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社會管理研究

時間:2022-08-20 09:32:57

導語:新農村建設社會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社會管理研究

摘要: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為天津農村社會管理發展帶來了積極的推動效應,為推動地方治理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會。識別當前天津市農村社會管理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是未來提升公共服務與社區治理的關鍵和前提。文章系統梳理了當前天津市農村社會管理中所面臨的問題,并歸納了六個方面,為下一步社會治理提供發展方向。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農村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社區治理

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了天津地區的“村改居”建設與農村地區的發展。同時也對天津農村社會管理職能與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理解當前天津市農村社會管理所面臨的挑戰對于開展農村社會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發展社區治理的先決條件。本文對天津市農村社會管理建設所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進行了梳理,從六個方面對天津市的農村社會管理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進行分析。

一、天津農村社會管理面臨的挑戰分析

(一)社會管理與服務事業的投入不足。2007年,天津財政支出為839.31億元,較上年增長19%,遠低于發達國家投入社會管理的比重,投入明顯不足。相比之下,1971年美國政府支出中用于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收入保障及基層社會管理與運營的支出比重超過40%,1974年超過50%,1995年超過60%,2002年已經超過了65%。而12個涉農區縣的教衛文體總支出為58.9億元,僅占全市教衛文體總支出37%。12個涉農區縣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經費支出分別是44.5億元、11.9億元和2.5億元,分別占全市相應項目的40%、36%和15.6%。(二)農村地區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尚不完善。現有的教衛文體專項規劃重點在城市,農村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事業發展規劃與城市的專項規劃銜接不暢。因此,需要編制一個統籌農村地區社會管理與發展的整體規劃,強化規劃落實,確保規劃的事實效力。公共服務設施供給的前期規劃、中期建設和后期運營需統籌考慮,尤其是不能忽視公共服務設施建成之后的運營和管理,在社會管理過程中,要避免資源浪費,確保資源的有效、合理、可持續利用。加強部門間的統籌協調機制,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監理在政府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基礎之上,包括與規劃、土地、建設以及區縣政府和市區兩級專業主管部門,如教育、衛生、體育、文化等。不同部門間需加強統一協調和銜接,建立政府間協同機制,統籌配置和整合行政資源,為農村社會管理創新活動創造條件。(三)農村社會管理與服務發展不均衡性依然存在。在對天津農村地區的社會管理發展的調研中,作者發現當前各個地區間存在一定的發展不均衡。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東部農村地區社會管理發展較快,例如:武清地區、東麗地區的鄉村發展相對較快;第二,天津市區周邊地區的農村社會管理發展較快,東部地區人均收入較高,經濟發展較快;第三,“村改居”后的試點地區的社會管理服務建設速度快,完善性較好,村民對于社區需求和期望值也更高、更多元化。第四,北部地區的農村公共服務發展較慢,人均收入相對較低。(四)弱勢群體、老年人問題是當前天津農村社會管理中的關注重點。隨著我國逐漸的老年化,養老問題已經日益成為我國的重要社會問題,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隨著城鎮化發展,大批年輕勞動力進入城市,老年人、婦女、兒童以及失能人群正在成為留守人員的主體,如何保障弱勢群體的利益,例如: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就變得更加緊迫,在進一步的調研中,作者發現在“村轉居”新型社區中,老年人協會是重要的民間社團,其與居委會共同對老年生活加以幫助并提供服務,并為失能人群、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服務和幫助。但在北部地區以及周邊區縣的一些傳統村落中,老年人協會并沒有完成建立起來,雖在一些地區形成了一些以老年人為主的社團,但老年人問題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注意。未來,加強這些地區對老年人的關注無疑是重要的服務工作。(五)醫療服務是當前天津農村社會管理與服務中重點問題。妥善解決醫療服務,改善醫療條件,增加醫療設備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正在變得日益迫切,近年來,天津市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綜合性的醫院,致力于改善市民的就醫問題,同時,這些醫院的不斷外遷也客觀上體現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對于改善周邊村鎮的醫療條件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應。但這一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天津市周邊村鎮的醫療條件。如何解決廣大農村地區的需要,是當前天津市醫療服務再提升的重要問題。而醫院、衛生站的建設被村民們視為當前緩解醫療服務壓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城市醫療資源,特別是衛生站在全市村鎮中的布局將是提升天津市醫療水平、惠及民生的重要任務。(六)提供便民服務與就業指導、培訓。是未來我市農村社會管理發展的重要工作雖然天津市的“村改居”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便民服務的問題,但考慮到當前“村改居”建設的進度和整體情況,仍有大量農村地區需要改造建設,因此,提升便民服務的工作還應進一步加強。結合前期天津地區的“村改居”建設情況,應考慮在改造過程中,一次性解決便民服務、就業指導與培訓等相關輔助服務。這些措施不但直接有利于“村轉居”建設的平穩開展,同時,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因此,就業培訓工作如何落實到村一層級的單位將是社會管理工作中需要考量的重要問題。

二、討論與總結

本文結合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天津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的發展現狀,通過前期調研識別了天津市農村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六個挑戰,分別是社會管理與服務事業的投入不足、農村地區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事業發展規劃不完善、農村社會管理與服務發展不均衡性、弱勢群體問題、醫療服務問題、便民服務與就業指導、培訓不足。下一階段,天津市在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管理中,應以此六類問題為基本方向,不斷推動城市社會治理的發展。努力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包括:第一,加大農村社區治理的資金投入,在保證政府資金注入同時,通過創新型的融資模式與社區開發模式,吸引外部資金助推農村社區發展;第二,優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平臺建設,注重服務系統化、精細化發展,提升服務的前瞻性,做好社區治理的上層建筑設計;第三,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關注弱勢群體,凸顯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村民的主觀幸福感;第四,推動農村社會組織專業化發展水平,通過公共資源的再分配,在服務主體、服務方式、服務流程等方面開展創新實踐;第五,建立農村社會管理績效評估體系,從村民居住滿意度、社會管理效率、專業服務水平上全面系統衡量農村社會管理水平,形成專業、系統、全面、客觀的評估與監督體系;第六,推動農村社會區文化活動開展,提升村民的居住滿意度與社區認同感。

作者:楊行 單位:天津城建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