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思考

時間:2022-09-07 08:30:30

導語: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思考

摘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然后論述了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對策,希望研究內容對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創新

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是社會發展的重點。農業發展進程能夠進一步展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同時還能夠促國家社會秩序穩定和糧食安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進行深化改革,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巨大機遇和挑戰,尤其是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存在的不合理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需要結合當前經濟發展形勢,積極探索合適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促進農村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1農業經濟發展趨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思維模式逐漸由傳統農業經濟向現代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方向轉變。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并逐漸實現了農業生產現代化。采用農業機械設備代替了傳統以人工勞作為主的生產模式,在農作物生產、銷售和精加工等方面進行創新。隨著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應用和逐漸深化發展,農民群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逐漸提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樹立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此外,在全新的歷史時期,農業經濟信息技術逐漸應用到農業發展領域,加強農業經濟發展的信息化,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1]。

2存在的問題

2.1機制不完善。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廣大基層地區和農村偏遠地區農業經濟體制和經濟觀念還不能很好適應現階段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在具體的經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呈現嚴重滯后現象。由于管理體制不完善,導致農村社會各種矛盾加劇,損害農民經濟利益現象經常發生。由于農村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大多數以人工方式和手工方式開展。雖然現代化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向著農村延伸,并取得了一定創新和進步。但從總體的普及和應用力度方面來看還遠遠不足,并且與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步伐不相適應[2]。此外,在有些地區雖然配備了現代化設備,但這些設備應用程度較差,并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作用,常常被放置在一邊,很多工作仍然習慣于采用傳統的人工處理模式。而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在財務數據收集、財務處理和整合等方面工作效率低下,也缺乏足夠的精確率和準確度,這就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高效開展。2.2重視程度不高。近年來,為了進一步解決“三農”問題,國家和黨中央出臺各項規章制度,農業經濟受到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并針對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制定了相應的規定和措施。但是這些規定和措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存在執行不到位的現象。尤其是農業人員,缺乏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嚴格制定相應規章制度,農業經濟管理質量較差。同時農業管理人員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嚴重滯后,不能緊跟現階段市場經濟變化和及時作出調整,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2.3專業素質較低。在很多地區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結構單一,甚至有些工作人員缺乏對農業經濟管理的充分認識和了解。不能結合地區農業發展實際,切實做好相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差、受教育水平不高和工作不積極,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缺乏發展動力。目前,我國已經加大了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國家層面也制定了很多與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相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規定。但這些規章制度在具體落實和執行過程中卻存在執行不到位現象。其主要和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素質較低,工作能力較差有很大關系。很多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缺乏科學認識,在工作過程中不能嚴格執行相關規章制度,工作不積極,效率低下。

3創新對策

3.1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應該重視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這是保障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社會秩序穩定的前提。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應該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進一步對農村經濟管理模式進行轉變,對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進行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在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過程中要注意進一步貫徹和實施現代農業發展理念,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實現農業經濟結構轉型。同時要進一步實現農產品多元化發展,由過去的農產品初加工,向著精品加工方向轉變,從而更好促進農業經濟發展[3]。3.2創新群眾利益管理方式。經濟對促進農業發展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而農民群眾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主體。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不能忽視此群體,要將此群體納入到經濟管理制度體系中。近年來,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中,損害農民群眾經濟利益的時有發生,很多地區的政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導致農村社會矛盾激化,影響到農村社會秩序穩定[4]。由此要進一步創新群眾利益管理方式,各地區政府應該以保障農民群眾利益為出發點,進一步加強各個部門經濟職能和服務職能轉變,以解決農民群眾基本權益要求為出發點,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切實維護好農民群眾利益。3.3創新管理團隊。農村經濟管理質量不高,主要是因為管理隊伍專業素質低下造成的,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就必須對管理隊伍進行創新[5]。政府部門要進一步重視,加強對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教育,不斷提升現有管理隊伍基礎素養和制度政策執行能力。如可以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將培訓效果納入到工作人員的年度考核體系中,將其與工作人員的薪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相掛鉤。此措施不但能夠提升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而且還能夠進一步拓展工作人員專業知識,使其能夠緊跟時展要求[6]。

4結束語

農業經濟管理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農業經濟的發展,能夠有效帶動國民經濟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進程。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將其解決,從而不斷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推動國民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建文.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21):21-22.

[2]喬居鳳.試論農業經濟管理存在問題與應對策略[J].山西農經,2017(21):56.

[3]高慧.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途徑分析[J].山西農經,2017(21):60.

[4]李素紅.試析農村農業經濟管理與發展[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0):175-176.

[5]袁淑敏.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4):268.

[6]孫希貴.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農業工程技術,2017(2):72-73.

作者:王瑞芝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