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樞紐在宜居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時間:2022-03-15 03:59:18
導語:航空樞紐在宜居城市建設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前言
居民對城市的發展和建設要求越來越高,宜居城市成為21世紀新的城市觀,宜居城市的打造是新型城市建設的方向。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逐步發展和城市規模的發展,客貨周轉量逐步增加,航空需求逐步增加,同時政府提出“更清潔”的經濟增長方式,航空樞紐因其具有巨大的資源集散作用和經濟拉動效應在宜居城市的建設中作用日漸凸顯。
2航空樞紐
2.1航空樞紐的定義
航空樞紐是在航空運輸網絡中具有重要中轉功能和組織功能的大型航空港?。航空樞紐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優良的地理位置;巨大的空運市場和中轉需求;完備的機場中轉設施;實力雄厚的基地航空公司;穩定協調的部門協作關系;寬松的政策法律環境[1]。
2.2航空樞紐的功能
航空樞紐的意義在于“集散”。以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樞紐在城市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城市對優質資源的吸引力,聚集相關產業形成產業中心。便捷的交通不僅利于人才、科技、文化的匯集也利于商品、服務的輸出。產業中心的建立也會拉動當地服務行業的發展,提升就業,促進當地經濟、文化和環境的發展[2]。
3宜居城市
3.1宜居城市的定義
宜居城市建設是城市發展到后工業化階段的產物,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城市宜居考慮的因素包括社會文明度、經濟富裕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廣義上的宜居城市是一個氣候條件宜人、生態景觀和諧、經濟協調發展,人們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滿意,并愿意長期居住下去的城市。
3.2宜居城市的評定指標
中國《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于2007年5月30日正式。宜居城市評價標準包括公共安全、環境優美、社會文明、資源承載、經濟富裕、生活便宜六個方面。這個《標準》不是強制性的行政技術標準,屬于導向性的科學評價標準。在評定中實行百分制,指數達到80同時沒有否定條件即認為是“宜居城市”。指數在60以上、80以下的城市,稱為“較宜居城市”;指數低于60的城市,稱為“宜居預警城市”。
4.1航空樞紐影響到宜居城市建設的項目及其所占比重
以上權重可以看出,航空樞紐的建設可以影響到的宜居城市評定指標達到36.1%。航空樞紐的有效建設在宜居城市的打造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宜居城市所應具備的條件同時也為建設航空樞紐提出了指導和要求。
4.2航空樞紐提升并拓展了宜居城市的功能
(1)航空樞紐的建設為城市交通運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航空樞紐不但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巨大的服務,其建立起的城市間的客貨運聯系,同時擴大了城市的輻射范圍。(2)航空樞紐可提升環境質量使之與城市發展協調,改善市容市貌,為城市提供特色元素。一方面機場在運行中會帶來一定的噪音和空氣污染,但隨著航空技術的逐步發展,清潔能源的有效開發,航空運行帶來的環境污染正在逐步得到控制,航空業也將逐步成為綠色交通。另一方面航空樞紐則正被賦予更多的提升市容市貌、改善環境、打造特色的功能。(3)航空樞紐對城市而言有極大的經濟拉動效應。航空樞紐加速了資本、商品、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進行自由的流動和配置。對城市的生活及商業模式產生影響,催生了一系列的商業服務設施,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服務行業的大力發展,提升了城市第三產業比重,拉動第三產業就業率。便捷的交通設施也有利于招商引資,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這些都將有利于城市的經濟發展,為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文化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提供資金保障,進而惠及每一位居民。(4)航空樞紐強大的資源集散的功能也將為城市開展各類災害救援與處理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近年來各機場在繁忙季中開展的快閃、送溫暖等活動有效緩解了旅客在較大延誤情況下的不滿情緒,有效避免了因延誤導致的群體性事件,為城市預防人為災害提供了有效參考。
5結語
航空樞紐在經濟、文化、環境上都以相當高的比重影響著城市的建設。航空樞紐的建設,符合現代交通體系的發展并進一步促進綜合性交通運輸的發展,從而帶動宜居城市綜合體的發展,綠色節能有效。航空樞紐帶來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文化效益大大促進城市的發展,使得城市更宜居。
作者:袁江 姚晶晶 單位: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參考文獻:
[1]鄒茂功.全球十大客運航空樞紐城市排名及其思考[EB/OL].
- 上一篇:我國消防法制建設現狀研究
- 下一篇: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規劃中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