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兒園教師主動觀察意識初探
時間:2022-07-27 02:35:45
導語:提升幼兒園教師主動觀察意識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對幼兒觀察過程中,往往存在以下情況:一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主動觀察意識比較薄弱,任務意識突出,觀察與課程相結合的意識還需要加強。二是教師觀察方式單一,更善于用敘事觀察記錄方式,忽略清單式、時間抽樣、追蹤等其他方式的綜合運用。三是觀察者的單一性。教師是觀察幼兒的主力,而忽略了家長這一重要角色的作用與功能。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是幼兒的觀察者。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初步發現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觀察工作:下放觀察管理權——讓教師有充分的觀察方式選擇權;基于觀察目的,設計觀察記錄表單;多元對象卷入觀察,讓觀察信息更豐富。
關鍵詞:觀察;有準備;表單設計
在日常教學中,對于觀察工作,教師的疑惑從來沒有停止過:我為什么非要進行觀察?每天做觀察是為了什么?我實在搞不定這個孩子,怎么辦?我怎么評價這個孩子的發展水平?等等。每天都有類似的問題從頭腦中閃現出來。老師們都清楚,觀察是我們解決這些疑問的重要途徑,是幼兒教師理解兒童、助推兒童有效發展的重要手段。但觀察是一個極具專業性與技術性的工作,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理解、實踐。在學習《觀察兒童》一書中,我們了解到多元的觀察方式可以滿足教師不同的觀察需求,更有針對性地解決教育問題。但觀察是極具專業性與技術性的工作,尤其是在觀察方式選擇與觀察表單設計與使用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觀察結果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影響著教師后續跟進的教育措施的有效性。針對幼兒觀察過程中的問題,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初步發現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觀察工作:
一、下放觀察管理權,讓教師有充分的觀察方式選擇權
下放觀察管理權,由“要我觀察轉換成我要觀察”,從原先園部控制教師的觀察變成“怎樣觀察,我說了算”。在以往觀察工作中,園部往往提供統一、固定的觀察表單給老師們,教師在表單的局限下,長時間地經歷著被動觀察的過程,產生了固化思維與任務意識,對觀察的意義與方法產生了片面的認識。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我們結合學習《觀察兒童》一書,圍繞這個問題讓老師們暢所欲言。從教師的話語中可以感受到學習給老師帶來的沖擊,教師對觀察的教育功能有了更深入、透徹的領悟。通過對自身觀察工作的反思與分享,教師的觀察意識有了轉變,愿意從被動觀察向主動觀察邁進,同時對觀察工作的規劃意識、操作技巧等方面有了新的認知。
二、基于觀察目的,設計觀察記錄表單
觀察中的重要工具就是觀察表單,教師的觀察目的、觀察要素、觀察方式都要通過表單體現出來,當下放觀察自由的權利后,表單的設計成為教師非常重要的專業能力,能滿足教師個性化觀察操作需求。觀察記錄表單設計涉及教師教育理念、操作性、適宜度等諸多問題。面對同一個觀察重點,教師因對觀察分解理解的水平、角度不同,教師的觀察記錄表呈現出多元化與個性化特征。當大家獨立進行表單設計時,分享成為很好的學習方式。我們開展了個性化表單設計實踐研修活動,深度討論梳理出幾點表單設計過程中的注意點:⒈從觀察目的出發甄選觀察方法在開放觀察表單設計權后,教師們呈現了多種不同建構游戲區表單設計,涉及的觀察方法非常多樣,敘事觀察、清單記錄、數據統計等都有所體現。教師對觀察表單設計有著不同的思考,能體現出教師在啟動觀察工作前的準備層次,可以看到教師不同的專業水平。“教師應找到幼兒的自我成長與大人期待的幼兒成長方向的交點,在這個交點上產生對幼兒的期望,根據這個期望道出援助的可能性。”[1]教師要把成長交點、教育目的、經驗發展、策略支持之間用利用觀察這一神奇工具達成串聯,才有可能產生有質量的教育行為。⒉綜合運用觀察方法分解觀察目的每種觀察方法都有著獨特的功能,教師們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表單中如果只有單一的觀察方法,就不能全面充分地解決觀察重點的問題。基于觀察需求,我們可以在一個表單中組合不同的觀察方法,讓我們對孩子的了解更加立體。在教師們運用敘事觀察法的過程中,大量的文字堆砌成為教師開展觀察工作的一大障礙。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觀察方式的靈活運用能幫助教師減輕記錄的工作,既有效又輕松地完成一次觀察任務,同時可以幫助老師在觀察過程中做到觀察重點不模糊、觀察信息明確系統、行為分析精準到位,形成一條前后連貫有效的觀察邏輯鏈。[2]⒊從幼兒實際行為出發,彈性調整觀察指標表單設計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當表單投入操作跟幼兒的實際行為不符時,會出現不合理的問題。觀察指標的設計,特別需要在觀察幼兒行為的過程中讓教師不斷調整指標的內容,幫助教師不斷地深化分解指標信息。觀察指標的不斷細化與調整的過程,是教師不斷了解孩子經驗、理解幼兒游戲學習行為的研究過程,這樣的調整是非常有價值的,需要教師持續圍繞觀察重點長時間進行有目的的觀察。
三、多元對象卷入觀察,讓觀察信息更豐富
幼兒是觀察的主體。作為教育者,與幼兒互動的不單是當班的教師,還有保育員、家長。如果這些群體也加入到觀察隊伍中來,可以全方位、多空間地記錄幼兒的行為。各類人員通過信息的分享匯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看到孩子們的行為表現,幫助我們分析評價孩子的發展。真實針對三個年齡段的幼兒,設計了家長在園參與半日活動、親子活動的觀察表單,指導家長有目的地去持續觀察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活動中各個環節中的表現,包括戶外體育鍛煉、生活環節、學習活動、游戲活動,并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各項指標進行細化、具體化。在開放半日活動時發放給家長,家長們的參與態度與關注幼兒的重點發生了變化,家長有了觀察指標的指引,對孩子的觀察了解更有針對性、客觀性。觀察表單的設計與運用,是輔助教師開展有效觀察的有力工具,是教師必須要修煉觀察的技巧。要做好觀察的準備,通過表單設計去思考觀察目的、選擇觀察方式、設計觀察表單,做有目的的觀察,改善被動觀察的隨意性,梳理主動觀察的意識。可以讓教師更好地認識幼兒、理解幼兒,從而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幫助幼兒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河邊貴子.以游戲為中心的保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CaroleSharman,WendyCross,DianaVennis.觀察兒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穎黎 單位:太倉市實驗幼教中心
- 上一篇:農村幼兒教師心理壓力源緩解對策
- 下一篇:高職幼教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