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產業集群構建及發展對策

時間:2022-12-18 02:55:39

導語:旅游產業集群構建及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產業集群構建及發展對策

摘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具有區域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投資優勢,主要發展模式有生態養殖產業群、生態農業示范群、生態旅游產業群、鄉村旅游產業群。當前面臨的不足表現為區域經濟有待發展、相關制度有待健全、公共設施有待完善、品牌效應有待形成。區域應樹立生態理念,發展區域經濟;健全相關制度,保障產業集群;完善公共設施,推動招商引資;并發揮整體優勢,打造品牌效應。

關鍵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公共設施;品牌效應

在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話題。早在2009年12月,國務院就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要求到2020年,構建地區保障有力的生態安全體系,形成先進高效的生態產業集群。這對推進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改善和保護周圍環境,提高附近人們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如何整合當地優勢旅游資源,推動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業,這是非常關鍵的內容。

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的優勢

目前關于產業集群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但學術界對其內涵已達成共識:產業集群的基礎是相似且具有差異的旅游資源分工和協作,不同旅游資源在一定地理區域內相對集中,并相互聯系、相互協調。[1]通過產業集群有利于實現優勢互補,形成競爭優勢,主要類型包括資源型、政府驅動型等(見圖1)。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以江西省鄱陽湖為核心,以鄱陽湖城市圈為依托,以保護生態、發展經濟為重要戰略構想的經濟特區。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擁有以下優勢。(一)區域優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位于長江中游,京九鐵路、武九鐵路、滬昆客運專線、大廣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公路、福銀高速公路從附近經過,內河航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發達??拷L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長三角經濟區,區域優勢十分明顯,有利于旅游產業集群。(二)資源優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資源豐富,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強。同時,區域內水資源豐富,耕地面積廣大,人均耕地面積多,為農業發展創造便利。區域內森林面積達27.6萬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高,達到31.8%??傊?,區域內資源豐富,為旅游產業集群創造良好條件。(三)環境優勢。鄱陽湖總面積達4125平方公里,濕地生態系統復雜,物種繁多,歷來就有“候鳥樂園”“珍禽王國”的美譽。湖中有水生維管束植物102種、浮游生物266種、魚類122種、豚類2種、已鑒定的貝類87種。鄱陽湖候鳥有300多種,其中水鳥115種,珍禽50多種,約占全國225種水鳥的51%。區域內盛產水稻、小麥、大豆等,農業資源豐富。旅游資源豐富,景點有石鐘山、濕地公園、老爺廟、大孤山、南山秀跡、吳城古鎮、天鵝湖、鄱陽文廟、長山群島等,近些年來,當地鄉村旅游、溫泉旅游、森林旅游興起并取得較快發展,吸引廣大旅客前來觀光旅游,也為旅游產業集群創造有利條件。(四)投資優勢。根據《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規劃(2015-2030)》,到2020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總人口將達到3400萬,人口數量多,勞動力充足。同時,區域內礦產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豐富,這為投資和企業發展創造條件。除國務院頒布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之外,江西省政府還制定《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規劃(2015-2030)》,注重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推動新型工業、生態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支持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落戶。此外,還注重改善區域內的投資環境,優化投資結構,積極吸收并利用外資。[2]這些政策的出臺和落實,不僅有力地推動當地產業發展,還有利于區域產業集群,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的構建

在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結合當地的區域、資源等優勢,打造獨特的旅游產業集群模式,主要模式有以下幾種。(一)生態養殖產業群。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著名濕地,這為發展生態養殖創造有利條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水產養殖業為龍頭,向整個鄱陽湖周邊農戶輻射,并充分利用現有的水禽資源,發揮現代養殖技術的作用;同時還注重良種優選,為養殖戶提供優質種源,并進行水禽產品加工,推動生態養殖產業向縱深方向發展,拓展。生態養殖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更好滿足市場需求。[3]構建綠色養殖產業,引導人們綠色消費和綠色采購,打造效益良好、綠色健康的生態養殖綠色產業鏈。(二)生態農業示范群立足于當地資源優勢,注重發展生態農業,打造生態農業示范群。例如,在區域內啟動生態農業示范縣建設,打造一批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基地,推廣優良品種和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注重發展畜禽生態養殖產業,以畜禽生態養殖為抓手,大力發展綠色畜牧業。例如,以前區域內的居民都有養鴨的習慣,大規模養鴨基地多集中在城郊,但隨著城市化發展,養鴨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為改變這種情況,近年來建設養殖產業集群,構建了養殖、加工、污染處理、綠色物流為一體的綠色產業鏈。這樣不僅推動產業集群,還有利于促進養殖業發展,降低環境污染,吸引更多旅客前來觀光游覽,增加當地居民收入。(三)生態旅游產業群。生態旅游以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強調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注重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發展生態旅游產業過程中,注重豐富旅游產品,推動生態旅游產業集群。例如,挖掘南昌、井岡山等地的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景德鎮陶瓷文化、龍虎山道教文化,倡導文化休閑旅游;建立旅游休閑度假村,發展候鳥觀賞、湖濱休閑運動、水上垂釣等項目。[4]打造區域旅游品牌,提升整體形象,擴大鄱陽湖區域內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四)鄉村旅游產業群。利用當地秀美鄉村和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旅游產業集群,這樣不僅順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還有利于增加當地居民收入,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大力發展鄉村觀光旅游、生態農業考察、鄉村休閑、鄉村避暑、度假等產業,并與田園風光、鄉土民情、風俗文化等緊密聯系,盡情展現當地鄉村風貌、民俗文化,吸引廣大旅客前來觀光旅游,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的不足

盡管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取得一定發展,并逐漸形成自身獨特模式,但目前當地旅游產業集群仍然存在不足。(一)區域經濟有待發展。雖然近年來,區域經濟取得較快發展,但還存在產業結構不夠優化、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環境保護還有待加強等方面的問題。此外,生態經濟的宣傳不到位,專業宣傳隊伍缺乏,宣傳渠道不寬,導致當地群眾對生態經濟的了解不全面,鄱陽湖的生態資源缺乏有效保護,[5]其獨特的生態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二)相關制度有待健全。產業集群離不開制度支撐,但目前相關制度不健全,產業集群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例如,相應的環保政策、環保法規和標準等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規有待修改。(三)公共設施有待完善。道路基礎設施有待改善,金融服務體系有待完善,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有待充實。只有進一步加強公共設施建設,才能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創造更加有利條件,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四)品牌效應有待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能促進當地旅游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但目前該區域旅游產業品牌效應尚未形成。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專門的管理機構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品牌企業較少,對旅游產業集群的作用十分有限。

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的發展對策

(一)樹立生態理念,發展區域經濟。加強生態理念宣傳,引導居民樹立生態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模式。例如,利用互聯網、報紙、雜志、電視、微信等,宣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導節能節水,增強綠色環保意識;組織志愿者開展“愛護鄱陽湖、保護鄱陽湖”宣傳活動,利用傳單、宣傳手冊、書籍、視頻等普及生態理念,宣傳生態環保思想;倡導綠色消費,發展區域經濟,提升經濟發展質量,[6]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營造良好氛圍。(二)健全相關制度,保障產業集群。產業集群離不開制度支持(見圖2),區域要完善相關制度,強化監督管理,合理進行規劃。建立生態規劃者激勵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旅游產業集群行業標準。構建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7]建立有序的競爭機制,健全社會監督機制,鼓勵當地居民自覺參與,增強群眾環保意識,為旅游產業集群保駕護航。(三)完善公共設施,推動招商引資。進一步完善區域公共交通體系,大力發展湖濱區的高速公路,完善航道和港口碼頭,航空基礎設施等,構建便捷、高效、現代化的公共交通體系,為廣大旅客提供舒適、滿意的旅游體驗。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推動招商引資,并構建資金融通平臺,吸收民間資本,提高資金利用效率。[8]積極扶持物流企業、旅游公司發展,重視優秀人才培養,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提供保障。(四)發揮整體優勢,打造品牌效應。品牌建設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集群的關鍵。為此,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產業集群品牌發展戰略規劃,培育產業集群品牌文化,加強核心企業品牌建設,整合優勢資源,培養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旅游企業。同時,通過旅游推介會、商品交易會、產品展銷會、項目洽談會等多種方式,樹立品牌,擴大旅游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虞建清.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集群生態化發展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

[2]曹鳳鳴,張曉盈,鐘錦文.鄱陽湖生態經濟產業集群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1(06):49-55

[3]胡勇兵,高霞.體驗經濟視角下九江市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85-87

[4]翟燕霞.旅游產業集群生態化機理與評價研究[D].燕山大學,2015:20-23

[5]余志科.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開發與發展生態旅游產業集群的管理對策探究[J].經濟與社會科學研究,2016(10):467

[6]李蓉,熊澤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背景下南昌產業結構調整分析[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0(05):53-55,57

[7]蔣寒迪.產業生態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科學發展的戰略選擇[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2(01):118-124

[8]李俊.環鄱陽湖地區生態旅游開發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12):7236-7237

作者:張禮萍 劉念 單位:九江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