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時間:2022-06-12 04:01:12
導語:法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法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它在人才培養中占據重要位置,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我國在傳統的法學教學中,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從而忽視了能力的運用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這樣傳統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需要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采用有利于法律人才發展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法學能力提高。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化工程,一定程度上要加強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改革和教學環境的改善。
關鍵詞:法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正處在一個轉折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對于一個教育工作者而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教學的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方法它主要體現在:老師如何教、怎樣教的好。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可以看出老師在教學課程中的授課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程度,從而也是傳授知識與接受知識的重要橋梁。本文以法學課程為切入點,分析了法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的特點與途徑等等問題。
一法學教學方法改革是一個系統化工程
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配套措施相結合,從而進行改革。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要堅持相關的原則:第一、單向授課與雙向交流結合的原則,它主要的形式是,課堂討論活動的開展、互聯網上的交流。第二、校內教育與社會課堂結合的原則,比如在司法機關設立實習基地、建設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第三、理論修養與專業技能訓練結合的原則,可以引入美國的“法律診所”課程。第四、法律修習與素質培養結合的原則。法學教學方法改革一定程度上為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奠定良好的而基礎。通過法學課程的改革使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完善。建立健全的人事機制,使教師的實踐經驗不斷加強,法律事務的能力也隨之提高。
二法學課程自身的技術性、抽象性,使學生普遍感到困難
法學這門學科,它是一門具有很高的技術和抽象行的學科,它主要是由一些技術性的規范從而組成,對于道德性規范幾乎很少,所以對于學習法學課程的學生就是難上加難,如果想對這門課程更加深透的理解,需要對此付出很多辛苦。就比如票據法,他從立法意圖上來看,對于票據的使用、流通和保全票據權利的方法在票據法上是它所重視的內容,這就是屬于技術性規范的一種。對于剛剛入門的法學者來說,民法和刑法是比較易學、易懂的,因為它可以在生活實踐中找到合理例子進行揣摩。但是對于法學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會感到法學學習起來太困難了,因為法學中的很多規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很難找到典型例子和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是學生在學習中,只能掌握老師課堂的理論知識,無法對法律規范進行深入的理解,從而在案例分析時感到無法入手[1]。除此之外,大部分學生認為,法學在生活實際中很少用到,且頻繁修改,出了校門也許就再無用處。因此,學校對于一現象決定對法學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由于法學自身技術性、實踐性、抽象性等特點,不能再用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要進行教學方面的改革,推陳出新、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三法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途徑分析
目前來看,我國在法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少,要對其進行及時的改革和創新,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法學的積極性,也增強教師在教學中的自信心,因此在今后法學課程教學中,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教學方法[2]。(一)采用互動式法學教學法。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于學習法學課程的興趣。在學習方法中,首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互動教學的實施,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老師對教學的創新性思維。老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使學生之間相互探討,激發學生對法學課程學習的興趣。但是,老師在上課之前要對課題進行認真準備,根據學生的結構和興趣,進行設計問題。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與實際課程相一致[3]。比如:講到破產財產分配時,老師就可以真針對三鹿奶粉導致結石寶寶的人身損壞賠償債權在破產程序中沒有得到任何的賠償,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根據這一話題,進行互動,探討破產分配的順序存在的問題。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勇于解說,也可以進行小組互動的方式,使學生可以自主學習,主動思考,樂在其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讓他可以把學到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互動教學一定程度上要比傳統的滿堂灌教學好很多。(二)增加投資,引進多媒體教學設備。由于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催生了很多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給我們的教學改革帶來很多的便利,多媒體教學模式它是一個非常有技術性的設備,他是唯一個可以把音頻和視頻技術相結合,同時可以達到最佳效果的一個設備。通過全面的刺激教學對象使教學內容的完全的接受,進行創造性學習。網絡技術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進行優勢互補,與其他院校進行相互交流,把其他院校優質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的方式,拿過來為我校教學改革所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教學改革中出現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素質不達標的問題。這樣一來,相比外聘教師要穩定的多。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把課本的法學理論知識,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變成音頻和視頻形式,從而刺激學生的神經細胞,達到耳目一新的感覺[4]。另外,老師在此基礎上加上案例的分析,使法學課堂氛圍更有激情,學會對于學習法學更有熱情。(三)參加法律實踐活動,培養法律職業技能。老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參加法律實踐活動,可以通過親身實踐來培養法律職業技能。學校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每個學期可以安排一到兩次進行校外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生活,環節在學校中的學習壓力,而且也為學生提高法律實踐能力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實踐活動要落實到實處,要有效果,可以進行法制的大力宣傳和法律的服務。學校就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提供法律咨詢、機構實習等等,通過切身的到訪和學習,可以進一步的了解企業注冊的事宜,對企業注冊的過程也有一個全面真實性的了解[5]。(四)診所式法學教育。“診所式法學教育”又稱“臨床法學教育”這種模式在美國,產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它是的仿效主要來源于利用診所實習培養醫生的一種形式,法律實踐能力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生在實際過程中運用法律知識,法律實踐能力不斷在應用中逐漸提高,從而教會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像一個法律職業者那樣有根據的、理性的去思考問題。出來書本的理論知識,也要傳授給學生以不變應萬變的基本知識,可以使學生在今后參加工作或者在實際生活中,對于復雜問題的處理,可以運用相關的法律原理、原則和律師職業者應有思維方式,可以從容的去判斷和解決問題。通過使用“診所式法學教育”在實踐中體會法學課程的真實感,對于學生在今后的發展中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診所式法學教育”和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完全不同,首先“診所式法學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發現問題和解決的問題的積極性,無形中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其次,診所法律教育有其特殊的一面,就是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診所法律教育是通過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使學生清楚知識與實踐的差距,提高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對法律法規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最后,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務,可以通過法律服務的建立,幫助社會需要幫助人們。把學校的課堂教學和社會實際的工作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實踐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可以把課本理論知識合理有效的運用實際工作中,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知識經濟時代在不斷發展,需要更高水平的人才,所以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現階段人才培養的要求。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校必須大膽改革創新擺脫傳統的、僵化的教學模式。而作為高職教育的工作者更應該改革教學課程,進行法學課程的互動教學,使學生參加法律實踐活動,增強法律職業技能,從而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增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合理運用。教學改革的路程會越走好,正如屈原所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冀彩芳.淺析高職院校商法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1,(15):146-148.
[2]趙麗霞,徐忠穎.法學課程教學模式的選擇與設計——以“國際法”課程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1):153-156.
[3]徐繼紅,王曉寧,蔡貝等.網絡環境下法學課程可視化研究[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5,(11):261-263.
[4]王虹.論公安院校法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J].才智,2012,(31):298-299.
[5]曲麟.我國非法學專業法學課程實踐教學方法研究與創新[J].才智,2014,(4):199.
作者:師文學 單位:山東政法學院民商法學院
- 上一篇:醫事法學教學變革論文
- 下一篇:經濟法學科創新教學思考