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4-27 08:03:51

導語:手工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工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眾所周知,直觀教學可以極大地提升教學效率,特別是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其作用更為突出。初中生生活范圍較小,社會閱歷不足,抽象思維能力還較差,對很多地理事物和現象還不能理解,這嚴重影響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果。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是采用自制教具,即“手工地理”。教具可以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去觀察和觸摸,能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為了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筆者結合身邊材料,與學生一起動手做了大量的地理實驗教具,從而讓地理教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可以輕松地學習地理。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和學生一起制作了一個又一個教具,完成了課本上的實驗,讓教學由傳統的教授結論變成了體驗過程,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舉一反三的能力。下面,筆者就介紹幾個比較成功的“手工地理”,希望可以對廣大地理教師有所啟發。

一、地球儀制作

地球儀是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學校雖然有現成的儀器,但自制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材料制作地球儀的過程:在乒乓球的正中間畫一個最大的圓圈,作為地球的赤道。用錐子在乒乓球兩端各鉆出一個小孔,作為地球兩極,要求小孔與赤道間距離相等。用鋼絲穿過小孔,作為地球的軸線,當然要有一定的傾斜角度。用橡皮泥將乒乓球的兩端固定,防止乒乓球脫落,然后利用橡皮泥或者鐵絲做一個底座,固定地球儀。最后用筆畫出經緯線。學生通過學習制作地球儀,可以更好地認識地球,并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去判斷地球上的事物,判定方向,這極大地提升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動手能力。

二、地形模型制作

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山頂、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及其等高線地形圖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理解困難,特別是根本沒有見過大山的學生,他們很難把握和理解這些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準備了橡皮泥,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制作教具。學生跟筆者一起制作大山的過程是十分開心的,這些不起眼的橡皮泥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在制作過程中,讓學生觀察所制作山體的特征,然后講述相應的概念,學生可以更好地記住這些內容。制作完成之后,教師利用小刀將山體劃分成一層一層,并為學生講述等高線的定義,讓學生觀察等高線的特征,尋找山坡的陡緩、凹凸與等高線疏密曲折的關系,最后再分組討論。這種簡易的“手工地理”極大地吸引了學生,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而且印象深刻。

三、自制天氣符號卡片

天氣和生活是初中一年級地理中的內容,掌握天氣符號標識和看懂天氣預報圖是該部分內容的重點。天氣符號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難以記憶的,如何有效地記住這些符號是教學的關鍵。筆者在上課時,利用彩色卡片制作了一套用于表示天氣符號和風向風級的符號卡片,將許多符號制作在一起,形成一套復合型卡片。在卡片中有表示天氣晴、多云、陰、小雨、大雨等天氣符號,還有風向和風級的符號。比如將2~6級的風級符號制作在一張卡片上,8~12級的風級符號制作在另一張卡片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卡片的旋轉和折疊來表示不同的天氣符號,講述不同的天氣,還可以做一張天氣預報圖,讓學生按照卡片上的符號向別的同學模擬預報幾個城市的天氣情況。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不同天氣的相關符號,還能夠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為了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就需要不斷研究課堂教學,掌握教學規律,為學生搭建一個能夠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舞臺。要在課本中尋找亮點,提升教材的育人功能。有效地整合資源,高效地使用教材,提升教學質量,是教師永恒的追求。通過長期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制地理教具,利用“手工地理”提升教學效率,筆者發現,“手工地理”的制作以及使用,其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還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有助于學生鞏固學習過的知識,培養學生愛學習和自己動手、勤于思考的習慣。更難得的是,其可以將教學難點化難為易,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天堂、獲得知識的游樂場。筆者相信,“手工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將會有更多的“手工地理”作品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作者:楊清會 單位: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