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核心素養思考
時間:2022-07-05 09:21:27
導語:高中地理教學核心素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遍推廣,學校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掌握情況越來越重視,這是教育進步的體現,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這對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結合課堂實際和教學內容,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素養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的地理課堂效率更高,讓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培養。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多年教學經驗,對高中地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對廣大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細化知識講解,加強學生區域化認知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有關區域地理的知識,這些知識復雜而繁多,學生記憶起來非常困難。然而學生對地理的區域化認知是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因此教師要通過對地理知識的細節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記憶相關知識,對區域地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師可以對區域地理知識進行分類,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區域化認知更加具有輪廓感和層次感,同時結合一些生活實際和相關的地理案例,充實學生的區域地理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地理的區域化認知。例如在教授“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這部分內容時,學生都知道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然而對于這些工業基地的類型以及形成原因學生是不甚了解的,于是我給學生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以遼中南工業基地為例,它是我國最大最全面的重工業基地,但工業結構逐漸老化,導致了經濟結構單一,管理和技術方面也都出現落后的局面,同時我也從歷史、資源、政治和位置等方面講解了其形成的原因,遼中南工業基地資源煤、鐵、鐵等自然資源豐富,且地廣人稀,對重工業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而遼中南地區在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日本的侵占區,日本也投入了一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使遼中南地區的重工業進一步發展,該地區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發展較早,也為其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條件。通過對這些區域化地理知識的詳細講解,學生能夠對其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這樣在學生以后使用時會更加得心應手,在地理理解上也更具有優勢。
二、結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
地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也是地理教學的最終目的之一。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嚴格貫徹這一點,在講解知識時不斷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對地理的實踐性有所認識和了解,并以此不斷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地理興趣。高中地理中的很多知識都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給學生帶來幫助,因此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在這方面不斷努力。例如在教授“河流地貌的發育”這部分內容時,因為南京市在地球上的位置屬于北半球,依照“南左北右”地轉偏向力的知識,學生能夠很好地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然而對其實際原理卻存在一定的陌生感。于是我帶領學生在周末的時間,乘坐地鐵S3從劉村到馬騾圩,從空中觀看長江兩岸的地貌,去驗證在地理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因為長江流域的河流大都是自西向東的走向,因此常年受到沖擊侵蝕的應該是南側河岸,學生在對南北兩側河岸進行考察分析后,發現南側河岸確實有不同程度的河水侵蝕現象,而北岸則有一定面積的泥沙淤積,河漫灘平原明顯,很是直觀、形象,學生一目了然,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進一步得到鞏固。通過讓學生去感受和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常識,能夠拉近學生與地理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極大地鍛煉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使學生的地理綜合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灌輸環保意識,樹立學生人地協調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素質觀念的改變,環保成為了當今的熱門話題之一,受到了來自各行各界的高度關注。高中地理教材中也涉及到了很多有關環境保護的知識,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一個地區如何做到健康發展,同時還能將環保意識深深灌輸到學生的觀念中,讓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樹立人地協調觀,使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教授“森林的開發和保護”這部分內容時,課本上是以亞馬遜熱帶雨林為例,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影像,使學生認識到森林破壞給人們和社會所帶來的危害,同時也讓學生去談一談自己對森林和植被被人們所破壞的看法,氣候變暖、環境變差、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等一些不良現象學生都有所提及。通過這些反面的作用,我讓學生認識到了破壞環境的壞處,從而引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在平時的班級生活中,我倡導學生不隨地丟垃圾,要愛護公共區域的衛生,在生活中看到破壞環境的情況時要加以制止或舉報,用一系列的小事來愛護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之后我還給學生展示了我們南京市的植被覆蓋率變化,近十年間增長了百分之十以上,讓學生在享受美好環境的同時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在這樣的環境和學校教師的培養下,學生的環保意識和人地協調觀必然會有所進步。
四、引導深度思考,培養學生綜合性思維
地理知識具有一定的復合型,尤其是高中地理知識,一道題中能夠包含政治、經濟、氣候、人口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識,非常需要學生的綜合性思維。教師在講解知識時要引導學生去深度思考,不能只是單純片面去分析一道題或者一個知識點,要讓學生學會從宏觀和全面的角度去思考,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不僅對學生在高中地理階段的學習有所幫助,在其它學科甚至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會對學生大有裨益,能夠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更長遠的發展。例如在教授“城鄉與城市化”這部分內容時,我利用了一些綜合性的題目來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比如在選擇城市聚落的發展區域時,我將區域內的河流、地形、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加入到了題目中去。有的學生選擇了河流旁邊,認為水資源對城市發展極為重要;有的學生選擇了平原地形,認為平原地形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學生各有側重點,而最后我告訴了學生城市最佳發展位置,河流、地形、氣候條件缺一不可。同時我也幫助學生分析了南京市成為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南京位于長江沿岸和中下游平原地區,這樣保證了水源和地形條件;南京還有著古老的歷史,是著名的“古都”之一,這為南京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積淀;現代以來南京又比鄰滬寧杭工業基地,經濟發展條件優越;同時南京的氣候條件和龐大的人口也為南京提供了發展的有利條件。地理教師應該通過對地理事物的綜合分析,來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使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更加穩固與扎實。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階段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迫在眉睫,是一項重要且必要的工作,需要教師去不斷完善和落實。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剖析教材知識,利用課堂條件設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更好地教授高中地理,使學生能夠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接受相關知識。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完善自我,使自己的學習效率更高,在學習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自身地理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紅.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與培養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
[2]董瑞杰.核心素養目標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續發展觀教育教學[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8(01)
[3]雷建國.淺談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地理教學,2016(09)
作者:周蓉蓉 單位:南京市板橋中學
-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 下一篇:淺析高中生物教學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