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學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時間:2022-06-14 09:46:36
導語:概念教學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理概念是對地理事物本質屬性的高度抽象,它深刻反映了地理事物的本質,是學習地理學科的關鍵點。新課改后,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概念更加豐富,但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輕視地理概念教學的現(xiàn)象,難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基于此,筆者就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概念教學的策略展開研究,以期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地理概念的內涵
如果說概念是意識對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那么高中地理概念則是人腦對地理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用來反映地理事物發(fā)展演變或地理現(xiàn)象,如湖泊、海拔、地殼等地理概念發(fā)展演變的過程。在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可按照概念的內涵、性質,將地理概念分為具體概念和抽象概念兩種類型。具體概念是指對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直接描述;抽象概念是指間接與地理事物產生聯(lián)系。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為例,必修一教材主要學習自然地理相關知識,共涉及36個地理概念。必修二教材主要學習人文地理相關知識,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如以工業(yè)概念為核心,分為工業(yè)地域、工業(yè)區(qū)、工業(yè)類型三個維度,形成包括工業(yè)聚集、工業(yè)分散、傳統(tǒng)工業(yè)區(qū)、新工業(yè)區(qū)、原料導向型工業(yè)、市場導向型工業(yè)、動力導向型工業(yè)、勞動力導向型工業(yè)、技術導向型工業(yè)等概念的系統(tǒng)體系。必修三教材主要學習區(qū)域地理相關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各類型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人類社會活動對地理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等,這里涉及的地理概念以綜合概念為主。
二、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學策略
(一)例證概括策略
地理概念是對地理事物與表象的反饋,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記憶。因此,在教學中采用例證是幫助學生直觀有效理解地理概念的重要途徑。教師利用例證強化外部刺激源,改變學生的認知。這時,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例證成為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教師將地理示意圖、地理模型、地理統(tǒng)計圖表或信息化資源等例證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如在“褶皺山”這一概念教學中,這一知識為地質構造部分,學生難以理解。為了讓學生牢牢掌握褶皺山的概念與特征,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呈現(xiàn)褶皺山圖,以及與其經常混淆的其他類型圖片,對褶皺山的特征進行細致分析,以強烈的視覺形象加深學生對這一概念的認識與理解。例證概括策略在教學易混淆地理概念時具有明顯優(yōu)勢。如在教學“水庫”“水田”等具有共同點的概念時,教師可直接利用例證幫助學生了解概念之間的差異,準確掌握概念的關鍵性特征,在知識運用中做出區(qū)分。這種將相似例證對比講解的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發(fā)展學生能力,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使他們在區(qū)分、理解概念的過程中將對知識的看法運用到學習中,發(fā)展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文字解析策略
高中地理教材中存在大量抽象地理概念,其與地理事物、地理表象之間往往存在著多種聯(lián)系,概念的表述更加抽象,學習的難度更大。因此,通過文字解析的方式對概念進行界定更加高效,由此形成了文字解析策略。但很多教師對這一策略存在片面認識,認為它只是單純地利用文字講解,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機械與被動記憶,并且隨著時間推移,學生關于概念的記憶也逐漸減退。這樣的文字解析策略沒有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知識,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然而,從文字解析策略的實施方法來看,文字解析策略是以實現(xiàn)學生對概念的真正理解為目標的。首先,學生在解析概念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以往所學知識,與新概念進行對比,并利用地理思維展開思考。因地理事物表象間具有一定聯(lián)系,基于同一知識領域的概念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與理解同一領域內的新概念,所以通過知識聯(lián)想而展開的文字分析、解釋并非只是機械記憶。其次,在聯(lián)想以往的知識過程中,學生有意識地形成了知識網絡,并將新概念定位到知識網絡中思考。這樣的思考過程使學生對概念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楚,概念在地理概念體系中的位置也更加明確。如在教學“荒漠化”這一概念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其與鹽漬化、水土流失等概念放在同一知識網絡中思考,在聯(lián)系中確定彼此的關系。最后,在使用文字解析策略時,教師也需要結合例證概括策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部分概念的文字表述冗長、復雜,學生難以理解。這時,就要采用例證,將學生腦海中的抽象語言具象化,使學生準確理解地理學科專業(yè)術語,掌握語言描述之間的邏輯關系。以“荒漠化”為例,其文字描述極為復雜,出現(xiàn)了如風力外力作用、土地生產力喪失、土地退化等大量術語,學生記憶起來很難。而結合例證則可發(fā)現(xiàn),荒漠化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土地喪失生產能力,而土地無生產能力導致的最終結果則是土地退化。文字更多描述的是荒漠化出現(xiàn)的區(qū)域、荒漠化產生的原因。因此,理清語言表述的邏輯,并配合具象例證,可以對概念進行有效記憶。
(三)練習與反饋策略
上述兩種策略均可幫助學生在學習地理概念時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但要達到概念的鞏固和深刻記憶,還需要多次練習與反饋。直接利用概念展開練習是一種常規(guī)方式,如通過對學習中未接觸到的例證做出判斷、解釋和概述等。這種練習方式目的明確,適用于新概念教學后的直接練習。而更為綜合性的練習則是借助習題,判斷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是否正確運用概念對題目做出合理解決。這一方式更能夠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在完成練習后,反饋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針對學生的錯誤來說。教師要與學生及時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糾正其錯誤理解與錯誤認知,鞏固學生的地理概念學習效果。
三、高中地理概念教學的啟示
地理概念是專業(yè)地理知識的基礎,對地理概念的正確理解與區(qū)分是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地理概念的重要性,及時轉變輕視概念教學的錯誤思想,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提升地理概念教學質量。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才能在多種概念教學策略中,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地理概念,找到概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地理學科知識網絡,幫助學生發(fā)展地理學習的興趣和潛力。
作者:張駿 單位:江蘇省興化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學設計與實踐
- 下一篇:高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提升途徑
精品范文
10概念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