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論文
時間:2022-02-10 10:41:00
導語:防范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總的指導方針是貫徹、落實十五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依據相關的金融法律、法規,加強對各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督促金融機構加強管理,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穩步發展,金融業處于國民經濟的樞紐地位,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已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果金融不穩定,勢必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而金融風險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銀行信貸風險,因此,必須切實做好信貸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保證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這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
銀行信貸資產風險是指貸款到期后不確定因素不能按期收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復雜的,其存在也有信用危機,進而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從當前情況而言,主要原因不外呼如下幾個:
一、社會經濟因素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經濟體制,將企業推向市場競爭洪流,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相對滯后,特別是國有企業缺乏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機制,缺乏內部活力和市場應變能力。近幾年在這方面雖然作了一些改革措施,但仍然未能擺脫困境,一些靠政府吃飯的預算內企業的生產、經營難以適應市場變化,沒有改變原先的銀行信用長期和固定占用和部分貸款財政化的局面,有的企業實質上已經資不抵債,或已倒閉。或已面臨倒閉,給銀行的信貸資產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二、銀行自身因素。
主要表現在缺乏完備的風險防范體系。由于銀行經營過程中短期行為取向突出,重存輕貸、重貸輕收、粗放經營,對金融風險的識別、估計和處理沒有一套完整、科學的方法,對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機制建設明顯軟弱,這就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金融風險隱患,特別是銀行間無序的競爭,嚴重干擾了貸款風險管理的正常進行。由于銀行間存在不規范的同業競爭,引起存款大盞,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銀行只好犧牲制度去應付競爭,在競爭業務的同時,風險也潛伏了下來,一些銀行“三查”制度未落實,超權限的發放貸款,亂拆借情況,甚至帳外違規經營也時有發生。
三、政府因素。應該說,政府行政干預如果發揮得當,有其積極作用的一面,即協調好銀行與企業的關系,維護銀行利益,以促進經濟發展。但是,就當前情況而言,已出現種種弊端;過分的行政干預已使貸款風險管理大打折扣,銀行對企業發放貸款不僅僅是取決于企業是否符合貸款條件,更多的是去決于非經濟因素,如政府為了實現社會安定和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以及在:任期政績:驅動下,加上一些領導法律意識淡薄,認識上存在偏差,直接干預銀行經營行為,如要求對好的企業“錦上添花”,困難企業“雪中送炭”,對差的企業一開始就是一種風險十足的不良貸款。
四、企業因素。
企業效益不佳增加了貸款發放的風險度。近幾年,一些企業由于資產負債率高,管理水平低,集約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的狀況,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和擔風險能力,信貸投入的風險大。一有些企業信用觀念淡薄,加上收宏觀經濟影響和餓行政性干預,銀行信貸成立彌補企業資金不足的主要來源。二是企業逃債行為嚴重,一些企業借破產之名,甩掉銀行債務,有些借企業改組、改制之名,提高意義出租轉讓、聯合兼并、母體裂變等形式,懸空銀行貸款,致使銀行信貸資產有名無實,造成了銀行貸款的嚴重流失。
五、人行監管乏力因素。
人行作為監管執法部門,對防范信貸資產風險責無旁貸。但目前監管工作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監管職能部門在監管中分工協作依然松散,加上監管人員素質低,致使具體工作難以形成合力;二是監管操作力度落后,風險監測缺乏現代化手段,金融風險監管的深度、廣度、力度均不夠;三是缺乏一套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四是對違規行為處罰不力,一方面未能擺脫政府干預行為,另一方面自身手段單一,基本上采取經濟處罰,很少運用行政措施,致使許多違規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因此,為了將風險防范于未然,只要我們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稱,信貸資產風險不僅可以防范而且能夠化解。如何采取對策,筆者認為:
一、優化外部環境,樹立風險意識。良好的外部環境是確保貸款風險管理有效實施的前提,而且金融風險是一個復雜社會經濟問題,需要政府、銀行、企業及社會力量實行綜合治理,因此,要加大對金融風險的現場力度,使人們都充分認識到金融風險的嚴肅性、危害性以及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增強對金融風險防范和化解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從政策上、體制上、方法上多方面治理,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共同防范金融風險的良好氛圍。特別是作為政府部門,要進一步轉換職能,充分認識到一個好的金融環境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深遠意義,要從直接干預貸款決策、轉向為銀行健康發展創造執行制度的良好環境上來,要像支持企業改革一樣,支持銀行的工作,確保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要進一步健全貸款資產風險的防范體系。銀行貸款風險以預防為主,采取多方位、多手段,盡量減少貸款風險產生。因此,一要建立科學的信貸管理目標,盡快實行新的貸款“五級分類法”,以便更好地揭示貸款的風險程度和實際價值,提高信貸管理水平;二是嚴格執行貸款“三查”制度和審貸分離制度,積極推行貸款發放第一責任人制度;三要根據《五法一通則》規定,全面實行抵押、擔保貸款、杜絕信用貸款;四要建立貸款風險分散轉移機制,加強信貸管理電子化,以進一步提高風險防范和控制力,對信貸資產實行動態管理,及時發現,控制和化解風險;五是實行貸款決策失誤賠償制度,以促進貸款決策者增強責任心,樹立防范風險意識,減少貸款流失;六要依法治貸。貸款管理要進一步實現由:人治“向”法治“轉變,實行以法放貸、以法管貸、以法收貸,從法律上制約和堵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三,要加快企業改革進程,保全銀行信貸資產。經濟決定金融,企業發展了,銀行才能健康發展,特別是當前深化企業改革正在全面鋪開,企業改革將給銀行加強貸款風險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提供難得的機遇,所以,銀行要積極支持企業改制,參與企業改制全過程,依法落實貸款債權,落實貸款的擔保責任。主要做法:一要徹底轉變觀念,將企業建成“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科學管理”的現代企業,將企業改組、改制行為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二要充分發揮銀行的自身優勢,為企業改制提供金融服務,幫助企業順利完成轉制,協助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歸還銀行貸款的財力。三要鼓勵優勢企業兼并劣勢企業,組建大中型集團,在促進兼并中活化不良貸款。四要爭取政府支持,用財政資金補貼消化一部分自身無法消化的呆帳款。
四、加大人行監管力度,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
人行要切實履行中央銀行的監管和服務職能,依照《人民銀行法》,以超脫的第三者立場,通過合規、合法監管,制止無序的惡意競爭行為,促進商業銀行建立分工協作,公平競爭機制。因此,第一,人行自身要進一步加強監管隊伍建設,造就一批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過硬,且有強大戰斗力的監管隊伍;第二,要進一步加強非現場監管,做好風險分析和預警工作。對轄區范圍內的金融機構進行一次摸底排查,對高風險的貸款對象,實行針對性的監管策略,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第三,加大現場稽核的處罰力度。對現場稽核中發現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要排除干擾解決查處,決不手軟,對稽核對象進行經濟處罰的同時,要輔之以行政和法律處罰手段。第四,要建立貸款風險報告制度,各商業銀行要定期向人行報告貸款風險情況,同時完善貸款的報備監督。第五,要加強監管網絡通報制度,人民銀行要將當地的金融運行情況與貸款風險情況定期通報給各商業銀行,對風險超過警戒縣的銀行,人行要主動督促其進行管理和跟蹤整改。
- 上一篇:縣長在人大會議閉幕就職演講
- 下一篇:金融危機給中國銀行業啟示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