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生物課堂的作用

時間:2022-05-12 03:12:34

導語:生活情境在生物課堂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情境在生物課堂的作用

一、結合調查活動創設生活情境

運用調查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有效的營造一種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了解生物課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可以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此種情況,只要有合適的機會,我都會結合社會調查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如在《環境對生物的影響》一節的教學中,我結合社會調查為同學們營造這樣一種生活情境:讓大家對學校周邊的環境污染現象進行細致地調查,并分析污染源,對生物有哪些影響等。具體實施時把學生分為幾個調查小組,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調查項目。如,噪聲和污染對動物生活的影響、紫膠廠排放的污水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香煙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等。確定調查項目后,讓各個小組自行制訂調查方案,通過調查撰寫調查報告。他們在調查過程中非常積極,如選擇香煙對身體健康危害的小組,到醫院調查香煙引起的多種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數量以及患肺癌的幾率;到社區調查抽煙人群的比例以及區域香煙銷售點的銷售數量等。通過相關的社會調查,同學們深刻地感受到環境對生物的嚴重影響。又如在教學“遺傳和變異的現象”一節時,課前布置學生回家觀察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和他們比較性狀特點,如:皮膚的黑白、有無酒窩、有無耳垂、慣用左右手等,并填寫“人類六種遺傳性狀調查表”,通過學生調查,讓他們更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課堂教學中學生踴躍參與,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結合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

多媒體的應用,為初中生物課堂營造生活情境提供了很好的輔助手段,它可以完整地再現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事物,為我們的課堂增添生活的色彩。因此,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成了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鳥的生殖和發育》一節的教學中,針對同學們對鳥類都比較熟悉,但對鳥類的生殖和發育并不了解,課前上網搜集關于鳥類生殖和發育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同學們看。由于第一次細致地了解到鳥類的生殖和發育,他們都很感興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如,在《水中生活的動物》一節的教學中,我亦在互聯網上搜集了很多生活在水中的動物的視頻,有常見的四大家魚、黃鱔、泥鰍、帶魚等,這些都是同學們在生活中常見也常吃的水中動物,看到這些動物的時候,同學們難免會產生一種熟識感。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結合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的時候,教師必須要提前制作與課本內容相符合的課件,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相反會影響教學效果,這點是大家特別需要注意的。

三、結合角色扮演創設生活情境

在課堂教學之余,我發現有的同學具有進行角色扮演的天賦。這對我有所啟發,何不結合角色扮演在課堂中營造生活情境呢?沒想到這種教學方法一經實施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的教學中,事先安排同學們預習課本,并根據課本內容編撰相關短劇,突出“傳染病及其預防”這一主旨。任務布置下去之后,同學們自行分為了幾個學習小組,并根據感冒、咳嗽等常見傳染病進行了角色扮演。在課堂上,各組輪番上場,表演非常成功。記得有一組的表演是這樣的:李明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不停地咳嗽,他的咳嗽聲引起大家的關注。在課間的時候,同學們都來獻計獻策,有的讓李明多喝水、有的讓李明回家去多喝冰糖雪梨、有的讓李明以后要多加鍛煉、有的讓李明多穿衣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關咳嗽的治療和預防方案,讓李明很受感動。又如,在教學《人的性別遺傳》一節時,課前布置學生去準備與本節知識內容相關的小品,內容要突出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當時(2008年)我們學校實行課改,向山東省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學習。在課堂上學生的扮演讓我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小品的主要內容是:有四個人,即三個孩子和爸爸。首先三兄妹分別介紹自己名字及含意,大姐叫“招弟”,二姐叫“又招”,弟弟叫“壯子”,表演出爸爸對兩個女孩和男孩不同的態度。學生自編自演的小品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教學的效果特別好。結合角色扮演創設生活情境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是因為這種生活情境創設方法比較貼近同學們的性格特點,讓同學們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生物知識,更有利于他們對相關生物知識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同學們在進行角色扮演的預演之前,教師要適當地進行指導,避免同學們所進行的角色表演偏離教學主題,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利用諺語、謎語創設生活情境

諺語、謎語將一些深奧的道理變得通俗易懂,把學生熟悉的一些謎語、俗語、農諺同生物教學結合起來。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植物種子的結構》一節的教學中,讓學生猜“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學生猜對后,讓學生分析“麻屋子”、“紅帳子”、“白胖子”分別指花生種子的哪一部分。再如在教學《植物的營養繁殖》一節時,說出農諺:“五九和六九,河邊插楊柳。”意思是春天把楊樹、柳樹幼嫩的枝條插入濕潤的土壤中,不久就可以生出楊樹苗、柳樹苗來,實踐告訴我們,除了用種子繁殖新個體以外,有些植物的營養器官也能繁殖新個體。又如講“生物的遺傳”時,引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遺傳現象)等。這樣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來自于《新課程導學》雜志。《新課程導學》雜志簡介詳見.)

五、結合生物技術創設生活情境

平時認真查閱資料,收集整理仿生學的原理應用事例,運用醫藥衛生、工農業生產中的生物現象、應用情況和國防科技中生物知識的應用等,來說明生物的實用性和學習的必要性。如在遺傳工程方面,科學家們培育出“太空種子”,種出300多斤的“超大型南瓜”;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出了“轉基因鯉魚”等;利用克隆技術培育出“克隆羊”;全世界的“試管嬰兒”已經有30多萬人。在仿生學上,雷達是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原理發明的;飛機機翼的減震裝置,是根據蜻蜓翅膀的平衡原理(即蜻蜓翅膀前緣的“翼眼”)設計的。結合具體情況,認真分析我國、我省、我縣的資源教育,如2013年云南省已在我的家鄉永德縣選定了1萬畝“神十”中草藥龍膽草航天育種基地,下一步將對搭載“神十”上天的龍膽草籽進行4代以上連續定向篩選,直至選出性狀相對穩定的高產、優質、高抗品種,“太空種子”將為我的鄉親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展望生物科學的未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也使他們更熱愛自己的家鄉。除了上述幾種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之外,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結合游戲、動手操作、新聞事件等創設生活情境。只要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就會不斷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本文作者:楊愛英工作單位: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