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城市化協調發展分析

時間:2022-04-04 04:25:45

導語:旅游業城市化協調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業城市化協調發展分析

1研究區概況以及理論基礎

1.1研究區概況

大連市位于我國遼東半島最南端,西北瀕臨渤海,東南面向黃海,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有“北方明珠”之美譽,是我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和熱點旅游城市。作為我國國家園林城市、首批“優秀旅游城市”,大連市以其獨特的海濱風光和清新的城市環境聞名國內外,它不僅擁有風景奇特秀美的自然旅游資源,還有豐富的近代人文歷史旅游資源,其中國家A級旅游景區44個,5A級2個,4A級11個[11]。2009年大連市提出“全域城市化”發展戰略,2012年《關于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成為大連加快全域城市化進程中歷史性的新起點。

1.2理論基礎

協調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系統或系統要素之間一種良性的相互關聯是多個系統或要素保持健康發展的保證[12]。協調只反映兩個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弱程度,無法體現好壞,而協調發展則更進一步地反映了兩個系統之間協調狀況的優劣程度及所處的水平。旅游業城市化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和關聯性較強的產業,它不僅可以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還可以帶動餐飲、住宿、娛樂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增強城市經濟實力和城市競爭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另一方面城市化的發展也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酒店、住宿、旅行社等功能的健全,為發展旅游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又吸引大批的觀光游客,增加旅游收入,有效地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

2指標體系構建及研究方法

2.1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借鑒相關研究成果[3,9],并在遵循指標選取的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層次性的原則的基礎上,從數據可獲取性和便于量化的角度,文章分別從旅游業和城市化兩個子系統,旅游業子系統包括旅游收入、旅游人數、旅游基礎三個因素層,城市化子系統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公共交通和城市環境四個因素層,共選取21個具體指標構建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表1)。文章數據來源于《2002-2012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02-2012年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2002-2011年遼寧省統計年鑒》。

2.2研究方法

2.2.1組合賦權法針對前人主要采用的評價方法的不足,文章在求權重評價過程中采用了組合賦權法,也就是將不同的賦權方法進行適當組合,綜合利用各種方法提供的信息,盡可能地增加所求權重和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文章分別在眾多主觀賦權法中選擇AHP方法,通過專家打分求出一組主觀權重,在客觀賦權法中選擇熵值法,通過數值計算求出一組客觀權重,對于這兩種評價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驟已較為成熟,限于篇幅,不再贅述。通過主客觀組合賦權法可以彌補兩類方法單獨使用時的缺陷,既可以較好地保留原始數據的信息,減少了人為因素的主觀影響,又充分發揮了人的參與性,明顯提高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達到了主客觀的統一。

3結果分析

根據公式(1)-(4)分別計算得到2001-2011年旅游業子系統功效U1、城市化子系統功效U2以及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度C、協調發展度D(表3)。

3.1旅游業與城市化發展水平分析

由表3和圖1可知,從2001-2011年大連市旅游業和城市化發展水平總體上處于上升趨勢。其中旅游業發展十分迅速,且增幅明顯,逐漸成為大連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城市化發展水平增幅稍慢于旅游業。2003年,由于“非典”疫情的影響,全國旅游市場一片低迷,使得大連市旅游業也收到較大影響,旅游人數、旅游收入驟減,旅游業系統功效降低。2004年,疫情得到控制,大連市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整頓措施,使得旅游業發展水平逐漸恢復,2004年以后,大連市旅游業收入不斷增加,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發展水平呈直線增長。21世紀以來,大連市社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城市化發展水平也得到提升。分析數據可以發現,大連市經濟發展指標無論在總量還是人均上都逐年攀升,這是促進大連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2006年以前,大連市旅游業發展一直滯后于城市化水平,但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經濟、社會、交通、環境等各方面發展逐步趨于成熟,對旅游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度不斷增強,從2007年開始,在大連市旅游業的強勁發展勢頭下,旅游系統功效開始超過城市化系統,并在以后一直占據上風,城市化滯后于旅游業,主要是由于城市化是一個社會、經濟、交通、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發展的過程,比旅游業演變過程復雜,增長幅度相對較小。從演變趨勢上看,2011年開始,城市化與旅游業系統之間差距逐漸縮小,在大連市全域城市化政策提出和實施下,預計有趕超趨勢。

3.2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度時序分析

結合表3、圖2可以看出,整體來講,2001年到2011年,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度和協調發展度呈現出增長的態勢,并且二者演變趨勢基本一致。這表明長期以來,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發展之間存在著正向的關系,隨著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提高,二者之間的協調狀況逐漸改善,由失調向協調狀態轉變。并且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發展歷程有一致性的演進規律,二者相互促進。從局部來看,2003年和2009年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度、協調發展度分別有明顯和小幅下降,主要是受“非典”疫情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此之后,由于人心穩定,經濟復蘇,旅游業市場也逐漸回暖,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度明顯增加。2007年以前,旅游業明顯滯后于城市化的發展,兩個系統間協調發展度相對較低,2007年以后旅游業逐漸適應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二者關系逐漸和諧,相互融合,協調發展度不斷增加,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3.3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類型分析

分析表3可知,整體上看,從2001年到2011年,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情況不斷改善,協調發展類型由失調衰退類逐步過渡到過渡類,并發展到協調發展類。2001年到2002年,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類型由失調衰退類旅游滯后型轉變為瀕臨失調衰退類旅游滯后型,由于2003年旅游業市場不景氣,協調發展類型又退回到2001年的失調衰退類。隨著“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大連市對旅游業的有效整頓,使得2004年以后情況開始好轉。城市旅游業和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提高并不表明城市旅游與城市化之間協調狀態處于最優狀態,雖然2003年以后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二者之間協調發展關系并未立刻發展到優質協調發展類,這是一個長期的需要相互磨合的過程。2005年大連市政府進一步貫徹落實《建設“大大連”規劃綱要》,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扶持旅游業,使得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關系擺脫失調類,邁入過渡類,并在2007年由過渡類邁向協調發展大類,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大連市城市化發展水平,帶來了高度協調的旅游業與城市化復合系統的發展。從2009年2011年,逐漸由中級協調發展向良好協調發展、優質協調發展類轉變。

4結論與討論

本文分別從旅游業子系統和城市化子系統出發,從旅游收入、旅游人數、旅游基礎、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公共交通,城市環境七個方面,選取21個具體指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組合賦權法和協調發展度模型對2001-2011年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關系進行定量分析,得出結論如下:(1)從2001-2011年大連市旅游業和城市化發展水平總體上處于上升趨勢。其中旅游業發展十分迅速,且增幅明顯,逐漸成為大連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城市化發展水平增幅稍慢于旅游業。(2)整體來講,2001年到2011年,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度和協調發展度呈現出增長的態勢,并且二者演變趨勢基本一致;從局部來看,2003年和2009年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度、協調發展度分別有明顯和小幅下降,主要是受“非典”疫情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3)整體上看,從2001年到2011年,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情況不斷改善,協調發展類型由失調衰退類逐步過渡到過渡類,并發展到協調發展類。基于以上研究結論可以看出,大連市旅游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關系不斷改善,但政府不能放松二者協調發展關系的改進,一方面應致力于發展城市經濟,提高環境質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城市知名度進而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旅游業,突出濱海特色,推出特色品牌,從而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

作者:王欣李悅錚工作單位: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