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與跨文化教育簡析

時間:2022-06-18 08:46:59

導語:智慧城市建設與跨文化教育簡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城市建設與跨文化教育簡析

摘要:衡水市正在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人口和教育也會相應轉變。打造智慧城市,需分析學校的跨文化教育實施,判斷其改善社會包容措施,避免增加新的社會劣勢,應該更新跨文化教育、智慧城市和智慧居民的理念。

關鍵詞:跨文化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公民

衡水市作為中國北方生態宜居濱湖城市,冀中南區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樞紐,正在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進入智慧城市時代,跨文化教育也面臨新的轉向,以提升城市形象、服務民生,適應智慧城市時代的到來。

1智慧城市

大中型城市都渴望成為智慧城市,主要通過在管理中融入新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正變得時尚和富有實際意義。從全球的角度來看,還沒有一個關于智慧城市的既定定義。然而,打造智慧城市,總希望利用技術進步的潛力,來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減少城市環境痕跡、提供新服務并鼓勵創新。

然而,智慧城市建設必須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有兩個關注點:一個是市民生活質量是否提高;另一個如果智慧城市項目只被用作純粹的城市營銷和自我推銷,而不是以此提高城市信息通信技術,這對市民沒有好處,只對給市民提供服務的公司有好處。

2跨文化教育

在學校,學生努力獲得個人發展,學習他人的知識,培養與他人的共情關系,即:實現跨文化教育。事實上,受教育個體和社會群體具有多樣性,而受教育對象的多樣性存在,使得跨文化教育并不是一種純粹的人文教育理想。因此,跨文化教育僅只是“良好的教學理念”,不單純指向“文化少數民族學生”,也不是知曉文化差異的浪漫修養。

跨文化教育是關注差異和文化多樣性的教育,而不是針對文化差異的人的教育。人們與來自其他文化人群,共同建立一個新的不同的社會。在今天的地球村,人們需要學會以最具創造性和豐富的方式,與不同群體共同生活。另外,跨文化教育不是補償性教育,因此跨文化教育反對靠同化路徑整合多元文化。當然,跨文化教育反對文化歧視的教學,也反對簡單的多元文化主義??缥幕逃铝τ诠竦男纬尚越逃?,理解和尊重現實社會的不同文化,提高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互動的能力,培養對文化多樣性的有利態度。

多元文化主義的概念可以視為多樣化管理的模型,因此,跨文化教育可以定義為:超出種族、民族或國籍的既定限制,將多樣性視為一種寶貴和相互充實的力量,用來解決教育中文化多樣的相關問題的教育方法??缥幕逃沁@樣的教育實踐:不僅在跨文化關系層面,促進所有學生和整個教育界的最佳發展,而且還有助于消除偏見和陳規固念;為所有人提供有意義的有質量教育,最終鼓勵建設更加公正和團結的社會,并允許學生形成對文化多樣性的認可,尊重和評估。跨文化教育術語不僅是理論概念,而且必須通過學校教育的手段來應用,跨文化教育是課程,跨文化教育和發展跨文化技能的課程,我們稱之為跨文化教育課程。

3衡水市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跨文化教育

智慧城市時代跨文化教育的特點,將允許學生包容在該社會中并享有全部權利??缥幕逃龠M所有學生和整個教育社區的最佳發展,了解和形成學生所生活的社會所提出的要求,促進跨文化關系,消除偏見和陳規固見,為所有人提供有意義和有質量的教育,有利于學生實際生活,并最終有利于形成一個團結的社會,在這個社會里學生形成對文化多樣性的認可、尊重和評估。

衡水市位桃城區于河北省,正在加快推進建設智慧城市。需要認識哪些弱勢人群會陷入社會排斥的境地。因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所有計劃、項目和活動都包括這些群體,經濟因素是主要影響因素,因為弱勢人群的大部分是低收入或無收入,這使得他們不能很好融入智慧城市建設。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該調查多大程度上智慧城市建設改善了整個人口的生活。

調查目標并訪談城市人群。調查內容包括:了解正在實施的智慧城市行動,分析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有社會排斥風險的弱勢人群現狀,分析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智慧公民的特點,分析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能提供跨文化教育的學校的行動。重點訪談有可能被智慧城市排斥的弱勢群體,尤其是那些65歲以上和14歲以下的群體,殘疾人群體和外來人口。

分析不同人群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即使符合智慧公民要求的人,雖然能經常上網,更新通信設備,但對智慧城市知之甚少,并且對于從智慧城市受益的獲得感很多人也都反應不一。對有可能被智慧城市排斥的弱勢群體而言,他們更認為沒有改善,而且對智慧城市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

學校的跨文化教育,并沒有考慮到多樣性學生成長的要求,主要是沒考慮那些有可能被智慧城市排斥在外的弱勢群體的需求。智慧城市提出新的社會需求之后,這些群體可能處于更加不利的情況下,并且由于他們自己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情況,他們遇到的不利情況要比比其他人口更多。因此,智慧城市過程中,跨文化教育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變。

作者:郭志斌 單位:河北衡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