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提升研究
時間:2022-03-12 03:48:47
導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提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雙高計劃”背景下,要求職業院校多措并舉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本文基于該背景,以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并提出了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提升的方式與途徑,最終形成具有學院特色的教師綜合能力提升模式。
關鍵詞:“雙高”計劃;“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提升方式
2019年,“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憑借雄厚的辦學力量與優質的辦學資源,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隨即學院啟動了雙高建設項目的各項工作,力爭到2023年,將學院建成服務國家能源動力和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高素質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雙師隊伍”建設是雙高建設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院將以自治區職業技術共享型師資培訓示范基地建設為抓手,構建特色鮮明的教師專業標準體系,完善教師培養體系,實施名優工程,造就一支高水平雙師隊伍,為高質量人才培養提供堅強支撐。為了高效完成雙高建設關于雙師隊伍的建設目標,也為了真真切切提高學院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成為真正的“雙師”,分析我院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現狀及制約因素,研究探討并提出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提升方式與建設路徑,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1.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鑄就“四有”好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良好的師德師風是教學能力提升的前提基礎。換句話說,即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能力都很強,但是如果其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較低,他依然不是合格的雙師素質教師。完善師德師風教育機制,引導教師將師德師風教育貫穿職業生涯全過程,積極做好課堂思政,用自身優秀的品格與高尚的靈魂去影響和培養學生,真正成為新時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1.2開展各類學習培訓,實施模塊化教學,參加信息化課程建設,提升教學能力。(1)學習培訓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手段之一。通過有效的,切合自身專業特點的培訓,可以拓寬教師的視野,了解更先進的職教理念,提升專業素養。雙高建設中,學院依托共享型師資培訓示范基地,邀請職教名師和企業匠師組成培訓團隊,面向校內外專兼職教師開展職業教育教學培訓,切實提高專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2)創新教學模式,以企業真實項目為載體開展模塊化教學,引入企業大師名匠組建專兼結合的模塊化教學團隊。多個模塊化教學團隊針對同一教學載體,分析、梳理歸屬于自己的知識點、技能點。根據不同模塊,結合個人專長,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共同完成教學過程,共同實施教學評價。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了關于教學載體全流程、全方位的知識技能,對于模塊化課程實施所需的各種教學能力要求,教師也有大幅度的提升,以此有力地保障了課程實施效果與質量。(3)雙高建設任務中,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實施路徑,包括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課程資源庫,職業資格培訓資源包等建設任務。教師在參與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建設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師教學設計實施能力、課程標準開發能力、教學評價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依托各類學習平臺和現代化教育手段,實施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升教學能力。教師有了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經驗,積極參與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增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現教師隊伍的現代化。
2高校教師實踐能力提升方式與途徑
2.1大力參與企業技改項目。職業院校要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學生的職業崗位面向大多是實踐性的工作崗位,這就要求教師的實踐能力必須過硬,才能培養出技術技能過硬的學生。教師參與企業技改項目,能夠大幅度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雙高建設中,學院與很多企業具有合作關系,這也給教師企業鍛煉的機會。尤其在自治區能源裝備的制造加工、故障診斷與維護維修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并通過立項技改項目,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不斷提升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的加工與維護維修水平。此外,還可以對自動化程度不高的企業進行自動化生產線升級改造、工廠智能化升級等技改項目提供智力支持,提升企業的“智造”水平。通過參與企業技改項目,教師可以將本專業知識創新應用到項目中,一方面幫助企業攻關技術難題、提供方案優化、技術咨詢等技術服務,另一方面教師的實踐能力能夠得到高效鍛煉,這對于學歷水平較高但實踐經驗缺乏的教師是非常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教師還能夠將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這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大有裨益。2.2開展全員輪訓、“1+X”證書培訓,加強企業實踐鍛煉。實踐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與企業的深度密切接觸。學院應根據教師的不同崗位和需求推行全員輪訓計劃,通過教育見習、跟崗訪學、頂崗實踐等方式深入典型合作企業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讓教師到生產一線進行每年2個月的崗位實踐,每5年一個周期達到全員輪訓,使企業實踐成為常態,以此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另外,為了實現“課證融通”,應積極鼓勵、選派教師參加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等“1+X”證書評價機構及設備廠家的培訓,一方面提升了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具備了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證培訓能力與資質,使得在校生、社會人員、企業轉崗人員的“1+X”證書鑒定工作能夠順利實施。
3結語
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需要學院與教師的共同努力。自雙高項目啟動以來,已經有很多教師走在了雙師素質提升的道路上了。截至目前,80%的教師已經參與到教學能力提升的部分工作當中,逐步開展了建設課程資源,新形態教材的開發與編寫等工作。同時已有部分教師深入相關企業進行深度調研,與企業技術人員探討技改項目的實施工作,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未來,學院還要繼續探索提升雙師素質的新途徑、新模式,助力教師、學院、企業共同發展,助力雙高建設任務高效完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Z].2018.
[2]國務院.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Z].2019.
[3]華永明,陳緒贛.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模式的實踐和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4):27-28.
[4]任君慶,胡曉霞.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高質量實施“雙高”建設[J].職教論壇,2019,(04):30-32.
[5]張世龍.多維視角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9,(03):88-91.
作者:張松宇 單位: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民辦高校師資管理問題探究
- 下一篇:高校教師黨支部工作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