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下農村體育活動調查分析

時間:2022-07-31 03:11:51

導語:新農村建設下農村體育活動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下農村體育活動調查分析

摘要:本研究以衡陽地區的基層農村居民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觀察、數理統計和邏輯分析等方法對衡陽農村體育的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研究,根據調查結果可知,目前衡陽地區的農村體育的基本現狀是:村民對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新農村建設”“終身體育”“全民健身工程”等政策和法規的認知度不高,且不同群體之間存在差異;村民體育消費水平偏低;參與的體育活動項目內容簡單枯燥,多選擇一些對場地要求簡單的項目進行;政府部門的缺乏相應的體育專職機構;農村體育場地設施極度匱乏;農村體育活動的經費不足等。依據衡陽當前農村體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便為衡陽市農村體育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衡陽市;新農村體育;現狀;對策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明確提出了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隨后,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下發了《關于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意見》,要求各級體育部門將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作為當前及今后時期的重要任務。《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明確了21世紀前10年我國體育的指導思想、基本戰略和奮斗目標,并提出:10年內,大眾體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體育人口達總人口的40%左右。而我國農村體育人口相對城市而言差距甚遠。“沒有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就沒有全國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同樣,沒有新農村體育的發展,就談不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由此可見,開展好農村體育將對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新農村體育的發展研究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根據調查衡陽農村人口占的比重較大,經濟發展滯后于湖南其他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緩慢。體育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農村的發展。因此,本文選取衡陽地區的農村體育發展做調查研究,其研究的結果在理論上可以給衡陽新農村的文化建設添磚加瓦。所以,找到并解決衡陽地區農村體育建設存在的問題將對湖南省的新農村建設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本次調查對象是衡陽地區3個鄉,5個街道下屬的77個行政村和27個社區的村民。1.2研究方法1.2.1文獻資料法。即通過互聯網、圖書館查閱并收集有關新農村建設,新農村體育的文獻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概括,為本文的研究、設計和構想提供堅實的基礎。1.2.2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我們針對此次研究設計“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衡陽地區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現狀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抽樣法進行調查,本次隨機抽樣的對象包括了農村打工人員,務農人員,閑散人員,可認為本課題調查對象反映了衡陽地區農民這一群體的基本狀況與特征。1.2.3專家訪談法。對村委會有關領導及有關專家進行訪談,了解村委在開展體育活動過程中要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難題,并對他們提出的有利于農村體育活動開展的建議編輯到我的研究內容中,為有關決策部門提供相關資料。1.2.4數理統計法。對調查獲取的有關數據進行統計,運用辦公軟件MicrosoftExcel2003進行數據錄入和數理統計,得出有效和有用的數據,才能更有效的開展農村體育活動。

2結果與分析

2.1村民閑暇時間的活動情況

從調查數據來看,衡陽農民閑暇時間的主要活動內容為打牌、串門聊天、體育活動所占比例為40.1%,32.1%,14.5%,依次排在前三位,并且閑暇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很少。當前農民玩牌和聊天為主要休閑活動。衡陽農民閑暇時間較多,但對閑暇的利用尚處于較低的水平。如何讓村民的閑暇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這一習慣培養出來,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問題。

2.2村民對自身健康的認知和對體育活動作用的理解

2.2.1不同文化程度對于“新農村建設”“終身體育”“全民健身綱要”的認知情況。從調查數據來看,文化程度與村落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及“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了解程度有關,且表現出較高的相關性。文化程度越高的村落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上表現出的關注性越高,反之,則越低。具體表現為:具有高中以上和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的村落農民對以上政策的了解和認知水平上優于其他群體,具有小學及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村落農民對政策的了解和認知程度上選擇“不知道”選項的比例占有絕對優勢。2.2.2不同文化程度的農民對影響自身健康因素的理解。從調查數據來看,不同的文化程度對影響自身健康因素的理解存在差異,文化程度高的群體對于自身的健康看法比較全面、具體,而文化程度低的群體對自身健康的看法相對偏頗。這與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有一定程度關聯。村民的文化程度對其在自身身體健康影響因素的判斷上產生影響,具體表現為:具有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村落農民認為“醫療保障"是最重要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認為“體育鍛煉”是最重要的,可見,知識結構的不同,對體育鍛煉的理解也不同,在體育本身最直接、基礎的健身作用上的認知也存在差異,因此,提高村落農民的知識積累有利于體育在農村的開展。

2.3衡陽地區農村體育活動的狀況

2.3.1衡陽農村村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從調查數據來看,參加體育活動的有153人,占總人數的32.9%,其中男性43人,占被調查男性的30.9%,女性110人,占被調查女性人數的33.7%。不參加體育活動的共有312人,占總人數的67.1%。男性不參加體育活動的有96人,占被調查男性的69.1%,女性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有216人,占被調查女性的66.3%。從調查結果看,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在衡陽農村中偏少。2.3.2衡陽農村人口的體育消費情況。從調查數據來看,每年沒有任何體育消費的有69人,占調查人數的14.8%,每年消費在100元以下的有203人,占調查人數的43.7%,每年消費在100~400元的有168人,占調查人數的36.1%,每年消費在400元以上的有25人,占調查人數的5.4%。數據表明衡陽農村村民的體育消費水平比較低,甚至一部分人沒有體育方面的消費。

2.4村民參加體育活動的場所選擇

從調查數據來看,村民進行體育鍛煉的體育場地依次是公路、自家庭院、田野或河邊,而選擇附近中小學的體育場地或者公共體育場地進行體育活動的相對較少,選擇收費體育場地進行體育活動的更少。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農村可以開展體育活動的設施、場地數量罕見,受經濟發展水平等一些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的場地設施資源不均衡。

2.5衡陽地區的體育活動組織管理

2.5.1衡陽地區體育活動的經費來源。從調查數據來看,衡陽體育活動及場所建設的資金籌集主要來源于民間組織的募集。45%的人認為經費來自于民間組織的募集,20%的人認為經費來自政府或村委會的撥款,16%的人認為經費來自企事業單位的贊助,14%的人認為經費來個體工商的贊助,5%的人認為來自于村民的集資。由此可見,民間組織在資金的募集方面發揮大巨大的作用。2.5.2衡陽地區的農村體育組織管理的狀況。從調查結果顯示的數據來看,衡陽地區的農村體育活動的組織以應付上級檢查為主。通過對有關領導的訪談,發現基本上很少有鄉鎮有體育管理機構,更沒有專門的體育管理機構,當然也沒有專門負責體育工作的干部,只有少數村安排有干部兼職體育工作。總體來說,衡陽地區村落體育的組織化程度比較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6影響村民參與體育訓練的主客觀因素

2.6.1主觀因素。從調查數據來看,影響村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觀因素是“沒興趣”“怕人笑”,這說明村民參加體育活動受農村傳統文化的影響比較大。因此,逐漸改變農民的體育觀念仍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2.6.2客觀因素。從調查數據來看,影響村民參與體育活動的客觀因素是沒場地、沒時間,由此可知,加強農村的基層體育場所建設、改變農民傳統觀念和提高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是改變目前衡陽地區農村體育現狀的主要措施。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衡陽農民對于“新農村建設”“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終身體育”“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國家推行的相關政策和法規的認知程度低,而且各群體間存在差異。農村體育人口比例較低,各個群體間的體育人口數量分布不均衡,文化程度高的優于文化程度低的。村民的閑暇時間較過去更多,但是,他們在閑暇時間選擇的活動方式以看電視、聊天、打牌為主。村里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村民大都在大路上、自己庭院、田間和小河邊等一些非體育場所進行體育活動。農村體育活動組織嚴重缺乏,絕大多數行政村沒有體育組織。村民的體育活動經費來源主要依靠民間組織的募集和政府撥款,僅靠這些經費的投入遠遠不能夠滿足當前農村體育活動開展的需要。政府部門對于農村體育組織管理的“缺位”造成農村集體體育活動少,村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3.2建議

3.2.1以國家大力推行的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大宣傳力度,建構多元宣傳服務體系。各地政府部門應通過各種宣傳方式,采用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對“新農村建設”“全民健身工程”“終身體育”“全民健身綱要”等相關政策進行宣傳。通過宣傳帶動農民樹立“健康就是財富”,參加體育鍛煉就是投資健康的觀念,使參與體育鍛煉成為農村居民的自覺需要。

3.2.2建立健全衡陽農村的體育場地基礎設施。調查中發現衡陽地區的農村很少行政村有體育基礎設施。場地設施是農村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長期以來,由于受到體育場地設施的影響,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受到抑制。新農村體育事業要想有長足的發展應以體育基建為突破口,(下轉第30頁)宣傳和培訓,使更多的農戶能夠掌握新型的農業生產技術,盡早實現現代農業的機械化,能夠促進農產品品質的提升,同時提高農戶進行農產品生產的工作效率,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發揮區域內農業生產先進集體或者人物的帶頭示范作用,加大對其生產經營方式的宣傳,讓其他的農戶和客戶都能夠對先進的生產經營經驗進行學習,促進自身的發展。另外,還需要加強對社會工作的法律意識宣傳和普及工作,使更多的社會公眾能夠具有強烈的法制觀念,在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能夠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在進行訂單農業的操作時,能夠利用自身的法治理念,嚴格規范訂單合同,使訂單農業的生產者和經營者,能夠認真履行合同中規定的責任和義務,使訂單農業能夠在法治的保障下健康發展。結束語貴港市具有明顯的區域農業資源優勢,其農產品資源豐富、種類多樣,在積極推進現代化農業生產形式的進程中,訂單農業的實施能夠有效的促進農產品生產的商品化、標準化以及規模化,政府部門要完善訂單農業發展機制,建立科學訂單農業發展體系,扶持農產品龍頭企業參與訂單農業的生產經營,發揮其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轉化訂單農業的傳統經營模式,培育具有影響力的農業產品品牌,加強訂單農業宣傳培訓,為訂單農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基礎和發展環境等多種形式來促進訂單農業在本市的科學健康發展,實現本市農業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共同發展,使訂單農業的生產者能夠實現更高的農產品經濟價值,經營者能夠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當地社會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肖武勝 單位:成都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焦民赤,薛興利.訂單農業中農戶違約行為的博弈分析與規避策略[J].山東社會科學,2015(6):122-126.

[2]董翀,鐘真,孔祥智,等.訂單農業對農戶的影響總是有效嗎?———買方壟斷和非壟斷市場訂單農業參與效果的對比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4):16-23.

[3]王暢,丁甜甜,王婧,等.農戶對訂單農業貸款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以壽光市紀臺鎮為例[J].山東農業科學,2015,(7):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