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日本證券金融作用及管理經驗探索

時間:2022-02-15 07:15:00

導語:有關日本證券金融作用及管理經驗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日本證券金融作用及管理經驗探索

戰后日本證券金融基礎較差,但發展迅猛。1949年以前,證券市場以經營股票交易為主,上市公司529家,上市股票16.4億股,時價總值1,220日元,到了1985年上市公司829家,上市股票2,681億股,時價總值l,962,216億日元。1950年債券市場規模很小,僅有一家公司發行債券,1966年才開放債券流通市場,債券交易量1967年為31,337億日元,1955年猛增到21,644,696億日元。

一、發展證券金融的作用

1.多種形式集資,加速資金積累日本自1956年開始現代化進程,到1973年,共積累資金8,626億美元。這筆巨額資金主要靠用多種形式籌措,證券市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形式。特別是建立流通市場以后,籌資者找到一條吸收短期資金長期使用的途徑。對于投資者,有了流通市場,短期資金可以得到比銀行優惠的利息,而且如需要用款,隨時可以變現。籌資者勸募便利,大大有利于資金籌措。日本政府方面,自1975年后大量發行國債,每年國債收入占當年預算收入的25%以上,全靠證券市場吸收消化,支持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2.多渠道融資,減輕銀行負擔日本進入60年代后,大企業高速度成長,資金需求旺盛,城市銀行存貨率(貸款余額,存款存額)逐年上升,1961一1966年達到了106%,發生借差,到1981年才下降到80%以下(正常值應在70%左右)。城市銀行靠日本銀行貸款支持,日本銀行則通過發行巨額貨幣加以彌補。證券市場發展后,銀行對借款戶制定貸款限額,超額不貸,有利于銀行貸款業務正常化。從資金流量分析,1956一1980年間,證券市場占資金總額流量的份額在10一15%之間,同期,企業用有價證券籌資占14一23%。

3.企業資金結構改善,降低時銀行的依存度由于證券市場的發展,企業的資金結構狀況有了顯著改善,商業信用減少,自有資金比重上升。1956一1965年,企業自有資金平均占8.6%,銀行貸款比重占46%,商業信用占24.1%,證券籌資占21.3%;到1985年,自有資金高達36.9%,銀行貸款比重下降到33.3%,商業信用僅占2%,證券籌資上升到27.8%。企業資金結構基本上實現自有資金、銀行貸款、證券籌資各占三分之一,增強了企業自主權,降低了對銀行的依存度。

4.吸收社會閑散資金,抑制消費膨脹1953年日本人均個人金融資產僅110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40美元;1985年人均個人金融資產達到23,720美元,增長215.6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1,020美元,增長45.9倍。個人積累差不多完全轉化為產業資本,持股人數600萬人以上。企業也鼓勵職工入股,1984年末全國有88%上市公司實行職工入股,人數達170.9萬,男職工幾乎全部參加,占這些公司總人數的38.8%,人均持有1,748股,工資基金找到新的去向,抑制了消費膨脹。

二、發展證券金觸的經驗

證券價格受國內外經濟變化的影響,變動頻率高,幅度大,特別是籌資公司倒閉會造成損失。因此,證券市場行市極易為投機者操縱,纂漲暴跌,造成社會經濟紊亂。戰后日本證券市場基木上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這是與政府揚利抑弊,嚴加管理有關。這些經驗值得參考。

1.實行證券亞與銀行業分離經營證券與銀行對于籌措產業資金具有密切關系,鑒于銀行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政府為保護存款者利益,禁止銀行兼營證券業務。這在客觀上使證券業避開了競爭,能專心于證券業務,為推動證券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日本用法律自上而下地將證券與銀行分離。大藏省分設證券局與銀行局,根據憲法、民法和商法分別制定各自有關的法律。證券交易法規有《證券交易法》、《外國證券者法》、《證券投資信托法》、《公認會計師法》、《股票等保管轉帳法》和《證券投資顧間限制法》等。日本銀行則運用官定利率影響證券收益率,還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進行干預,向市場投入或收購試券,以擴大或縮小債券流通量,穩定證券價格。日本銀行始終維持低利率政策,企業籌資成本較低。

證券業務由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和企業信用評級機構等經營,現有證券公司212家,分支機構2,281個,資本5,316億日元,從業人員近10萬人,擁有有價證券庫存3,84。億日元。資本規模接近于64家地方銀行資本(6,885億日元)。

2.建立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戰前日本有價證券業管理局限于消極的產業瞥察式的管理方法。戰啟,解散了證券交易委員會,其權限和事務歸大藏省本部統轄。政府按經濟民主化的指導原理制定證券交易法,促進證券交易民主化,旨在能使一般民眾保有股份制企業的股票。證券管理權力高度集中于大藏省,證券業務則分散給民間法人組織經營。

大藏省證券局負責證券市場行政監督,下設證券交易審議會、企業會計審議會和公認會計師審查會。局本部負責證券一般政策、計劃的制定,設立證券檢查官和證券審計官職務,對證券公司自己買賣或庫存股票的規模等加以行政指導。

證券總經銷單位即干事證券公司對所經銷的金融商品的質量和價格負責。證券交易所制定上市股票審查標準。。企業想在交易所掛牌上市,原則上要經大藏省批準,具體審查和核價手續由干事證券公司負責選擇類似的上市公司1一3家(事先經證券交易所同意),對申請單位的紅利、凈利及凈資產等財務指標進行比較,用大藏省協定的計價公式套算似定公開價格,供認購者參考。公司債券上市則需經信用評級機構進行評級,干事證券公司不能代魔。

上市公司要按期公開經過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告,讓公眾了解它們的經營狀況,這是形成公平價格不可缺少的條件。

3.采用階梯式上市制度,激勵企業進取·股票上市買賣是公司的榮譽和廣告。日本有東京、大阪、名古屋、札幌、新渴、京都、廣島、.福崗等8家證券交易所。各所的章程、業務規程等都經大藏省批準,但各地股票上市標準有參差。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審查標準最高,其次是大阪,再次是其他。東京、大阪、名古屋三所新上市股票原則上先在第二部交易,符合條件后再申請在第一部上市。第一部上市后,如其買賣額等達不到標準,則退到第二部上市。因此,許多公司先在外地上市,然后在大阪上市,最后爭取到東京一L市。1989年在全國i,829種上市股票中,東京一部上市1,052種,二部上市424種,共達1,476種,占全國上市公司的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