的單位,可以在培訓中予以介紹交流,使好的工作方法得到推廣和運用.通過這種方式,不斷總結基建會計工作中的經驗,提高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的水平.

5.加大內部審計力度.在國家審計、上級主管機關審計不能達到的時候,內部審計在會計工作中就起著重要作用.不僅系統內部、有條件的單位也應該設立內審人員,保證其獨立性和權威性,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和運轉過程.內審人員應該選擇有實踐經驗、懂得財務操作過程的人員.通過審計檢查,評價會計工作情況以及提出意見建議,及時發現問題,加以糾正,防患于未然,使財務工作的真實性、準確性得以提高.同時要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為財務工作起到監督和把關的作用.

實踐證明,經過審計檢查的單位,一般領導和會計人員都會很重視.對查出的問題認真的做整改和落實,把原來不清楚的問題搞清楚,不能做的事情以后堅決杜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制約不規范行為的發生,使基建會計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中,加強基本建設財務管理,有效節約建設資金,提高投資的使用效益,是基建財務人員的責任.基建財務人員應該通過不斷學習,使工作水平和技能得到提高,把自己的工作做得越來越好,并且不斷完善.從規范會計核算入手,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監督職能,管好用好財政建設資金,完成好單位經濟活動中所擔負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