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模式探討

時間:2022-12-19 03:28:05

導語: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模式探討

一、鄉村生態旅游的概述

(一)鄉村生態旅游的含義。鄉村生態旅游是一種新的旅游形式,指的是將鄉村作為載體而開展旅游業的形式,對鄉村的空間和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以居住體驗、風俗民情等為主完成鄉村經濟的產業化。其將度假、休閑、觀光等融為一體,不僅能夠帶給游客更加獨特的旅游體驗,而且還能夠實現鄉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體來看,鄉村生態旅游是從鄉村旅游視角出發,將生態環境引入到鄉村旅游中,注重生態文明理念的發揮,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性開發,實現經濟效益的旅游形式。(二)鄉村生態旅游開發的意義。1.能夠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的基礎,生態旅游本身是建立在生態基礎上的,離開生態環保就無法發展生態旅游,因此發展鄉村生態旅游能夠促進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在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的過程中,相關主體會對鄉村居民進行教育,不斷提升其環保意識,推動其為鄉村生態旅游貢獻更大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鄉村的環境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2.能夠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是環境卻遭到了十分大的破壞,我國產業結構十分不合理,尤其是農村地區。很多農村地區都以種植業為主,且莊稼的收成好壞完全是靠天,這對于農民而言是十分不利的,無法帶動農村地區發展致富。而通過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則能夠對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推動農村經濟的良性發展,從而促進農民增收。

二、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的模式

(一)主題農莊模式。主題農莊指的是對當地的村莊特色進行有效保留,合理對其空間進行利用,構建形式各異、特點不同的村莊,為顧客提供娛樂和休閑的場所,使游客能夠在其中獲得精神方面的釋放,開展一些運動、觀光、度假等活動。近年來,這種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模式受到了多數人們的青睞,消費者會在假期帶著家人到主題農莊中游玩,吃農家菜,并參與農村地區的農事活動等,緩解了城市工作的壓力,精神得到了放松。(二)特色村寨模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以及風俗民情不同,通過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業能夠讓游客對其他民族人民的生活習慣、風俗民情等進行了解,并參與其中,獲得精神以及身體方面的放松,感受不一樣的生活。特色村寨是少數民族的重要旅游資源,近年來逐漸發展成為生態旅游的主力軍,多個特色村寨開始對本民族的特色進行展示,這不僅能夠促進游客了解我國傳統文化,體會各個民族人民的熱情與豪放,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更好傳承,而且還能夠帶動鄉村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增加地區的收益,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三)鄉村俱樂部模式。鄉村俱樂部指的是在鄉村中構建具體的旅游俱樂部,游客可以在鄉村俱樂部中體會鄉村的獨特,感受鄉村的風俗民情,并釋放壓力。當前雖然我國生態旅游發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很多鄉村生態旅游所開發的并不全面,對空間內部的原有狀態進行了保存,這雖然可以帶給游客一種更原始的體驗,但是其基礎建設卻并不完善,甚至一些生態旅游地區連公廁都沒有建好,如此會為消費者帶來十分大的不便,不利于鄉村生態旅游的進一步發展。然而通過構建鄉村俱樂部則能夠對這些缺陷進行彌補,其屬于鄉村中的高級會所,各項設施都比較齊全,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青睞。

三、推動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的措施

(一)做好城鄉溝通與交流。鄉村生態旅游要想得到更好地發展,不僅要對自身內部進行科學化管理,對鄉村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提升建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而且還要加強城鄉交流,積極學習和引進城市的先進理念,改變農村居民的思想觀念,如此才能夠為鄉村生態旅游全面發展助力。同時,在城鄉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還能夠讓農民了解城市的發展,推動鄉村與城市一體化發展,使農民認識到自身家鄉的寶貴的旅游資源,從而更好地對其進行保護。而且通過與城市的交流與溝通,還可以幫助農民了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在建設村寨的過程中將城市的生活方式融入進來,從而推動鄉村生態旅游建設更加人性化。(二)對公共服務進行完善。鄉村生態旅游并不是一個單一的部分,其要想得到良好發展,還需要做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比如要對信息流、物流等進行建設,如此才能夠滿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的滿意度,讓游客認識到鄉村生態旅游的便捷,從而推動鄉村生態旅游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各個級別政府應當重視公共服務,積極進行該方面配套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比如加強安全、環保、科教、衛生、醫療等各項公共服務的建設。通過對鄉村地區公共服務進行建設和完善,不僅能夠帶給游客更好的體驗,而且還能夠為鄉村地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三)鼓勵居民參與。鄉村生態旅游涵蓋了兩個層面的對象,一個是物,也就是鄉村地區的自然資源、地質特征、風俗民情等,另一個是人,指的是鄉村居民。因此為了推動鄉村生態旅游的更好發展,不僅要注重旅游景區的建設,而且還要鼓勵居民參與進來,只有如此才能夠帶給游客更大的感官體驗,增強游客的認同感。這就要求政府應當構建對應的激勵措施,提升居民參與生態旅游建設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做好利益分配機制的制定,根據實際情況為居民分配收益等。

鄉村生態旅游近年來已經成為了多數消費者青睞的旅游形式,通過發展鄉村生態旅游能夠豐富旅游形式,帶動鄉村地區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能夠為我國旅游業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政府應當重視這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秋媛.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探析[J].生態環境保護,2016(08).

[2]郭濤.鄉村生態旅游創新發展模式與路徑探討[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04).

[3]張麗嘉.社區參與視角下的恭城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研究[J].廣西大學,2015(12).

作者:王沛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