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聞報道問題及優化措施
時間:2022-02-10 10:02:52
導語:法制新聞報道問題及優化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篇文章將對法制新聞報道的現存問題進行思考介紹,著重對其優化措施進行思考討論,它可以更好的保障新聞內容的質量從而發揮出法制新聞報道的社會價值。通過對法制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措施進行思考討論,可以更加公平公正的對其進行報道,從而推動法制新聞的建設。
關鍵詞:法制新聞;新聞報道;現存問題;優化措施
1法制新聞報道的概述
法制新聞報道具有導向性、準確性、人文性以及專業性等方面的特征,這使得它與普通的社會新聞之間存在著較明顯的差異。法制新聞報道弘揚正氣,推動民主法制建設,可以讓讀者對于我國的法律法規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從而培養其法律意識。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法制新聞報道在新聞報道中占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法制新聞報道對象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從以往的新聞報道中可以發現其報道對象主要是針對訴訟以及犯罪方面的,內容主要是與罪、罰有著很大的聯系,更傾向于是政法新聞報道;而現在的對象范圍是從政法部門到社會生活中與法制活動相關的內容,各方面都被涵蓋在其中,這種報道更像是法制新聞報道。從報道的形式來看,傳統的報道主要是以消息和通訊為主,而目前的報道更加注重深度和廣度,就民眾生活中的事情進行報道。法制新聞報道近幾年的報道更加規范化,它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是報道具有法律規范性,它會對法律知識進行宣傳教育從而引導民眾采用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第二是與民眾的利益聯系密切,因為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的意志可以通過法律體現出來,法律的出發點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的合法利益;第三是更加客觀公正,法制新聞報道需要遵守“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以及違法必究”的準則,不能夠感情用事,需要將事實準確的傳達出去。
2法制新聞報道現存的問題
上文對于法制新聞報道有了基本的介紹,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制新聞報道有了更好的發展。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接下來就對法制新聞報道中現存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2.1娛樂化和暴力性。法制新聞報道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媚俗化的傾向,它對于社會發展存在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因為低俗的報道是為了迎合受眾的低級趣味,越來越多的媒體將這些具有沖擊性的信息作為重點來宣傳,將法治新聞中存在娛樂性的因素挖掘出來。法制新聞報道的暴力性主要是指報道對于血腥暴力場面、犯罪分子犯罪的過程進行描述,這些報道不會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可能會誘發犯罪行為的出現。故具有娛樂化以及暴力性的法制新聞報道是需要盡可能規避的。2.2報道的深度不夠。法制新聞報道與社會性新聞報道不同,它不僅僅起到傳播新聞的作用,同時還具有剖析案件、宣傳法制的功能,這要求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要對其進行深度的剖析。在我們的生活中,深度報道不夠的現象是極為常見的,它雖然可以將新聞事件傳達給受眾,但是案件背后的社會背景、新聞人物的心理等沒有進行分析,這使得受眾對于該新聞事件的了解是不全面的,他們無法對該事件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這會導致法制新聞報道的警示作用以及人文精神無法彰顯出來。2.3記者缺乏法律知識。記者缺乏法律知識對于法制新聞報道的影響是極大的,這會導致新聞報道的專業水平較低。我國存在部分記者對于國家的法律并沒有較為深入的認識,掌握到的法律知識相對比較匱乏,這使得他們在報道的時候呈現出一種不專業的模樣,這最終會導致新聞報道的普法性大大降低。比如說,有些記者因為缺乏專業的知識將犯罪細節過于詳細的描述出來,這可能會導致出現媒體審判的情況。2.4題材范圍局限。法制新聞報道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但是其報道的題材的范圍還是較為局限的,一般報道的都是犯罪事件和揭露社會陰暗面的內容,這可以提高民眾對于犯罪危害性的認識,但是這會導致民眾對其其他的違法行為不了解。法制新聞的報道應該講究廣泛性,除了對于犯罪事件的報道,還需要報道與民眾生活相關的法制內容。2.5新聞記者法律知識欠缺。如今,我國少數法治新聞記者所具有的法律知識比較欠缺,對國家法律認識不夠,從而導致。同時在法制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記者對法律規定不夠了解,對犯罪細節描述不夠詳細,一味的對犯罪嫌疑人實施有罪推斷,存在“媒體審判”的嫌疑。實際上,向人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是法制新聞報道的主要目標,此時就需要新聞本身滿足法律規范和要求,新聞記者在實際報道中,要明確法律界限,對法律知識給予準確的應用。例如,在描述罪嫌疑人判決結果時,不能直接稱之罪人為或罪犯、詐騙與欺騙,因為兩者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因此,當新聞記者法律知識欠缺時,將無法向人民群眾進行法律知識點的準確傳達。
3法制新聞報道的優化措施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法制新聞報道的現存問題主要有娛樂化和暴力性、報道的深度不夠、記者缺乏法律知識以及題材范圍局限這幾個方面,根據這些信息并聯系實際生活可以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高的優化措施,接下來就對法制新聞報道的優化措施進行思考討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3.1強化新聞行業的自律。媒體在進行法制新聞報道的時候有時候過于追求吸引力而使得新聞報道的主題偏離了正確的方向,這對于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故強化行業自律是我國媒體開展法制新聞報道中需要做好的工作。第一,媒體需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媒體充分發揮其輿論監督功能和社會服務職能,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將社會熱點呈現給受眾;第二是新聞行業組織發揮監督作用,新聞評議會的建立可以就媒體的法制新聞報道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從而達到強化其自律意識的目的。3.2媒體發揮把關職能。媒體發揮自身的把關功能,不是將新聞報道新聞價值的高低來作為依據的,而是根據做好真實性等基本把關工作。媒體還需要和其他內部的管理機制聯合起來推動把關工作的進行,比如將法制新聞報道的質量納入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中去,如果出現了過度娛樂化、暴力性等新聞報道,需要在撤稿后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處理從而保障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3.3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宣傳工作開展之前要先確定其正確的輿論導向,因為法制新聞是作為政府和黨的發聲體,它在人們心中有著很高的權威性,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輿論導向的確定后需要將其和輿論引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這可以更好的獲得大眾的支持和喜愛。在進行事件報道的時候,對于典型事件的描述是必要的,同時還要就其處理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讓受眾可以對這些法律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3.4法制新聞報道內容貼近民眾。新聞報道首先需要確保其真實性,在對案件描述的時候融入一些法律知識,這使得受眾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相關的法律知識。因為有些法制新聞的報道會對犯罪的過程進行詳細的描述,報道的側重點選擇錯誤,這會導致整個新聞具有負面化形象,不利于法治新聞報道的社會功能發揮出來。報道者應該在還原事件的基礎上將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原有等進行剖析。3.5強化人文關懷。法制新聞報道的受眾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故在報道內容的選取上要貼近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從而使得受眾可以產生一種代入感。通過這種方式對于案件進行描述可以讓受眾在了解新聞事實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受眾的興趣。從法制的角度對其進行剖析的時候向受眾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可以贏得群眾的喜愛。3.6提高法制新聞報道相關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在進行法制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記者既要了解和掌握新聞知識和業務外,還需要掌握法律知識,并深入、系統的學習各個行業的知識內容,以提高法制新聞報道工作的有效性。同時,法制新聞報道記者還需要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提高其內涵和素養。在進行法制新聞報道時,新聞記者需要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在法制事件報道中充分展現自身的職業道德,并遵循法律規定。在法制新聞報道時,要詳細描述事件發生的全過程,并突出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避免群眾對法律知識產生誤解。
4結論
總的來說,整篇文章對法制新聞報道的現存問題以及優化措施進行思考分析,法制新聞報道對于法制建設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民眾的需求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來。通過采取合理的措施來開展法制新聞報道的工作,可以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將法制觀念傳遞給受眾提高受眾的法律意識,制作出大眾所喜愛的法制新聞,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段媛媛.如何做好新時期法制新聞報道[J].中國廣播,2015(8):70-72.
[2]趙亮.法制新聞報道應注意的問題及措施[J].新媒體研究,2016,2(11):172-173
[3]劉若松.淺談法制新聞報道的新特點與存在的問題[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05-206.
[4]霍瑞.法制新聞報道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淺析[J].才智,2015(28):268.
作者:路香燕 單位:山西法制報社
- 上一篇:基層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內控建設分析
- 下一篇: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品牌建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