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信息化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21 03:40:08
導語: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信息化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在線開放課程進行分析,探討其在實踐中呈現出的效能、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改進原則和具體措施,以期對在線開放課程如何應用于信息化教學改革有所助益。
關鍵詞:在線開放課程;在線課程;教學改革;信息化
傳統教育教學注重應試,強調答題技巧、答題思路和考試成績,教育的全面性被忽略。開放課程設置更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兼顧理論和技能,因此,對于一些人文類的非專業性課程,完全可以置入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使更多師生有隨時隨地學習的機會,彌補傳統課堂和教學模式的不足。
1在線開放課程在信息化教學改革中的效能分析
1.1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線開放課程注重信息資源共享,具有應用面廣的優勢,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有利于整合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連接理論與實踐,打通課內課外的壁壘,師生均可借此平臺獲取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終身學習,是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在線開放課程強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包容不同的教學與學習風格,是“有教無類”在互聯網時代的絕佳示范。尊重個性的特點使在線開放課程形式更多元,結構更彈性,內容具有系統性,但又能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現,使熱衷不同學科領域的學習者都能各取所需。學習者的自主性得到保障,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得到有效保障。1.2有利于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教師能夠借助在線開放平臺展示學科領域或一個行業內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和理論進展,展示方式更加靈活,展示的內容更加多樣化。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擺脫傳統線下課堂教學的束縛,能夠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項目,選擇不同的研究方式和課題。學習和研究真正成為了無所不在、無時不可的樂趣。教師也能夠利用在線開放平臺上的課程資源進行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和案例式教學等新的嘗試,并不斷優化。1.3有利于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在線開放課程是“互聯網+教育”的實際體現,有利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者的全過程都有相應的日志數據。從個體來看,這些數據有利于判斷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學習內容的傾向性并對學習結果有更全面的評價。從大數據角度,對大量學習者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一個群體的學習傾向,學科選擇的趨勢及學習時長、學習效率和學習速度等量化數據的中位數,有利于反饋到在線開放平臺上,督促其優化,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統計數據使不同地域的人們對學習效果有了更加客觀的評價的可能,學習者有更多的機會看到與自己類似的學習者的績效表現。另外,全數據記錄的學習過程和最終學習成果的全面評價,打破了書面考試的決定性作用,使教師能夠更加全面評判學生,完善課程架構,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重點、難點,改進教學效果。
2在線開放課程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2.1在線開放課程與學生實際學習需求不完全匹配。全面性是在線開放課堂的主要特點,其教學和課程計劃的設定、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呈現上面無法全面覆蓋學生的實際需求,也不能完全滿足現有的教學目標。有調查發現,一多半教師認為目前的在線開放課程過于碎片化,基礎通識課和專業課程的區分界限不明顯、整體課程質量良莠不齊,對于初學者來說難以分辯。而針對學生的調查,則發現學生對在線開放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感興趣,但課時過長,部分內容過度專業化,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無法保持較長的專注力。2.2信息化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工作不能全面配合。相對于傳統教學方式,在線開放教學的“教”與“學”之間無法實現直接順暢的連接,因此,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師需要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術,這變相增加了教師的教學任務,而對于長期處于線下教學體系的教師來說,在掌握系統化的線下教學模式基礎上,再來嘗試線上開放課程,顯然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導致教師心理壓力較大,教學水平反而難以發揮。2.3線上開放課程考評機制和保障措施仍需優化。在線開放課程的信息化教學使教學效果無法保證,教師無法實時獲取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師生在課后的及時交流也被阻斷,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難以評價。雖然目前有比傳統評價方式更精準的數據評價標準,但一些數據無法評價的內容卻難以體現。
3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原則
3.1既要引進資源,也要關注自主開發。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初期,學校自有資源有限,相應的開發人才體系和團隊也尚未搭建完成,可以借鑒其他院校的優質資源,廣泛引入,從而引導本校教師對已經成熟并得到認可的線上教學資源進行研究,分析課程架構和計劃,探索混合式教學和翻轉課堂的可能性。3.2既要重視建設,也要強調應用。無論是精品資源課程,還是一般網絡公選課程,都離不開合作共享和開放性。要促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不但要提供師生交流互動的渠道,也要增加學科測試和作業評價環節。要在不違背高校教育教學主旨思想的前提下,優化線上課程內容,拓展線上平臺功能,構建線上線下一體的教學模式,為大數據提供內容,用大數據挖掘信息,推動課程的持續更新和優化。
4在線開放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措施
4.1大力支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離不開教師,而只有轉變觀念,教師才能真正參與其中,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統籌規劃課前到課后的整個教學計劃,避免將在線開放課程變成搬到線上的傳統課程。因此,學校要開展工作,打造專業的線上開放課程研發團隊,配備專業的技術支持,最大程度地確保在線開放課程的質量,并使其成為教師轉變思路、更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技能、優化教學效果的推進器。而專業技術人員則是在線開放課程技術的重要保障,負責處理具體技術工作,使教師專注于教學,而不被技術拖累。4.2因地制宜地開發在線開放課程內容。在線開放課程應當跳出傳統課堂教學的束縛,成為更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展示區,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互動關系是在線開放課程的指導原則。從學校角度來講,要充分借助這一契機,鼓勵學生走出教室,主動實踐。同時,要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廣泛尋求意見,從而探討更適合本校、本區域的在線開放課程。4.3不斷完善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在線開放課程目前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其要求學校根據自身教學實際,結合在線開放課程數據的獲取和呈現方式,設計有效的評價機制,使師生教學過程的表現與教學效果和學習成績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評價模型,客觀反映在線開放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只有這樣,在線開放課堂信息化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在線開放課程是“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趨勢,對院校來說,要注重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建設,要兼顧理論與實踐,借助這一新型的教育教學平臺,推動高校教學體系建設和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使高校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學生能夠真正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任鎖平,2015.MOOC背景下的高職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1):10-13.
王維,2017.MOOC應用中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
作者:朱路紅 單位: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中國畫教學資源庫建設探析
- 下一篇:高職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